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藥食同源食療方】(2)

白菜生薑火鍋 多加一步 快速暖身增強免疫力

文/白玉熙

做白菜生薑火鍋時,多加一步可以快速暖身增強免疫力。(Shutterstock/大紀元)
人氣: 957
【字號】    
   標籤: tags: , ,

寒冷季節,善用生薑料理,就能迅速驅寒保暖,預防感冒,是抵抗病毒感染,提高免疫力的最佳途徑。理由很簡單,血液循環良好,百病不生。下面這道簡易暖身火鍋,食材以白菜和生薑為主,使用時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變成一道調和氣血、預防百病的養生藥膳。

為何白菜生薑是食物「潤膚加熱器」

中醫養生會告訴人們,健康的人體必然手足溫暖、皮膚滋潤、頭腦清涼。也就是上寒下熱的體質。這才能讓人頭腦清醒,情緒平和,身體細胞溫潤不燥,處於氣血調和、病毒難犯的狀態。

遺憾的是,現代人因熬夜和飲食不節,經脈不暢,氣血失調,即使臟腑還未出現明顯症狀,也多處於亞健康狀態,多數人會變成上熱下寒的反常體質,上邊口乾舌燥,眼紅干癢,心火旺盛,睡眠不佳,情緒焦慮,而下邊則腰足畏寒、手足冰冷,稍微吃些冷食,就會腹痛瀉肚,臟腑機能低下,這樣的體質如何有免疫力抵禦嚴寒和病毒的侵犯呢?因此,復原正常狀態,讓身體氣血暢通,保持手足的溫暖,肌體的滋潤,就是抵抗病毒的根本。

白菜功效:潤肺祛火

白菜,色白,水分多,中醫認為色白五行屬金,對應肺部,所以能入肺養肺,滋潤肺部,能清除心肺的燥火之氣,緩解上熱體質造成的呼吸系統和頭部的各種不適症狀。白菜還能通胃氣,讓胃氣下降,與蘿蔔相似,但卻生性平和,不寒不熱,更加親和,民間說得好,白菜豆腐保平安,說的就是它的養生功德。不過,脾胃陽氣嚴重不足,不堪冷食,容易腹痛腹瀉的人,白菜吃多了,還是有導致脾胃濕氣過重的可能,影響消化機能。而生薑配白菜,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大白菜熱量低,還有豐富的抗氧化物,有助防癌、解毒。(Shutterstock)
白菜入肺養肺,滋潤肺部,能清除心肺的燥火之氣,(Shutterstock)

生薑功效:暖胃散寒

生薑,色黃味辛,性溫。色黃五行屬土,對應脾胃,脾胃為臟腑中樞機構,所以中醫說生薑溫中,就是能溫暖脾胃,給脾胃注入陽氣,有了陽氣,就等於有了動力,脾胃性能自然趨於正常,所以李時珍贊它為嘔家聖藥,意思是止嘔吐的良藥,當然食慾也就變好了,消化性能也就自然正常了。

生薑味辛,性能為發散,所以能疏通經脈,同時將寒氣通過表皮散出體外,辛味五行屬金,對應肺部,辛味成分必然入肺,能散肺部的寒氣,預防風寒感冒。姜的辛味雖能散寒,但辛辣之物必然引來燥火之氣,白菜的滋陰降火性能正好與之調和。

生薑要確實蒸熟,才能加強暖胃溫腸的功效。(Shutterstock)
生薑能散肺部的寒氣,預防風寒感冒,加熱後具有暖胃溫腸的功效。(Shutterstock)

也就是說,姜為陽,負責疏通淤滯的經脈,提供動力和熱能,而白菜則補充水分和其它養分,讓血液水分充足,滋養血脈,避免陽氣傷血,同時有了姜提供的陽氣,白菜的水分才能運送到全身的細胞;否則,白菜的水分得不到很好的消化,會變成廢水,無法利用。這就是生薑與白菜相輔相成的養生原理。調和氣血,溫潤全身。如同可以食用的「保濕加熱器」。

白菜豬肉生薑火鍋 多加一步更暖身

材料(3~4人的量):

· 白菜:四分之一顆,洗淨後,寬厚的菜梗部切成半厘米寬的絲狀;
· 生薑:50-100克,根據體質調整用量,切成絲。流清白鼻涕,鼻子堵塞的,有風寒感冒症狀的可用到100克;
· 豆腐:一塊,切成小塊;
· 豬肉200-300克,切成片;
· 大蔥半根,切成蔥花;
· 鹽、醬油、增鮮的高湯適量,根據個人口味,以清淡為宜。

做法:

1. 用油先將姜和豬肉炒熟,炒熟後的生薑辛味大減(因為五行中,火能克金,辛味屬金),辛味會演變成暖身的能量,加熱的成分入肺能力降低,會集中於脾胃,大大提高脾胃消化的機能。做好後,連湯一起喝下去,會讓身體迅速變暖,彷彿給身體吃進了一個「加熱器」。

豬肉五行屬水,對應腎,所以入腎補腎,但氣性微寒,炒過後會給豬肉注入火力,去除寒氣,起到溫腎強腎的功能,會改善下寒足冷的症狀。

2. 其次,將炒過的姜和肉放入火鍋的鍋中,把白菜豆腐放進去,添加800~1000毫升左右的水和其餘調味料,開火煮至白菜軟熟,嘗過鹹淡,再進行微調,放入蔥花即可。蔥花味辛性溫,有助姜之力——達到通經脈、散風寒和暖身的效果,也是風寒感冒的良藥。

先用油先將姜和豬肉炒熟再放入火鍋中,可以讓身體迅速變暖。(Shutterstock/大紀元)

說明:

• 如果淋雨受寒,感冒初起,生薑不必炒熟,直接跟水和白菜一起放入鍋中,這樣辛味的發散力會大,有發汗散寒之力,加上熱乎乎的湯汁喝下去,蓋上被子,就能快速發汗,輕微的風寒感冒就能很快痊癒。

• 平時生薑不能大量吃,發散力太過,容易消耗氣血,一旦身體恢復正常,以適量為主,根據身體狀態自行調節用量。平時有病用藥的病人,請遵醫囑。◇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