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鑰】騙兩豬害三命的無頭公案是怎樣破的?

作者:泰源整理
人在作天在看,報應真有其事。人間解不了的無頭公案,冥冥之間有解。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4409
【字號】    
   標籤: tags: ,

浙江寧波東鄉大河地區,有一小戶人家,夫婦兩人和一個兒子,居住在幾間矮屋裡面。旁邊的鄰居相隔很遠,零落稀疏。

一日,父子二人,乘一小舟,載著兩頭豬進城去賣。他們家離城二十餘里,早去晚回。中午抵達城東關外王家墳頭,將船停靠好後,父親叫兒子留在船裡看守豬和貨物,不許他上岸玩耍,自己上岸去找買家賣豬。臨上岸時,又回頭叫其子的名字,說:「將那個小紅桶拿上來給我,好讓我買飯回來給你吃。」就這樣父親一人獨自上岸去了。

約莫過了半天時間,有人在岸上叫著那個兒子的名字。該兒聽見有人叫他,便答應著走出來。有一人將一個小紅桶交給他,說:「桶內的飯和菜,是你父親叫我送給你吃的。」該兒見到小紅桶與自己家的相同,就相信了他的話。

來人又說:「白豬已經賣成,得錢若干,你父親現在在豬行裡吃飯,叫你將那兩隻豬交給我們二人扛到豬行去。然後,你父親就帶錢回來,你們便可以開船回去。你父親說還有一個搭膊(長形的布囊),也叫你拿出來給我們帶去裝錢。」

這時該兒見到桶內的魚肉,急著想吃飯,對他們的話相信不疑,便將豬交給他們二人扛走。不一會兒,他父親帶著扛夫和買主回來了,他們上船看豬估價,豬已經沒有了。追問兒子是怎麼一回事,兒子回答說,剛才來了兩個人,說你讓我將豬交給他們帶走,他們帶飯來的紅桶飯還在。父親看到那紅桶子,果然和自家的一模一樣,無怪乎兒子受騙了。原來那兩騙子聽到他上岸時對兒子講的話。

為父的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掉轉船頭,搖船回家。行至中途,他滿腦子發愁,想到能夠解決目前燃眉之急的,惟有這二頭豬了,然而現在豬丟了,燃眉之急如何能解?於是生氣地責備兒子貪食誤事,兒子就說父親不該上船,對父親頂撞了起來。父親更加生氣,便抓起船槳,用力向兒子背後打去,誰知兒子登時殞命。

這個父親一面哭子,一面搖櫓,抵達家中,已經天黑了。妻子問:「為何只有你一個人回來?」

其夫垂頭喪氣坐而不答。妻知有變,急忙往船裡看,只見兒子屍體,並不見有賣豬的錢,突然哀號大哭說:「我所有的希望,都在這兒子身上,現在我所有的希望都沒有了,我也不願再活了!」於是衝出門去,沉水而死。過了很久,丈夫還不見妻子回來,起身出外查看,看不見妻子蹤影,知道妻子也是死了,自己也就懸梁自縊了。

鄰居和這一家人相隔很遠,夜晚也無人出入,直到天亮才有人見有屍體浮在水上。鄰居們撈出屍體來認得是其妻,就往他們家去相告,卻發現那個男主人懸在梁上死了。這時他們看見昨天去城裡賣豬的船,尚未卸篷,就登上船上一看,結果發現他們的兒子死在裡面。村中親戚友人,都十分驚駭這一家人同時死亡,忖度若上報於官府,一定會追究死因,大家都無言可答,官府亦不肯就此了結,那麼我等這些鄰人都會受累無窮。他們想,不如乘此際外人尚無知覺,把這一家三人的屍體埋葬了,村中人大家都閉口不講,不讓外人知道,以求安枕無擾。

是誰破了無頭公案? (Pixabay)

到了第二年六月的某一天的中午時分,天空中烈日高照,忽然雲朵高矗而起,一個燥雷從天而下,轟然一響,在盛店橋東西兩岸,各擊死一人。這二人都跪在土中,但上半身卻挺立著,一人拿著一柄雨傘,一人背著一個搭膊,裡面有二千錢。

街上來往的眾人都圍在一起觀看,看到雨傘和搭膊上都有字記,但不知死者二人是何地人?也不知傘中姓名和搭膊字號是屬於什麼人?地方當局以此事無法核實,亦不敢報官。

隔天,死去的賣豬戶的鄰居剛好路過這裡。那時此人離出事的盛店橋只隔一里多,聽聞雷擊之事,覺得可疑,特地走過來察看。他到達現場,見到死者的雨傘上的名字和搭膊上的字號,正是去年死去的賣豬戶的,於是一五一十道出二豬殞三命的案件。

賣豬戶一家三人死去剛剛一周年,就雷擊二人,此二人即是王家墳頭的爛匪。此件無頭公案,陽間的官府都破不了,於是陰曹乃誅殺了兇手。上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不就是很明顯嗎?更奇異的是,兩匪不約而同,一匪從南面而來,一匪從南面而去,二人均帶有一佐證,使眾目共睹,無頭公案終得水落石出。一聲霹雷之下,二人皆齊齊跪地直立;之後霎時雲去雨收,天歸晴朗。

此事不是虛構,是《咫聞錄》一書作者慵訥居士的朋友謝憩真所親眼目睹的。

資料來源:清·慵訥居士《咫聞錄》
@*#

─點閱【人生之鑰】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