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魯吉諾Perugino——拉斐爾的大師(上)

展覽報導
作者:周怡秀
《鑰匙託付聖彼得》(La Remise des clefs à saint Pierre,意大利語的畫作名稱為「Consegna delle chiavi」),佩魯吉諾於1481至1482年繪於羅馬梵蒂岡的西斯汀禮拜堂。(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97
【字號】    

佩魯吉諾(意Perugino,法Pérugin)——拉斐爾的大師

說到文藝復興的藝術,一般人立刻想起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等最有名的大師。其實在人稱Quatrocento的十五世紀意大利,正處於西方藝術邁向頂峰的前夕,人文薈萃,百家爭鳴。前述三位大師也是在前人奠定的基礎上完善藝術的,他們各自的養成中也都遇到過「名師」的調教或影響。如達文西是委羅基奧的學徒;米開朗基羅在基蘭達優工作室「實習」;拉斐爾則深受佩魯吉諾的薰陶。這些前輩都是當時最負盛名的藝匠,對整個文藝復興的藝術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巴黎「賈克瑪·安德烈美術館」(Musée Jacquemart André)自2014年9月起至2015年1月19日,展出拉斐爾的最重要的「老師」——佩魯吉諾的作品。展出的五十多幅作品勾勒了佩魯吉諾的職業生涯的脈絡,從養成初期、十五世紀下半葉佛羅倫斯繪畫的烙印,到他在羅馬和佩魯斯的巨大成就;也見證了十五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發展的關鍵階段,藝術如何從不成熟達到頂峰的過程。

觀眾也從中發現佩魯吉諾藝術的原創性:如精細敏銳的透明的技法,光影的細節細微變化(有時甚至是戲劇性的),色彩元素的智慧運用(如橘黃色、黃色和藍色互相之間不可思議漸層變化),加上法蘭德斯式風景的空間處理,將柔美恬靜的氛圍融入嚴肅的宗教創作。

佩魯吉諾開創了一個新的繪畫方式,在他的時代獨樹一格,甚至被同輩認為是意大利最偉大的畫家。他以透明和戲劇性光線形成「水晶般」的清澈風格令人傾倒,也為他贏得「最具代表性的文藝復興藝術家之一」的讚譽。

這樣重要且獨特的藝術大師,自然在當時留下許多影響,特別是對後起之秀、也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的影響。因此畫展展出十多幅拉斐爾的作品作為參照,使我們看到佩魯吉諾完善他的藝術語言的同時,也為年輕的拉斐爾以極大敏銳性所吸收,進而成就文藝復興的高峰。通過這個展覽,我們正好有機會來認識這位重要卻常常被忽視的文藝復興大師。

早年(1470年前至近1476年):佩魯斯、佛羅倫斯

佩魯吉諾原名皮特羅·凡努奇(Pietro Vannucci),就像許多藝術家以家鄉為名一樣,因來自翁布利亞地區首府佩魯斯(Perus),人們稱他佩魯吉諾。佩魯斯在十五世紀下半葉已是個活躍的藝術重鎮,接受大量委託製作藝術品。出生於附近小鎮的佩魯吉諾,就在城裡開始他的藝術生涯。雖然早年的習藝過程已不可考,但是那時的作品顯示出佩魯吉諾對於空間處理規則有深刻的了解,或許曾經受到曾經停留佩魯斯的早期大師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1415至1492年)的影響。

1460年代後期,年輕的佩魯吉諾前往佛羅倫斯學習,這個階段成為他一生的關鍵期。到了這個藝術氣息蓬勃的美第奇城邦,他進入安德烈·德·委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學徒,那是佛羅倫斯最具規模、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坊。佩魯吉諾在那裡遇到許多才華橫溢的同儕,如達文西,也學到了精湛的各種技術,他日後作品的特點也逐漸成型。

約在1470年初,佩魯吉諾回到佩魯斯,帶回來了新的藝術語言,對當地逐漸產生影響。他的人物在動作和表情上更細膩了,對於人體的造型美感更講究了,色彩也更加生動活潑了。

不久他接到一項重要委託,參與裝飾聖博納町的聖人壁龕。這個1473年祭壇的裝飾工作(可能是費拉拉的貴族或者當地聖方濟僧團所委託),要求許多藝術家的集體合作:參與的包括經營佩魯斯最大工坊的前輩巴托繆·卡波拉里,而佩魯吉諾負責繪畫部分。這件作品顯示出佩魯吉諾構圖上的老練,和處理風景背景的新觀點。

