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20B)

作者:朝暉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回望太乙峰上的白雲連成一片,聚散無常;山谷眾多,地勢及日照的關係,景色或明麗或昏暗。圖為陝西秦嶺太白山雲海風光。(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第二十課

二、六首押「七虞」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3. 終南山  唐‧王維

近天都,連山海隅。
雲回望,青靄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殊。
投人處宿水問樵夫。

創作背景: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周南山,簡稱南山,位於陝西省境內秦嶺山脈中段。終南山在長安城的南邊,靠近長安城。其中太白峰最高,海拔3,767米。

注釋:①天都:天闕;本詩指天上宮闕。②海隅(音娛):海邊。③回望合:回望太乙峰上的白雲連成一片。④青靄(音艾,去聲):青色的雲氣。雲氣從半山腰青翠的樹林上升起,遠望雲氣在樹林的襯托下是青色的。請參考《跟我學唐詩(13B)》第5首詩「白雲生處」的釋義。|「入看無」意思是說當走入那片樹林時,反而感覺不到雲氣的存在。「看」讀音「刊」。⑤分野:古代天文學指與天上星宿相對應地域的分界處。終南山的太乙峰剛好是角宿和亢宿的分界處。‌唐·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也是說南昌是翼宿、與軫宿的分野處。|中峰,指太乙峰。因在秦嶺山脈的中段,故稱。⑥陰晴:本義是指山的陰面和陽面。本詩指各個山谷的景色或明麗或昏暗,各不相同。⑦眾壑:眾多山谷。⑧殊:不同。⑨人處:人家。|宿,投宿、借宿。⑩隔水:隔著溪水(問對岸的樵夫)。⑾樵夫:砍伐木柴的男子。

全詩大意:終南山的太白峰高聳入雲,好像接近了天上宮闕;整個秦嶺山脈延綿不斷,向東已經接近海邊。太乙峰上的白雲分分合合,聚散無常;遠望半山腰的青色雲氣,進入樹林後卻看不到了。終南山的太乙峰是角宿和亢宿對應地域的分界處;那裡山谷眾多,景色各異,因為地勢及日照的關係,景色或明麗或昏暗。想在山中找人家借宿,隔著溪水問對岸的樵夫。

古人詩評:①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遠,「分野」二句言其大,四十字中無所不包,手筆不在杜陵(杜甫)下。或謂末二句似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

②清‧顧安《唐律消夏錄》:通首俱寫終南山之大。全是白雲、青靄,一中峰而分野已變,歷眾壑而陰晴復殊,遊將竟日(一整天)尚無宿處,其大何如?

③明‧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王摩詰「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孟浩然「再來迷處所,花下問漁舟」;並可作畫,末語流麗(流暢而華美)。

4. 過勤政樓  唐‧杜

千秋令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創作背景:據《舊唐書‧卷九十九》記載:「(開元初)玄宗於興慶宮西南置樓,西面題曰花萼相輝之樓,南面題曰勤政務本之樓。」說唐玄宗開元初期,在興慶宮西南建了兩座樓,簡稱「花萼樓」與「勤政樓」。後來這兩座樓都成了唐玄宗的宴樂之所,甚至還在此處請安祿山吃飯玩樂[1]。安祿山是胡人,身體肥壯至三百多斤,來朝時為了取悅唐玄宗,常作胡旋舞。有一次唐玄宗問安祿山:「你肚子為何這麼大,裝的是什麼東西?」安祿山回答說:「都是忠心啊!」

此詩創作於公元852年(唐宣宗大中六年)春,當時杜牧在朝中擔任中書舍人。

注釋:①千秋:指千秋節。唐玄宗的生日是黃曆的八月初五,從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開始,這一天被定為「千秋節」。②令節:佳節。③承露絲囊:史書稱「承露囊」,唐朝大明宮外有十二尊石頭雕刻的仙人,手托承露盤。以承露盤中的露水泡製桂花後,放入香囊中,製作出「承露囊」。據《新唐書‧本紀八》記載:「(開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唐玄宗的生日),宴百僚於花萼樓下。百僚表請(上表請求)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王公已下獻鏡及承露囊,天下諸州咸令宴樂,休暇三日,仍編為令,從之。」公元762年5月,唐玄宗駕崩後,千秋節已經名存實亡。④紫苔:青苔的美稱;因為青苔在陽光的照射下看起來像紫色,故稱。⑤金鋪:皇宮門上的銜環金屬獸面,常作虎、螭、龜、蛇等形。

