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生脈術精湛 盡顯太素脈之神妙

文/顏丹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40
【字號】    
   標籤: tags: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在談到太素脈的精要時,其中的《論四營脈》說,此脈術依照「七表八里,輕清重濁,四時逆順,可見官祿生死,禍福疾病緣由」。而在談到其最初的含義時,《太素造化脈論》一篇又說,天地之道,不離乎五太。太素者,天地之本也,質之始也。該篇還認為,是凡領悟到這一本質的聖人都能「治未病之前」,而「不治已病之後」。

據說,張太素的脈術是由一位隱士所傳。此後,他將如何運用這種脈術的方法寫入書中,使其得以承傳和發揚。於是,在張太素所在的明朝,出現了不少精通太素脈的醫生。他們的許多醫案都是現代醫學無法解釋、卻又無從證偽的中醫奇跡的最佳印證。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將太素脈用於診斷的醫生也身體力行地證明了這一點。《合肥縣誌》上記載著一位名叫林時(字惟中)的醫生,曾用超凡的醫術救活了很多人。他精通太素脈,能準確說出病人的死期。有位姓方的婦人來請他去治療。他號脈後,對她家人說:「你們快給她置辦棺木吧!從脈象上來看,已經沒救了,她庚申年辛酉日那天就會死。」後來果然如他所言。

據《饒州府志》所載,太祖朱元璋在位時,太醫院裡有位名叫楊文德的醫生頗受皇帝器重。洪武三十一年,他辭官歸田時,太祖還御筆欽賜了「種德」二字給他。後來,楊文德又將岐黃心法和太素脈的要旨傳給了饒州城裡的另一位醫生。

當時,有位姓朱的道士病了,請他去治療。他診脈後安慰道:「喝幾副湯藥就能好。」那道士要送給他一些銀器,他再三推辭,但最終盛情難卻,還是勉強收下了。走到半路,他突然大吼一聲,長嘆了一口氣。同行的人問他為何,他回答:「真不該收人家的禮啊,明年春肝木旺,脾土受克,那道士的病會再次發作,到那時就沒得治了」。果然,一到第二年春天,那道士的舊疾犯了,沒過多久就死了。

有位姓黃的讀書人病了,也請他去看。他診脈後說:「這病是小事,喝一劑湯藥就能好。但從你的脈象來看,官運很旺啊,今年入秋會有好消息的。」果然一到秋天,就有人向朝廷舉薦那黃姓書生,他也很快被委以丹陽縣令一職。

饒州還有一位大夫,也能預測人的死因、死期以及官運前程。他叫洪魁八,原是樂平縣人。他的太素脈和八法神針術都是一位懂祕術的高人所傳授的。城裡有位姓黎的讀書人病了,請他去治療。那人當時還未參加科舉,洪魁八給他診脈後,告訴他某年某月會中舉,然後又會去哪些地方走馬上任,最終會死於何日何時。若干年後,這些全都應驗了。洪魁八活到八十幾歲,都沒有生過病。去世時,在家中閉目而逝了。

這樣的大夫在河北雄縣也有。他名叫趙律,自幼學儒,長大後頗有文采,對詩詞歌賦都很精通。因性情仁厚、品德貴重,當地人都十分敬重他。後來他母親病重,便開始研究岐黃術。漸漸地他也能給別人治病了,可每次都是不求回報地幫助、救濟,從沒想過要用醫術來牟利。

當時,易州的太守被卷到一件冤案中。他丟了官職,前途未卜,於是請趙律去診脈。他去後對太守說:「明年春天就真相大白了,到時您會去外地上任的。」果然到第二年春天,事情就了結了。太守被調到上蔡當了縣令。路過雄縣時,他又去找趙律。但這次診脈後,趙律卻大驚失色,不敢道出實情。二人告別時,他偷偷告訴縣令的兒子:「我看你父親的脈象凶多吉少,他恐怕要身首異處啊!」未久,那縣令就被一群流寇所殺。

精通太素脈的醫生不只預知前程、福禍不在話下,就連被診脈之人的真實身分也能知曉。據《松江府志》記載,江蘇華亭縣有個醫生,名叫何鑾,字廷音。他家世代行醫,已傳了十二代了,他的太素脈是在朝廷任將仕郎的四世祖教的。一位按察副使想試探一下何鑾的脈術,於是找來一個年輕的僧人,將一副金釧戴在他的手臂上。然後,叫何鑾來診脈。他一邊號著脈,一邊說道:「這人脈清如水,是遠離世俗、無父無母之人,不該出現在官府裡的。」按察副使聽了這話,對何鑾的脈術佩服得五體投地。

《儀真縣誌》上說,當地有醫生能把病人所需的藥量說得分毫不差。一位叫胡重禮的醫生對太素脈很精通,他給一個得了瘧疾、卻怎麼都治不好的病人診脈後,說道:「你得的這病是瘧疾中最厲害的,需要喝完一百劑湯藥才能好。」那人不信,喝了一半就把藥停了。可是病也沒好,於是又找別的大夫去治療。那大夫告訴他:「你還要繼續喝完五十劑才行。」後來,他聽了大夫的話,把藥全都喝完了,病也馬上好了。其實,他有所不知,那大夫的醫術正是胡重禮教的。徒弟的脈術尚且如此,為師的又有多神妙,就可想而知了。@*#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 在現代中國,許多人用中醫治病往往要治上幾個療程,也沒徹底把病治好。若將時光拉回到中國古代,人們就會發現,流傳於上古的中醫之道被代代相傳後,無論是皇家御醫還是民間大夫,都能準確地找出病因,並迅速地開出藥到病除的方子。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古代的中醫博大精深,某種程度上就在於它所蘊藏的神奇力量。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的基本技能,診病方式看似簡單,但成效要想達到極高層次卻並非易事。這其中的每一項都神妙莫測。不抱著「普救含靈之苦」的「大慈惻隱之心」,古代那些藥到病除的醫術、能斷人生死的脈術都是練不出來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