心靈之窗:印地安小男孩的心靈之旅

李婉如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9日訊】小樹在五歲時,就失去了爸爸媽媽,由爺爺奶奶收養,跟他們住在美國東部的查拉脊山區,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爺爺跟奶奶都是查拉脊族的印地安人后裔,奶奶說小樹是在山林中出生的,所以天生就具有跟樹林溝通的能力,不僅如此,小樹還能感受到大地之母的溫柔跟寬厚,懂得去分享小溪的歡欣鼓舞。

有一回,小樹親眼目睹老鷹殘忍地捕食鵪鶉,爺爺安慰他說:「不要傷心,小樹,這是大自然的規則。所有的動物都懂得一個規則,只能拿它需要的東西,可是小蜜蜂不太懂,它儲存的花蜜永遠多過它自己所需要的,所以其他的動物,甚至人都會來分一杯羹。而人也像小蜜蜂一樣,永遠貪取多過自己的那一份,他們從別人那里掠奪,戰爭自然就發生了。」

有一回,奶奶跟小樹說,我們人的身體里頭有精神和肉體兩种心靈。肉體心靈告訴我們怎么去尋找食物、繁衍后代,也因此人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繼續生存,而精神心靈讓我們體察人事物的內在。一個人如果只用肉體心靈來思考的話,他的行為會變得貪婪而且卑賤,相對的,他的精神心靈就會慢慢地萎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活死人。而精神心靈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常常鍛練就會越來越強壯。當我們的軀殼死亡時,肉體心靈會跟著死,但是精神心靈會永遠的存在。

從那一刻開始,小樹就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精神心靈鍛練得非常強壯。也因為這樣強壯的精神心靈支持著,小樹在承受一連串變故時,并沒有太多的傷心,先是他的忘年之交死了,不久以后是爺爺,跟著是奶奶,然后是爺爺、奶奶養了一輩子的狗,因為小樹知道,這些親愛的伙伴,都有一個強壯的精神心靈,他們的來生只會更加的美好。

《少年小樹之歌》在1977年出版時,獲得眾多的矚目,大家公認那位印地安小男孩純真的心靈,為我們過度机械化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清流。這本有歡笑有淚水的書,透露出生命的真意以及与大自然共存共榮之道。(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為什么活著?"讓多少人苦苦求索,茫然失措;"我為什么活著?"讓多少人失望而怒,再不愿提起。我好奇地注視著我自己,可我那神秘的靈魂卻總是也看不清晰。我狂熱地尋求我存在的意義,可它象神女,悠悠地躲在閨幃之后拒絕我的親密。
  • 時至今日我才深深明白,一個人有時突然間產生的行為是連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這种行為在發生之前沒有任何思想上的准備,然而后果卻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 記得電影《阿甘正傳》里,有個阿甘。人人都說阿甘笨,一群惡少經常一起欺負他。于是他的朋友珍妮告訴阿甘,要是被他們欺負時,要赶快「跑」。圖
  • 寬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養,也是人生的真諦。
  • 那年代的留美學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續求學的方式。仗著身強體壯,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羅拉多州,工頭替我安排了個伙伴--一個碩壯的老黑人,大概有六十多歲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從不叫我名字,整個夏天在他那厚唇間,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 關于神話產生的原因眾說紛紜,筆者比較傾向于這樣一种解釋:當原始民族面對自己所知甚少的世界,必然會產生一种強烈的不安,這時一种強烈的尋求安定的需要便油然而生。這种需要促使他們力圖從外在世界單個事物的變化無常的虛假的偶然性中,抽取出一种對他們來說似乎是永恒不變的“實質”來。通過這种方式,他們為自己尋求到了心靈的栖息之所。希腊神話的產生恐怕亦是如此。
  • 有一位婦女被診斷得了不治之症,只有三個月可活。在她料理自己后事的時候,她打電話叫來了牧師,和他談論自己的后事安排。在似乎什麼都關照到了,牧師正准備离開,那婦女又留住了他。
  • 良心,是存在于我們心中的,生來就有的那么一點知識----(雨果)
  • 寒假隨母攜女回老家療養。家中空無一人。只有几盆茂盛的花草需人呵護。臨行,對在外工作的老公再三叮嚀,別忘了定時回家為那几盆茂盛青翠的花草澆澆水。
  • 一個女儿對她的父親抱怨,說她的生命是如何如何痛苦、無助,她是多么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個人惶惶然然,只想放棄。她已厭煩了抗拒、掙扎,但是問題似乎一個接著一個,讓她毫無招架之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