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傳」系列之十二:者勒蔑篇

【忠義傳】鐵木真的福將 者勒蔑冒死救主

作者:蘭音
鐵木真和者勒蔑 (KoizumiBS/Wikimedia Commons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1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塞外的大草原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的一天,居住在斡難河畔的「黃金家族」後裔——乞顏族落,迎來了一樁大喜事,首領也速該的長子降生了。這個嬰兒出生時,手中竟然有一塊堅如紅石的血塊。

這一天,也速該打了勝仗歸來,生擒塔塔兒部的首領鐵木真兀格。按照蒙古人的傳統,也速該以俘虜的名字,為新生兒取名「鐵木真」,意為鐵一般堅強剛毅。這個由鐵與血交織孕育的孩子,就是將來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

來自兀良哈族的鐵匠札兒赤兀歹,也帶著自己剛出生的兒子者勒蔑趕來探望。他為鐵木真送上一件貂鼠襁褓作為賀禮,並許諾,待者勒蔑長大,就送給鐵木真做「伴當」,也就是像貼身保鑣、侍從一樣的夥伴。

正是者勒蔑的父親慧眼識英雄,為兒子找到了當世最傑出的英主,註定了者勒蔑不平凡的一生。

飲露騎風 追隨少年英主

經歷了幼年喪父、族人叛離、仇家追殺等重重磨難,鐵木真終於成長為草原上智勇雙全、堅毅果敢的少年。他與孛兒帖夫人完婚後,便投靠王汗、收集舊眾,逐步積聚力量,走上崛起之路。

平日裡,者勒蔑是謹慎體貼的僕從;如有戰事,他就是衝鋒陷陣的勇士。圖為蒙古草原。(大紀元製圖)

這時,一個背著打鐵風箱的老者,領著兒子第二次拜訪鐵木真。他就是十幾年前送賀禮的札兒赤兀歹。他的兒子者勒蔑,也長成了體格強健、忠厚老實的小伙子。敘舊過後,他親手把者勒蔑託付給鐵木真:「從今天起,就讓者勒蔑鞍前馬後地伺候您吧!」

從此,者勒蔑就留在鐵木真身邊侍奉,成了最早追隨鐵木真的隨從之一。平日裡,他是謹慎體貼的僕從;如有戰事,他就是衝鋒陷陣的勇士。鐵木真年紀雖輕,卻志在千里,正是用人之際,與他形影不離的者勒蔑,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和親信。因多次救主人於危難之際,者勒蔑被鐵木真稱讚為「有福的伴當」。

蒼茫的草原與山水之間,征戰總是頻頻發生。鐵木真新婚不久,他的家族就遭到仇家蔑兒乞惕部的偷襲。拂曉時分,曙光初現,三百多人向鐵木真部族的帳篷發起猛攻,大地似乎都為之顫動。

鐵木真的力量尚不足以和他們硬拼,情急之下,他只得帶著兄弟騎馬逃命,向不兒罕山疾馳。一路上,者勒蔑和另一位近侍博爾朮隨行護駕,保護鐵木真平安入山。然而,孛兒帖夫人在混亂中來不及逃亡,被蔑兒乞惕人俘虜。

仇家繼續追殺,繞不兒罕山三圈,搜尋鐵木真的蹤跡。但是山中泥沼遍地、森林密布,根本無法穿行,更別提抓人了。蔑兒乞惕部對乞顏部的仇恨,來自鐵木真父親早年的搶親行為。現在他們已經抓住了鐵木真的妻子,認為仇也算報了,因而很快撤退。

但是,機警的鐵木真不敢貿然下山,就派弟弟、者勒蔑和博爾朮下山查探。三人小心翼翼,追蹤蔑兒乞惕人三天三夜,確認他們確實走遠了,才返回覆命。

這是史書中記載的者勒蔑第一次救鐵木真的經過。之後,鐵木真救回夫人,展開統一蒙古之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的可汗。他曾對者勒蔑、博爾朮兩人親切地說:「你們在我除了影子沒有別的朋友時,來做影子陪伴我。你們從最開始就跟隨我,不比其他人地位高怎麼行?」