全詩大意:「千秋節」名存實亡,沒有人過這個節日了;現今也看不到承露囊了。只有地上的青苔挺得意的;它認為自己爬上了宮門,因為勤政樓大門的金屬獸面及銅環,長滿了如青苔模樣的鏽斑。

詩評:這是一首構思奇巧的諷喻詩。唐玄宗之後,沒有哪位皇帝再去啟用「花萼樓」或「勤政樓」,官員也很少有人去。因為那裡曾經宴請過「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從公元762年至公元852年,近百年的時間,長期荒廢,地上長滿了青苔,大門金屬獸首上也長滿了青綠色鏽斑。作者避開了平鋪直敘,將青苔擬人化,讓它們因成為大門上的銅鏽而得意。那滿地的青苔隱喻了為名利而爭鬥的芸芸眾生,為了爬上「高家門館[2]」而不辭風雨,以成為鏽斑而「偏得意」。

安祿山舉兵造反,陷長安,明皇幸蜀避之。畫中著朱衣者即明皇。圖為 唐《明皇幸蜀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唐玄宗之後,沒有哪位皇帝再去啟用「花萼樓」或「勤政樓」,因為那裡曾經宴請過「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杜牧《過勤政樓》是一首構思奇巧的諷喻詩。《明皇幸蜀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5. 論詩(其十三)  元初‧元好問

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川盧。
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注釋:①坦途:比喻正大平坦之路。②縱橫:本詩指詩文創作怪異百出,無所顧忌。③玉川盧:指唐代的文人盧仝,自號玉川子。寫詩用詞特異,不拘格律。南宋‧朱熹《朱子全書‧詩評》:「詩須是平易不費力,句法渾成。如唐人玉川子輩,句語險怪,意思亦自有混成氣象(混雜而成的風格)。」元‧辛文房《唐才子傳》:「仝性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④真書:楷書;也稱正楷、正書。⑤兒輩:後輩、孩子們。⑥鬼畫符:指不按規律寫字的醜書。

全詩大意:自古以來寫文章都有正大平坦之路可遵循;又有幾個會像盧仝那樣用詞怪異,不拘一格的呢!用正楷規規矩矩的寫字,現在已經有人看不上眼了。那將來的後輩該如何?都去學寫醜書那樣的鬼畫符?

詩評:元好問當年的擔心在現代已經出現了。更有甚者,一些很有實力的書法家、工筆畫畫家,為了追求所謂的個人風格,故意將字寫醜;將人物及風景畫醜。所以,是回歸傳統還是破壞傳統,值得深思。

6.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一) 唐‧李

潮水還歸海,流人到吳。
相逢問愁苦,淚盡南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注釋:①京兆:漢代京畿的行政區域,為三輔之一。在今陝西西安以東至華縣之間,下轄十二縣。②參軍:官名。全稱為「參謀軍事」。隋唐時期,兼為郡官。京兆參軍從七品。③量(音亮)移:貶謫。④東陽:今浙江金華市。春秋時期為吳國的地盤,戰國時期被楚國吞併。⑤流人:本詩指被貶謫之人。⑥日南:原意指日南郡。今越南中部地區,漢武帝時期設郡。據東漢‧郭憲《洞冥記‧卷二》:「味勒國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寶,宿於鮫人(傳說中的人魚)之宮,得淚珠,則鮫人所泣之珠也。」「日南珠」指如美人魚的淚珠那樣珍貴的眼淚。

全詩大意:潮水終歸要流入大海,可是本就離開家鄉的人卻又被貶謫到了吳地(東陽)。恰巧在驛路上與韋參軍相遇;問起近年來的苦難遭遇,如日南珠般晶瑩剔透的眼淚都流盡了。

詩評:本詩第四句不能理解為淚流滿面。因為「男兒有淚不輕彈」,哪怕是掉了一滴眼淚,也可以用「淚盡日南珠」來形容。

三、附注:

