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擴大歐亞交往的統一王朝 元朝(四)

(公元1206年---1368年)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擴大的歐亞交往

蒙古大軍自成吉思汗起的三次遠征,使蒙古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到了忽必烈滅掉南宋,統一中國,建立了強大的王朝,這個帝國達到了鼎盛時期。雖然這個帝國所屬的四大汗國因缺乏統一的經濟基礎,而相繼演化為獨立的國家,但它們在元朝的對歐亞的交往和經濟文化的交流方面卻起著積極的作用。

首先,這些獨立的汗國依然尊奉元朝皇帝為大汗,稱之為“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承認元朝皇帝為其宗主,它們是元朝的“宗藩之國”。因此,這些汗國的汗未要得到元朝皇帝–大汗的認可,而且,相互間使節來往不斷。西方使節和商人前往中國,也都要經過這些汗國。一些城市成為了東西方往來的交通樞紐。從1240年到1340年的100年間,是中國和歐洲可以直接接觸的唯一機會,因為在此前後阿拉伯和土耳其人都多少阻礙了東西方的交流。

其次,蒙古三次西征,都有大批外國官員和工匠被擄東來,以後又有大批中亞商人、旅行家相繼來到元朝,他們中有回回人、西域人、大食人等。他們在元朝從政經商,也帶來了阿拉伯的科學和文化。在整個元朝,波斯、阿拉伯天文立法、數學、醫學、史學等書籍大量傳入中國。

與此同時,一些蒙古人和漢人也遷往中亞、西亞各地。當時,中國在技術上領先世界1000年。火藥、紙幣、印刷術、瓷器、醫藥、藝術等在此時經過阿拉伯傳入歐洲,影響著歐洲的歷史進程。

當時來到中國的商人應該非常多,但留下文字資料的只有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雖然一些人質疑其遊記的真實性,但時間為他做出了證明。其書中所記載的路線和諸多關於元朝的記述都被證明是真實存在的。

這種擴大的歐亞交往一方面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但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遷移,人種的混雜也逐漸增多,這樣致使後代越來越找不到自己的根,也使人們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忽必烈之後的皇位之爭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之後,他的孫子鐵穆耳即位,是為成宗。他在位時間較後代其他皇帝都長,為十三年(1295年~1307年)。鐵穆耳是個守成之君,基本上執行著元世祖的既定政策,沒有更多的建樹。

成宗死後,蒙古人對中國的統治開始走向衰弱。在隨後的26年中,元朝一共換了7個皇帝。成宗因為沒有兒子,所以由其侄子海山繼承,這就是武宗。武宗在位四年多(1307年~1311年),後由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嗣位,即仁宗。仁宗在位九年多(1311年~1320年),死後,傳位於兒子英宗。英宗統治時期,內部矛盾十分尖銳,皇權之爭與權臣派系之爭非常激烈,政局不穩。以御史大夫鐵失為首的一派權臣,勾結諸王親貴,發動政變,於上都之南三十里的南坡,刺殺英宗,史稱“南坡之變”。他們擁立忽必烈孫、晉王也孫鐵木耳為帝,是為泰定帝。

而泰定帝死後的五年之間,換了五個皇帝。泰定帝的兒子天順帝在位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宗次子文宗圖帖睦爾趕下台。文宗即位一年後,迫於形勢,又讓位於總領漠北軍事的異母兄明宗和世瑓。明宗自一月即位於和寧之北,至八月,就被權臣燕鐵木兒和文宗密謀害死,文宗復位。他在位四年,死後,由文宗皇后與燕鐵木兒等立明宗年僅七歲的次子為帝,即寧宗。他十月即位,十一月就死了。燕鐵木兒和文宗皇后又立明宗長子妥懽帖睦兒為帝,即元朝末代皇帝順帝。他利用權臣之間的矛盾,維持了三十多年的統治。

關於元朝滅亡的預言

《推背圖》第二十六象預言了元朝的滅亡。二十六象的圖中畫著一個僧人,後面跟著幾個美女。暗指元順帝受僧人迷惑,妄信房中術,整天沉迷於女色中。

讖文是:“時無夜,年無米。花不飛,賊四起。”第一句指元順帝與僧人整日淫樂,不分晝夜,而莊稼卻是年年欠收,百姓家裏沒有隔夜的糧食。老百姓沒辦法生活,只好四處為賊,但元順帝卻根本聽不到這方面的消息。