因而,者勒蔑和博爾朮共同被封為眾官之長,參與內部決策。他們也隨大汗出征,逐步收服蒙古各部。果敢善戰的者勒蔑的事蹟在草原上廣為傳揚,享有「飲露騎風」之美稱。

吮瘀血、盜奶酪 冒死救主

鐵木真的強大,引起了結拜兄弟札木合的忌恨。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札木合集結蒙古十二部聯軍,向鐵木真發動攻擊。在這場草原王者的終極較量中,鐵木真很快擊潰了札木合的軍隊。但是在追擊泰亦赤烏部的過程中,一場意外發生了。

斡難河畔的戰場上廝殺聲不斷,鐵木真率領蒙古勇士和敵軍激戰不休。圖為蒙古軍隊出征圖。(大紀元製圖)

黃昏時分,斡難河畔的戰場上廝殺聲不斷,鐵木真率領蒙古勇士和敵軍激戰不休。就在勝負難分之時,鐵木真遭到暗算,致使頸部受重傷,流血不止,當場就昏倒了。忠心的侍衛者勒蔑立刻衝到大汗身邊,把他護送到安全地帶。

幸好當時天色已晚,雙方鳴金收兵,各據一方安營休息。者勒蔑不放心他人,自己守護著昏迷不醒的鐵木真。軍隊駐紮在荒原之上,又和敵軍對峙,者勒蔑沒法請醫生救治。情急之下,他只得用最「笨」的法子為鐵木真處理傷口。

一次又一次,者勒蔑親自為鐵木真吮吸出瘀血,地上的泥土很快就被血液浸濕了。他救主心切,許多瘀血來不及吐出,就直接吞嚥下去。忙活到半夜,鐵木真悠悠醒來,虛弱地說:「血都流乾了,我現在渴得很。」

者勒蔑一聽,又打起精神,四處尋找飲品。己方營帳尋不到,者勒蔑就打算到對方營寨去偷馬奶。出發前,他褪去身上衣服,趁著月黑風高,壯著膽子潛入敵營。「一定要及時回去讓大汗解渴!」憑著一個簡單的信念,者勒蔑翻箱倒櫃地找馬奶,但只發現一桶奶酪,便把它提回去。幸好他身手矯健,一來一回竟無人發現。

者勒蔑趕回鐵木真身邊,又找來一些水,把奶酪調配成汁,服侍鐵木真喝下。鐵木真邊服用邊歇息,如此反覆三次終於恢復精神和氣力。他已經能坐起來,說道:「我覺得心靈和眼睛都變得敞亮了!」

時近清晨,鐵木真看到地上滿是血污和泥漿,甚是詫異。者勒蔑這才把吮吸瘀血、盜奶酪的事情告訴大汗。鐵木真又問他:「你為何赤裸身體到敵營去?」者勒蔑回答:「我要是被抓住,就說『我本來是來投降的,不料被人抓了。他們脫了我的衣服準備殺我,我就趁其不備逃了出來』。」

他繼續說:「敵軍肯定會信以為真,給我衣服並收留我。只要我找到一匹馬,這麼近的距離,還怕回不來嗎?」

鐵木真聽了大為感動:「我還能說什麼感謝的話呢?以前在不兒罕山,你救過我一次。現在幫我吮吸瘀血、冒著生命危險找來乳品,又救了我兩次。你這三次救命之恩,我會永遠銘記!」

從那以後,鐵木真將者勒蔑比作「烏該」,也就是「大膽賊」,嘉許他冒死相救的忠勇事蹟。之後,者勒蔑繼續隨鐵木真征戰沙場,多次擔任先鋒,立下汗馬功勞。

開禧二年(1206年),鐵木真建蒙古帝國,頒布法典,上尊號「成吉思汗」。他沒有忘記者勒蔑的功勞,把他封為千戶長,位列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受罰的特權。

成吉思汗還將者勒蔑和名將哲別、速不台、忽必來四人並稱為「蒙古四獒」。獒在蒙古遊牧民族中擔任牲畜保護者的角色,在蒙古人心目中地位尊崇。成吉思汗以蒙古獒來比喻者勒蔑等人,是再恰當不過的。

令人惋惜的是,四獒之中,者勒蔑歸附成吉思汗較早,去世也較早,功名不及其他三人顯赫。

不過,他生逢蒙古帝國興起之時,自幼追隨一代王者成吉思汗,擁有旁人可遇不可求的生命際遇。在短暫的生命中,者勒蔑效力於雄才大略之君,馳騁於大漠草原之上,與眾多勇士共同締造元朝江山的基石,這樣的人生經歷,不正是為將者之幸事嗎?