佩魯吉諾,《聖貝納丁治愈喬凡尼·安東尼·佩特拉玖女兒的潰瘍(Saint Bernardin guérit d’un ulcère la fille de Giovanni Antonio Petrazio da Rieti)》,1473年,高79公分,寬57公分,蛋彩於木板,佩魯斯,翁布利亞國家畫廊。(公有領域)

聖母畫像 偉大的藝術

《聖母子》是佩魯吉諾最喜歡的題材。佩魯斯畫家還沉浸在早期文藝復興的餘輝中時,佩魯吉諾則已從佛羅倫斯帶回委羅基奧畫室的新風格與技巧(如《靠窗的聖母》)。在廳中展示當時最有名的藝術家創作的《聖母子》,可以讓觀眾看到佩魯吉諾如何把新的技術傳到翁布利亞。

如卡波拉里的聖母延續金色為背景的平面裝飾,而佩魯吉諾卻偏好把背景換成深度風景,並專注於表現連結母子關係的溫柔慈愛;他特別用心於人物臉部的恬靜優美,與色彩的強度。他的聖母細緻而優雅,啟發了不少當地的重要畫家,例如他的合作伙伴品圖里奇歐(Pinturicchio)就以佩魯吉諾的聖母作為參考,繪製了《風景中的聖母子》(倫敦國家畫廊收藏)。

佩魯吉諾的人物安詳高雅、悠然閑散卻又略帶憂鬱的風格,深受民眾喜愛,為他贏得極高的讚譽與大量的工作委託。

《聖母子與施洗約翰》(Madonna with Children and St.John),佩魯吉諾作於1480至1485年。(公有領域)

羅馬的成功

1479年是佩魯吉諾職業生涯的轉捩點。他的名聲傳到教宗西斯篤四世耳裡,於是被召喚到永恆之城羅馬為教廷服務。

佩魯吉諾首先為教宗裝飾了舊聖彼得教堂的「神聖受胎禮拜堂」(Chapelle de la Conception,今已不存在),深獲教宗賞識;教宗再請他裝飾新建的西斯汀禮拜堂並負責監工,佩魯吉諾便與羅倫佐‧美第奇派遣來的支援畫家如波提且利、吉蘭達優、羅塞利等一起合作,裝飾禮拜堂兩側的牆壁。主題由兩個平行對應的宗教故事組成,一邊是《摩西的生平》,另一邊是《耶穌的生平》,這個特意安排的主題是表現《舊約》到《新約》的一脈相承——從摩西獲得神的誡命,到耶穌託付天國之鑰給聖彼得——羅馬教會的建立者,目的在強調羅馬教會掌有神權的正統性。

畫家們將宗教情節視覺化,並以寫實手法呈現。佩魯吉諾至少創作了《鑰匙託付聖彼得(La Remise des clefs à saint Pierre)》、《基督的洗禮(Le Baptême du Christ)》以及《摩西在埃及》等三幅;其中《鑰匙託付聖彼得》是整個壁畫中代表教廷正統性的最關鍵的一幕,佩魯吉諾完全親手精心繪製,不假他人之手;而另外兩幅則有助手Pinturicchio參與繪製。

佩魯吉諾在《鑰匙託付聖彼得》採用他典型的構圖法:遼闊的場景、對稱的構圖,橫向羅列的前景、遠景人物。前景以耶穌和跪地接收鑰匙的聖彼得為中心,兩側分別列隊著耶穌其他門徒(包括猶大),佩魯吉諾也把當代人物畫進去,如最右邊手持矩尺和圓規的分別是禮拜堂建築師Giovanni de Dolci和建造人Baccio Pontelli;而在右列隊伍中穿著黑袍注視觀眾的可能是畫家本人。這些人物均以極為優雅的姿態與節奏感排列呈現。

《鑰匙託付聖彼得》(La Remise des clefs à saint Pierre,意大利語的畫作名稱為「Consegna delle chiavi」),佩魯吉諾於1481至1482年繪於羅馬梵蒂岡的西斯汀禮拜堂。(公有領域)

佩魯吉諾利用一點透視將空間推遠,使觀眾視線隨著地磚延伸至後方對稱性的建築。中央的圓頂建築象徵耶路撒冷聖殿的理想型,在此轉喻為教宗的世間權力;兩側拱門仿自羅馬遺蹟康斯坦丁凱旋門,是作者對古代藝術的禮讚。在廣場上點綴著一些比例縮小、動態活躍的人物,對比出建築的高大與空間的遼闊。