頌文是“鼎沸中原木木來,四方警報起邊陔。房中自有長生術,莫怪都城澈夜開。”其中“木木”合起來是個林字,指紅巾軍所立的皇帝韓林兒。意思是說中原紅巾軍起,韓林兒已經逼近京城;四面八方都響起了警報。而元順帝卻相信房中有長生術,不分晝夜的在宮闈中淫樂。

元朝末年的天災和元朝的滅亡

元朝最後一個皇帝是順帝,在位35年(1333年至1368年)。因為他荒淫無道,因此他在位期間是元朝歷史上疫病流行最多的時期,史書載有12次之多。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疫病發生。疫病在順帝至正後期尤其集中,幾乎到了每年都有一場疫病的地步。

至正十二年(1352年)以後,大疫一場連著一場爆發,社會秩序混亂。這年正月,翼州、保德州發生大疫。至夏天,龍興發生大疫。至正十三年(1353年),黃州、饒州大疫。十二月,大同路大疫,許多人得病死去,文書記載是“死者大半”。至正十四年(1354年)四月,江西、湖廣先是出現大飢荒,後是“民疫癘者甚眾”。十月,京師先是大飢,“民有父子相食者”,疫病又接踵而至。至正十六年春天,河南大疫流行。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菖州蒙陽縣大疫。至正十八年(1358年)六月,汾州大疫。這時期中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政府派軍隊前去圍剿,“兩河被兵之民攜老幼流入京師,重以飢疫,死者枕藉”。宦官樸不花雇人收埋屍體,到至正二十年四月,累計掩埋了20餘萬人。這場京師大疫連續兩年之久。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縣和廣東南雄路大疫。這年二月,在金陵建立政權的朱元璋派兵突然攻至杭州,杭州被迫關閉城門達三月之久。城門被圍不久,城內糧食吃盡,由於四周交通被切斷,糧食無法運入城內。 “一城之人,餓死者十六七”。朱元璋兵退後,從吳淞江裏來的運米船先後到達,人們眼看可以活命了,傳染病卻開始蔓延,死亡大半。至正二十年(1360年)夏天,南方一些地區疫病流傳,其中紹興路的山陰、會稽二縣疫病最為嚴重。二年之後的春夏之交,紹興路又一次出現大疫。

同那些早已退出歷史舞台的朝代一樣,蒙古人締造的帝國和王朝的崩潰的根本原因是統治者的昏庸無道。

元朝末年,統治黑暗,經濟崩潰,黃河決口,災害連年,而順帝對此不聞不問,繼續行其荒淫之事。政治的腐敗,軍費的無限擴張,皇帝、貴族和官僚,只知享樂,欺壓百姓,各種矛盾已經發展到了激化的地步。儘管中國老百姓一向不過問政治,但就如溫州、台州老百姓的旗子所寫的:“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就如《醉太平小令》所描述的:“堂堂大元,奸佞當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哭人,鈔買鈔,何曾見?賊作官,官作賊,混賢愚,哀哉可憐!”

於是,當積怨達到飽和狀態時,就會噴發而出。元朝末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其中,以方國珍舉兵最早,首先在浙江沿海襲擊官船。此後白蓮教成為反元的中心,以韓山童為首領,密謀起兵,後來因計劃泄露被殺! 韓山童死後,劉福通立其子韓林兒為帝,組成紅巾軍。另有自稱紅巾南派的徐壽輝、陳友諒、方國珍等人,以及不屬於紅巾的張世誠。

朱元璋為後起之秀,他先依附郭子興,待郭子興死後,余將歸朱元璋,兵勢強盛,其後陽奉韓林兒為北方屏障,依序擊敗南方之陳友諒、張世誠、方國珍。大局已定,朱元璋在應天府即位,是為明太祖,改元為”洪武”。1367年,朱元璋發佈討元文告,命將領徐達、常遇春北伐,第二年,攻佔大都,元朝滅亡。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中國的統治終於宣告結束,入主中原僅九十年。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