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發現春秋戰國時期遠古牧民大面積岩畫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中國大陸寧夏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日前考察黃河東岸的「靈武三道溝新石器文化遺址」時,意外發現了數百幅描繪人物、動物和狩獵的岩畫。

據新華社引述靈武文物管理所的說明指出,新發現的岩畫與賀蘭山岩畫屬同時期的文化遺產,大部分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遊牧民族所作。

岩畫記錄了遠古人類和北方原始遊牧民族放牧、狩獵、祭祀、爭戰、交媾等生活場景,表現出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內涵,為研究寧夏古代遊牧民族歷史文化提供豐富素材。

寧夏文物局副局長衛忠表示,賀蘭山岩畫過去因為擁有一千兩百多幅圖畫、四千八百多個單體圖,引起世界考古學界的極大關注,但是當時並沒有在黃河以東地區發現岩畫,直到這次首度在黃河東岸發現這批岩畫,其時間跨度之大、分佈區域之集中、文化內涵之深厚、表現形式之豐富,再再顯示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目前,由於當地農民建房、堆砌羊圈、牛棚都用這裡的石頭,已導致岩畫嚴重流失,再加上岩畫點多面廣、保護難度很大,因此將由各級文物部門對靈武岩畫進行全面系統性調查和資料收集,搶先建立岩畫資料庫,同時加強宣傳,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岩畫的意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內蒙古現有不可移動文物古蹟一萬五千處,擁有館藏文物五十萬件,素有「化石之鄉」、「岩畫之鄉」、「中國歷代長城之冠」稱號。但由於內蒙古經濟基礎薄弱,保護意識淡薄,很多露天文物受自然力毀損及人為盜掘,破壞嚴重,珍貴的文物岌岌可危。香港文匯報報導,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副處長王大方指出,北京、廣州等地每年文物保護投入幾億元人民幣,新疆、西藏等地也有千萬元以上,但內蒙古每年文物專項保護經費僅八十萬至一百萬元間,居全大陸之末。現有的經費連簡單維護都很困難,例如陰山岩畫、秦始皇長城、遼上京遺址等古代建築及大型古代文化遺址,長期得不到妥善保護。
  • 據中國大陸中央氣象台預報稱,中國大陸的主要雨帶七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又將南下,並重新返回淮河和漢水流域地區,屆時,而西北地區東部和四川盆地大部也將出現大雨。新華社今天引述北京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李延香說,七月十二日以來,中國大陸的強降雨帶北上至黃淮和華北南部地區,淮河沿岸及淮南沒有出現明顯降雨。但根據目前的氣象資料預計,受強盛的西南暖濕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十五日至十七日,主要雨帶又將南下,並重新返回淮河和漢水流域一帶地區。另外,十五日至十七日,西北地區的東部和四川盆地的大部也將下雨。三天總降雨量一般有十至三十公釐,其中甘肅東部和南部、寧夏南部、陝西中部和南部以及四川和重慶的部分地區可達四十至九十公釐,局部地區將超過一百公釐,並有短暫雷雨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 中新社報導,甘肅省涇川縣境內二十四日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十二人死亡﹐三十八人受傷。報導指出﹐七月二十四日十五時十分﹐寧夏吳忠市中寧縣恩和鄉駕駛員張立忠駕駛的大貨車﹐載裝飾材料由西安至寧夏途中﹐行至甘肅省涇川縣羅漢洞坡下段處, 車輛失控搶檔時﹐變速箱破裂﹐傳動軸脫落碎片﹐與同向行駛的小客車左側相刮擦。導致該大貨車又追撞同向行駛的甘肅臨夏電力旅行社的大客車追尾﹐大客車墜入公路右側三點九公尺深的水溝﹐客車內十人死亡﹐三十八人受傷﹔大貨車翻出公路右側﹐駕駛員和乘務員當場死亡。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宋朝的李之儀,立於長江之畔,則以江水之無盡比喻情意之綿長,寫下一首流傳千年的相思詞——《卜算子》……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還有北宋時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樓,望見清江翠峰,酒旗畫船,一片壯麗繁華之景。然而故國往事歷歷在目,他撫今懷古,頓生家國之憂和興亡之嘆。 一首雄渾闊大的懷古詞,遂成千古名篇。這就是出自王安石筆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