這些西斯汀禮拜堂的壁畫(1480─1482年)無疑是佩魯吉諾為教廷所作的最重要作品,也代表了其「古典風格」的美學觀,成為其他藝術家(包括拉斐爾)觀摩學習的對象。佩魯吉諾在眾畫家中雖然年輕,他作品的創新面貌卻是最受肯定的。在這獨一無二的禮拜堂內,這些繪畫大師們互相觀摩學習、交換意見,成就了羅馬城內最美的藝術作品之一。@(待續)

(點閱【佩魯吉諾Perugino——拉斐爾的大師】系列文章。)

——轉載自《藝談ARTIUM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卡拉瓦喬將掃羅描繪成犯過許多大錯的年輕人,然而正如畫中的他伸出雙臂擁抱新的使命,在他前方還有多年的傳教生涯。卡拉瓦喬沒有選擇像其他藝術家那樣讓掃羅的臉隱而不見;而是讓掃羅在觀眾眼前變成了保羅。
  •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喜歡描繪精神信仰人物,而且將人物擺放在人間自然環境的場景之中。喬托‧迪‧邦多內(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年)是引領這項潮流的藝術家。他的創作能引起一般人的共鳴,鼓勵大家相信神與尊重自然,就如同高速公路上的路標,引領著你前方的道路。他擅長描繪神跡場景,展示信仰的力量,以及經由「相信」而實現看似不可能的事。
  • 對喜愛藝術和歷史的人來說,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名字與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的宮廷可說是分不開的。歷史上也很少有像范戴克這樣的藝術家,具備影響某一時期「流行形象」的能力。儘管范戴克與國王的關係,理當只是藝術家生涯故事的一小部分,但他多樣的職業生涯和博大深遠的藝術造詣卻經常遭到忽略。
  • 尋找完美的雲彩不必環遊世界。英國藝術家約翰‧康斯特勃喜歡在英格蘭薩福克地區自家附近繪製風景。他1821年寫信給好友約翰‧費舍爾(John Fisher)說:「我應當把我熟悉的家鄉畫好。」康斯特勃在試畫和繪畫作品裡呈現的雲彩滋養了我們的身、心、靈;而且,只要在自家後院抬頭就能找到。
  • 唐初到盛唐的書風以俊逸妍美的王羲之風格為尚,到了盛唐、中唐之際,楷書書風展開圓渾壯闊、遒勁雄偉的新貌,其中汲取古風推起晉代以來的第二座翰墨高峰的代表書法家是誰呢?他成熟的代表作是什麼,有什麼特色呢?
  • 古希臘的「繆斯女神」到底是誰?宙斯——揮舞雷電的眾神之王和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Mnemosyne)生有九女,合稱「繆斯九女神」。繆斯是公認帶來靈感的女神,她們啟發了人間的音樂、詩歌、舞蹈與知識。
  • 都鐸王朝對後世的影響,不僅是英格蘭本土也是國際性的,這可追溯到亨利七世已有潛在的國際觀與惡名昭彰的豪奪、殺戮,但同時他們敬神、宣揚神,因而造就了後來的日不落帝國。莎翁之後的英國文學、戲劇、電影給世界帶來遺澤是不可抹滅的。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中國十大名畫為什麼有17幅?這些都是哪個朝代、哪位畫家、年庚多少、以多長時間完成的?畫面的形式與內涵各有何特點?您了解多少?
  • 疫情後,大都會美術館推出都鐸王朝特展,由紐約大都會、克利夫蘭、舊金山三大美術館共同策劃。展覽的畫作——那些神氣又賦予寓言的畫像,還有君王的收藏與私用書籍等,物件豐富且布展周到細致,即使對都鐸王朝不熟悉,若認真看作品與文字說明也會對其歷史、人物、藝術留下深刻的印象。
  • 西恩納市政廳議會大廳牆上的壁畫洛倫澤蒂與喬托( Giotto, 1267─1337 年)身處同一時代,而洛倫澤蒂開始繪製西恩納市政廳議會大廳牆上的壁畫時,正逢文藝復興揭開序幕。這幾幅壁畫描繪近300位人物,寓言角色位於較高的位置守護著西恩納的百姓,這些在城市或鄉下從事日常活動的百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