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詩畫——法輪功學員在磨難中心志不改

《神龍再現》,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4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捨盡私情成大義
壯懷浩長空
頂天地 憫眾生
頭落只當帽隨風
——是謂之 英雄

以上是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在鄭州白廟勞教所被非法關押期間,給一副繪畫作品所配的詩。作者托詩畫以言志,表達自己在冤獄中甚至酷刑後,對信仰的堅定和在境界昇華中的感悟。

二十年來,在中共的殘酷打壓下,眾多大陸法輪功學員雖然多次身陷囹圄、遭受酷刑,但一直堅守信仰,留下許多感人的故事。不少人在獄中險惡環境下用詩和畫抒發自己的心志,其中一部分作品有幸被保存下來。

白少華,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明慧網資料顯示,1999年中共開始迫害法輪功之後,白少華的人大「校友」、中共專門迫害法輪功的前中央「610」領導小組負責人李嵐清特別表示要「嚴辦」白少華。白少華全家成為中共重點迫害的對象。

白少華因不放棄修煉法輪功曾被多次被非法關押,經受電擊等酷刑折磨,腿部因此落下殘疾。2005年,他在北京海淀清河看守所絕食抗議,遭到野蠻性灌食,出現了生命危險。

白少華的妻子季磊也因修煉法輪功被非法關押在勞教所,遭受酷刑,並被加期關押。當局曾脅迫她和白少華離婚。

白少華的女兒白真宇4歲時曾被警察非法綁架,此外還一度和奶奶一起流離失所,依靠接濟度日。

白少華的哥哥——原東北師範大學哲學講師白曉鈞因堅持對法輪功的信仰,於2003年7月被中共當局迫害致死。

法輪功是一門基於「真、善、忍」修煉原則的佛家上層修煉大法,能快速提高人的道德和身體健康。1999年7月,中共前黨魁江澤民因法輪功廣受社會各階層歡迎,修煉人數超過共產黨員人數,下令打壓這個修煉群體。22年來,成千上萬的法輪功學員被非法關押、勞教、判刑,甚至被酷刑折磨致死。

以下為白少華的部分詩畫作品:

白少華的畫一般配一首小詩,結合畫面中人物的情態,表達他的心境和願望。他表示:「內心有一個美好而廣闊的世界,可以遨遊靜息。」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詩:
天降清泉一泓
不怕世濁道窮
正信總有正途通
誠善堅忍圓容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詩:
天意除惡神虎降
懷慈顯威像
無懼末世鬼獸狂
百折不回向
常歷險道 踏遍草莽
只為滅亂護生
正法永昌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以下這幅戴金冠女子的畫像,白少華剛畫完,就遭受了一次酷刑折磨,幾根電棍同時電擊他,直到他全身抽搐才停止,但他依然喊出法輪大法好」。在獄警提著電棍離去後,他被帶回監室。在緩過來後,他在這幅畫像下寫下詩句,表達美好背後可能是歷經了不為人知的苦難的感悟。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詩:
玉容芳菲 笑映霞輝
辛酸苦時 誰人知會
堅忍慈悲 正信無畏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詩:
出污展聖蓮
濁世芳華現
大義今不識
悲懷盪長天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夜蘭吟

靜夜幽蘭散清芳 和月光 意悠揚
夢迷世人 難識天外香
淒寒寂寥堅心志 仙姿輕柔立風霜
為醒長夢久吟唱 久吟唱
慈悲淚落成露 映朝陽

白少華的畫以素描為主,用圓珠油筆繪成,無法修改。以下這幅畫,龍身上了綠色。據他本人講,那時正好碰到有支紅綠彩筆。當時一個獄警看到那幅畫時不禁說了一句,「這是畫的嗎?」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詩:
捨盡私情成大義
壯懷浩長空
頂天地 憫眾生
頭落只當帽隨風
是謂之——英雄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詩:
借一朵花送給你
凝蘊芬芳的往昔
幾度風霜 衰暗新綠
難滅香韻縷縷

清心如護無瑕玉
且待春再來
花開新天地

在作畫的過程中,白少華體會到古人講的「煉藝陶情」。他說,古人有書寫、繪畫、彈琴、吟詠等等喜好,有意無意中都在陶冶情操、修養心性。

白少華通過繪畫領會到修煉法輪大法的「大道無形」的路。他認為,音樂、美術等許多藝術形式,不僅是豐富人類的生活或享樂,也是人們向內追尋人生真諦、提高精神境界的方式,它們都是「真、善、忍」宇宙大法的內涵在人間的不同表現的修煉形式。

責任編輯:高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蓋德克解釋,戶外寫生有一個挑戰,就是看到的風景有太多的細節令人不知從何下手。摩爾教他如何將場景分解為簡單的圖形來找到繪畫的焦點,然後學習場景構圖的明暗變化(value,即明度)。剛開始的時候,蓋德克限制蓋德克只能用黑色、白色和灰色來調色,用明暗來描繪形體。
  • 德拉克洛瓦熱衷於描繪異國帶有充沛情感的場景,以此凸顯文明與野蠻之間的張力。這些元素充分體現在他對大型貓科動物(特別是獅子和老虎)的描繪上。在他整個職涯中,他都在觀察這些貓科動物,了解它們的習性,然後運用各種媒材捕捉貓科動物威風凜凜的一面。由此創作出知名的藝術作品也都成為他的傑作。
  • 幾世紀以來,學者們一直試圖釐清關於荷馬的真相:是否真有這樣一個人?如果有,這些著名的故事是否源於他的創作?他的神話故事是否具有歷史真實性?這些詩作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還是不同作者原始素材的累積,仍是有待商榷的問題,但大家都達成共識:這些詩最初是在希臘文字廣泛發展之前,於公元前7、8世紀之交的某個時候創作出來並口耳相傳的。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1582年,卡拉奇(Carracci)家族的三位成員——阿戈斯蒂諾(Agostino)和安尼巴萊(Annibale)兄弟及其堂兄盧多維科(Ludovico)共同創立了第一所強調寫生的重要藝術學院:啟程者學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旨在藉由重新研究大自然來復興古典傳統,以矯正樣式主義(Mannerism,又譯:風格主義、矯飾主義)對藝術界的不良影響。他們重新提倡寫生,並從自然形態中尋找靈感,而非單純模仿前輩大師的作品。
  • 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爾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義時期多產的藝術家。他的職業生涯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光亮派畫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爾德在建築、波濤洶湧的海洋與航海相關細節的表現上獨樹一幟。
  • 《牧人來拜》為卡拉瓦喬的大型作品畫上了完美的句點——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讓觀眾洞見這一場景,這是其他畫家從未做到的。
  • 《野外景觀》(A Wild Scene),托馬斯‧科爾於1831至1832年間創作。油彩、畫布,130公分×194公分。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收藏。(公有領域)
    藝術家托馬斯‧科爾(Thomas Cole)1801年出生於英格蘭東北的工業區,年輕時移民美國。他發現這裡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桀傲不馴的荒野國家。於是,他以精湛的光線處理、構圖和空中透視,捕捉了美國荒野的壯麗景致。
  •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905年)是19世紀法國學院派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現代人們把他的作品稱作是:「美的標準」。歷經一百多年的歷史變遷,無論各民族習慣和文化怎樣差異,人們到了布格羅的作品面前,讚歎的語言「真美啊!」和一百年前是一樣的。時代在前進,對「美」的感受卻是不變的。人類心中有一種永恆的「美」的標準,通過藝術作品而產生共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