參考資料:《蒙古祕史》《新元史》

點閱【忠義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張憲義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是三國時期一個頗不尋常的年份。這一年,十四歲的漢帝劉協,與群臣流亡在外,飽嚐辛酸;四十歲的兗州牧曹操,於定陶大敗呂布,打下第一個領地;三十四歲的徐州牧劉備,蟄居領地,靜待時機。風雲變幻之際,三國之一的東吳政權,尚處於風雨飄搖的草創階段。
  • 虎將如雲的曹魏大營裡,流傳著一首歌謠:「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眾將士交口稱讚的,乃是形貌高大威武、寸步不離主公身邊的近衛首領——典韋。如果說魏武大帝曹操是東漢末年的保護神,那麼這位典君,便是用生命守護曹操的戰神。
  • 風雲變幻,英雄豪傑何在?興平、建安年間,曹魏政權走過艱難的草創期,魏武曹操坐擁兗州、豫州,仍然為紛亂割據的江山而憂勞。某一天,曹營大帳中,一百多名高大魁梧的壯士突然出現曹操面前,請求投入軍中效力。這群人,個個腰懸寶劍,一看就是鐵骨錚錚、義氣凜然的劍客俠士。曹操甚感欣慰,打量為首那人,更是喜出望外。
  • 初平元年(190年),因董卓專權亂政,天怒人怨,關東諸侯組織討董盟軍,揭竿而起。於是,各方勢力相繼登場,各路英雄紛紛出山,善計謀的運籌帷幄,精武藝的縱橫沙場,懷大略的招賢納士、開疆拓土。
  •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於是,一千多年後的小說《三國演義》,為我們再現了當時驚心動魄的過程。趙雲在亂軍肆虐、殺聲震天的戰場四方尋覓,打聽消息,得知劉備兩位夫人抱著阿斗,混在百姓中逃難。他登上長板坡,先救下甘夫人;又在一處燒壞的土牆下,找到抱著阿斗啼哭的麋夫人。敵軍將至,趙雲將馬讓與麋夫人,決定自己步行死戰,保夫人和幼主衝出重圍。但是麋夫人重傷之下,不願拖累旁人,縱身投入枯井而死。
  • 在充斥著權謀與戰火的漢末亂世,親人會反目,盟友會背叛,如能遇到這樣忠義兩全的英雄豪傑,是多麼難能可貴。開談忠義之士,豈能不說與蜀漢第一武將、義薄雲天的關公關羽?他的英雄事蹟早已家喻戶曉,比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義釋曹操等等,無一不是三國迷心中的經典畫面。不過這些故事,有的來自演義小說。在史書記錄中,一個真實的關羽,或許少了幾分跌宕起伏的戲劇性,卻給予我們更多恆久的感動。
  • 江東子弟多才俊。他們雖生於溫柔水鄉、富庶之地,卻有一股任俠好義、身先士卒的武人氣概。在三國時期,開基之主攜猛將虎臣,共同在歷史上留下了一連串飽蘸血與火的響亮名字。一對凌氏父子,便赫然出現在這張東吳英雄榜中,留下了一段段慷慨悲壯的戰爭傳奇。
  • 中平元年(184年)的陽春時節,在一個桃花簌簌、漫天飛舞的園林中,三個一見如故的青年俊傑焚香結拜,共同許下「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誓願。從此,三兄弟征塵作伴,攜手打下一片天地。
  • 夜寒刺骨,他悠悠醒來,所見卻是囚籠般的帳篷,所聽卻是刀劍般的朔風。披上禦寒的外袍,為熟睡的妻子掖好被子,他便悄悄踱步到帳外。出帳之前,他還不忘小心翼翼地捧著,角落裡那三尺來長、懸垂著三重赤色牦尾的符節。
  • 使者,一群往來於兩國之間,傳遞本國諭旨、架起溝通橋樑的特殊人才。這一稱謂,會讓人想起,煙沙古道上,車載斗量的財富,持節壯遊的威儀,縱橫遊說的辭令,以及異國風情的見聞。光鮮的背後,也會有撲朔迷離的政局和生死難料的前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