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

王羲之族人王僧虔自得於亂世 功勞同比三公

作者:懷忍忍
王羲之的同族曾孫王僧虔生於亂世,怎樣享有功勞同比三公的福分呢?(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42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唐劉禹錫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講的「王謝」是指晉朝名滿天下的王謝兩大家族。晉朝走入歷史,王家人是不是也隨著走入歷史呢?名書法家王僧虔(西元425年—485)就是琅邪王家的後代,東晉名相權臣王導的玄孫,書法家王羲之同族曾孫。王家人並沒有隨著晉朝滅亡走入歷史。王僧虔本人怎樣在亂世中有為有守,享用功勞同比三公的福分?

東晉滅亡,南朝劉宋興起,王僧虔的父輩出入劉宋朝廷居要職,伯父王弘是一人之下的宰輔,父親王曇首任職右光祿大夫。王僧虔本人在書法史上留名,同時在劉宋和南齊兩朝也有大功勛又能倖免於危禍。他的人格特質、他的修養,讓他達到這般境界。

王僧虔出身在書法世家,從少就善書,工隸、行、草書,書風繼承王獻之一脈且有自己獨特風貌的開創。他為人寬大忠厚,在亂世中又能韜光隱跡。王僧虔二十歲時,劉宋文帝看了他寫在扇上的字,說他的書法和品格都在王獻之之上。後來的劉宋孝武帝也愛書道,一心要獨擅聲名,王僧虔心裡明白,就常用拙筆書寫不敢顯露真跡,因而見容於孝武帝。

那時,他靜默潛藏很少與人交際往來,只與袁淑和謝莊兩人交好。曖曖含光的王僧虔有守有為,臨事就自然流露出不同於凡人的氣度節操。元嘉末年,他的兄長王僧綽曾參與宋文帝意圖改立太子一事,後來太子劉劭弒父篡位,也殺害了王僧綽。當時親友都勸告僧虔出逃避難,但僧虔堅持不走。他認為兄長奉國忠貞,撫弟慈愛,自己若是因此同赴九泉,猶如羽化登仙,何懼之有!最終他沒有受到此難波及。

武陵王劉駿推翻劉劭,隨後即位為宋孝武帝,任命僧虔為武陵太守。僧虔攜帶著子侄輩到武陵郡任職。在中途,亡兄的兒子王儉得了病,僧虔為他廢寢忘食。同舟許多人勸慰他保重身體。僧虔說:「古人馬援,對待兒子與侄子,一情不異。鄧攸愛護弟之子,超過自己所生。我呢,懷著一顆和他們一樣的心。兄長已不在人世,我怎能輕忽他的子嗣!這個孩兒若不能得救,我就要回舟謝職,再也不會有外出做官的興致了。」不久,王儉就痊癒了,後來在南齊朝中展露頭角。

泰始年中,王僧虔出任輔國將軍、吳興太守。他的族祖王獻之也曾當過吳興太守,王僧虔的書風就是承繼王獻之一路的,一族兩大書家都與吳興郡結緣,世人傳頌。後來他轉為會稽太守,在這時期發生了一件不小的事。

皇上跟前的紅人、朝中權臣中書舍人阮佃夫家在會稽,請假東歸會稽。熟悉的人提醒僧虔說佃夫很受寵,要隆重接待他。僧虔說:「我作人一向素樸,豈能違反己意去迎合此輩。他若不滿意,可以拂衣而去。」

小人阮佃夫心生不滿,在宋明帝面前搬弄,又令御史中丞孫夐上奏誣陷王僧虔,讓他被免官。不久僧虔又以白衣受起用。在湘州刺史任上,他為政寬厚有恩。他關心當時大量來自巴峽的流民,上書在流民聚集的地區新建湘陰縣以安頓管理流民,得到朝廷採納。

齊高帝建元元年(西元479年),王僧虔轉任侍中、撫軍將軍、丹陽尹。建元二年,齊高帝蕭道成封他為左衛將軍,但是他堅決辭讓不拜,於是改授左光祿大夫,一樣兼任侍中、丹陽尹。那時丹陽郡的監獄裡,暗中有一種陋風,就是以治病為名私自用湯藥處死囚犯。他上奏朝廷:湯藥應該是用來救人的而不是私刑的工具,若是囚犯罪行深重,法律自有正刑,若是去惡宜速,則應該先啟奏。治下囚的病,必先報告郡府共同診驗;遠縣的囚犯,要讓家人省視然後處理。這樣可使「死者不恨,生者無怨」。他仁心的建言得到皇上採納。他治理州政,清簡馭繁,自身無欲無求,不營私產,當地一片安寧。

齊武帝即位,封王僧虔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是朝廷對有功勞大臣的重賜,享用三公一般的優遇並可以開設自己的幕府。那時,僧虔的侄兒王儉已經在朝擔任尚書令,僧虔堅辭開府儀同三司,不想讓王氏一脈權勢過大。

王僧虔大音希聲,宅心仁厚,戒盈而守滿。他著有《戒子書》,此外在論述書法藝術上尤其著力,留下不少書論。在《筆意贊》中,他提出「書之妙道,神采為上」的理論,可以說是書論如其人,反映王僧虔生命中自然流露的素樸真摯的光彩,謙讓無欲,包容廣大,游刃於亂世中,從容無懼。

參考資料:《南齊書列傳第十四》《德育古鑑》
@*#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國語》有句名言:「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深入險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蹟因而被收錄在史書「忠義傳」中。(志清/大紀元)
    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一段的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人。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為名臣,張養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為文學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對張養浩的了解,大概就是從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開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李綱雖是一位文官,卻像一道堅固的長城,守衛北宋都城開封,連金兵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李綱一生堅持抗金,如果說皇帝堅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恥」也許就不會發生!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