1.《新唐書‧逆臣上》:帝登勤政樓,幄坐之左張金雞大障,前置特榻,詔祿山坐,褰其幄,以示尊寵。太子諫曰:「自古幄坐非人臣當得,陛下寵祿山過甚,必驕。」帝曰:「胡有異相,我欲厭之。」

2.唐‧白居易《重題》:「還有一條遺恨事,高家門館未酬恩。」詩中的「高家門館」也稱「高家門第」,指朝廷中的王公貴族、高官之家。三品及以上官員在古代可稱高官,宅院大門可漆成紅色,也稱「朱門」。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杜牧曾擔任過刺史,王安石更是官至司空、尚書左僕射,都是朝廷的高官。可是他們羨慕的卻是那些真正去掉人世間名利情執著的隱士。這其實就是古代名家的格局,身在紅塵中,卻能出淤泥而不染。
  • 「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白居易就相當於隱居於塵世,鬧中取靜。洛陽在當時也是繁華的大都市,白居易跟家人住在一起,雖然退休,但以前官場上的朋友還是會來拜訪,不可能完全斷開與世俗的接觸。因此,在塵世中隱居,要保持純淨的心態,比在深山老林中更不容易。
  • 陸游的認識與佛家的理相契合,「家貧不與身添業,病久寧非天儆予。掃盡世間閒忿欲,小園煙雨種春蔬。」在病中還能反躬自省,是不是哪裡沒做好,上天在給自己警告呢?
  • 作者對自己人生經歷的一個小結,「騷客空傳成相賦」,荀子的成相篇雖好,但有多少官員願意按他講的道理去施行呢?而嵇康被誣陷殺害,不僅《廣陵散》古琴曲成為絕響;一些從政為官的理念,也被他的朋友及親生兒子改變。作者回想自己當年在長安官場所做的一些事情,恍然大悟,反問自己「汗青功業又何如」?
  • 唐太宗的《帝京篇》十首,也是《全唐詩》的開篇詩。本詩為第一首,寫景。先描寫帝都長安城的地理位置,氣勢磅礴。頷聯開始描寫九成宮的景色,展現了古代皇家建築的宏偉壯觀,萬千氣象。尾聯末句以「風煙出綺疏」為引,從《帝京篇》的第二首至第九首,記述了唐太宗處理不同政務的事蹟及感思。
  • 李白創作此詩的時候已經59歲,又經歷了流放生涯,剛被特赦。在仕途上已經沒有想法。「日落看歸鳥」隱喻了李白有歸隱的願望;「潭澄羨躍魚」其中「潭澄」即「澄靜清澈的潭水」,比喻沒有機心權鬥的江湖風景清幽之處。「羨躍魚」比喻江湖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去哪都行。
  • 「臘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除日》一詩描寫了唐朝時期,中國南方的過年景象,也讓我們了解了古代的過年習俗。過年送給親朋好友兩條魚,寓意「年年有餘」、「好事成雙」;「言是上冰魚」,用的是王祥「臥冰求鯉」的典故,言外之意,這是送給作者孝敬父母用的。
  • 雙鳧,借指地方官員或將要去地方任職的官員。典故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上‧王喬傳》,王喬,東漢明帝時期河東郡人,曾任河南葉縣的縣令。他修出了功能,可以將赤舄(官員上朝穿的鞋子)變化成雙鳧,並在朔望日乘坐雙鳧去洛陽上朝,後來此事被皇帝及朝廷的官員發現了。或許是人世間不允許隨便在常人面前顯示仙術吧,王喬被天庭召回。
  • 《春題湖上》以「湖」字起結,奇極。「一半勾留」,湖未嘗留人,時人自不能拋捨。興之所適也;然亦只得「一半」,那一半當別有瞻戀君國去處,若說全被勾留,豈不是個遊春郎君,不是白傅(白居易)口中語矣。
  • 懷素是禪宗一脈的僧人,王昌齡與他在修煉上有不同的感悟。「本來生滅盡,何者是虛無?」如果連緣分、因果等等都是空的,那活在這世上,吃飯、喝水、呼吸幹嘛呢?筆者個人理解,真正的「空」是指執著心都去掉了的那種狀態;而不是否認這世間的物質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