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華夏文藝中高雅、深邃的意境

——追尋華夏神傳文明的足跡(二)
川人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日訊】「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的這首《終南別業》受到了無數後人的好評,宋代大文豪蘇軾亦云: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筆者讀此詩如飲醇酒,一種飄然、自在的感覺悠然而生,頗有忘塵脫俗之感。華夏文藝作品中有此高雅、深邃意境的作品層出不窮,這些經典作品從一個角度展現了華夏民族豐富、深邃而博大的內涵,這種博大、深邃的意境根植於華夏民族的神傳文化,更源於華夏民族對神的信仰,它是華夏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

一、詩書畫合一的境界是神文化的再現:

古人提起詩,就會聯想到書畫,因為在華夏文明裡,詩書畫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對於詩畫而言,通常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說,而書則是表現詩畫作品的工具。通常在一幅書畫藝術作品上總是免不了提上一首高雅的詩詞,詩詞在畫中起到了點睛之功效,而優雅的書法躍然紙上無疑更為作品錦上添花。

讀詩詞腦海中便產生畫卷,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而每一個經歷不同的人讀同一首詩詞,便有不同的體會和畫卷的產生,這便是華夏詩詞的獨特魅力,也是詩詞本身意境在讀者心中的再現。北宋歐陽修的一首《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便能勾起了許多人淡淡的惆悵和美好的回憶,回憶那各自經歷不同的元夜,回憶元夜裡似曾相似的友人,感慨、惆悵和畫卷交織,這便是華夏詩詞之韻味,韻味中有著作者獨特的情感和自身的境界,因為歷代大文人、大畫家多是有著對神信仰的情節,有著高風亮節的情操和道德水平,才有了作品中那耐人尋味和高雅的意境,所以詩詞作品的境界是神文化在人間的再現。

對於畫卷而言,雖一幅畫完成之後,便是木已成舟,無法更改,但華夏的先輩們卻能做到畫中有詩。這一切均源於作畫人高超的作畫技巧和昇華的境界。在傳統作畫中,有一個「深山藏古寺」的典故:宋徽宗趙佶喜愛書畫,常出題考畫家。有一次考試題目是「深山藏古寺」,有的人在山腰間畫座古廟,有的把古廟畫在叢林深處。宋徽宗都不滿意,就在此時,有一幅畫深深地吸引了他,畫上畫的是崇山峻嶺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龍鐘的和尚,正在舀泉水倒進桶裡。一個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這個題目表現得含蓄深邃極,給看畫者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自號「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之所以頗為欣賞此畫,便是該畫立意高遠,表現超凡,這也從側面體現品畫者的脫俗境界。

「字如其人」已成為華夏民族的常用語,這說明了書法作品暗含獨特的神韻,但從書法作品中確實能反映書寫人的性格和心情。筆者練習書法多年,這點體會頗為深刻:柳公權性格剛直,敢於進諫,「心正則筆正」則是其對唐穆宗的「筆諫」,所以「柳體」字結體遒勁、落筆清朗、字體雄秀,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顏真卿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故「顏體」字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落筆者的風度與高尚的人格,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兩者有「顏筋柳骨」之譽。

華夏文明將詩書畫完美的結合,用詩書畫反映出作者內心深處高雅、博大、深邃的境界,這正是神傳文化所展現的內涵和神跡,同時也是華夏詩書畫有韻味、有內涵、有境界的根本原因所在,是神文化成就了華夏輝煌的詩書畫,同時也詩書畫展現了神文化的巨大內涵。

二、華夏建築風格體現出的高雅、深邃意境:

華夏古代建築風格體現了華夏民族的「天人合一」思想,華夏古代建築體系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體系最完整的,從單體建築到院落組合、城市規劃、園林佈置等在世界建築史中都處於領先地位。

雕欄玉砌、亭台樓閣構成了華夏民族建築的基本元素,也是這些基本因素展現了華夏建築中十足的神文化。現存的樓台中,以華夏四大歷史名樓為最,它們分別是:武漢的黃鶴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南昌的騰王閣和蓬萊的蓬萊閣。

黃鶴樓歷史悠久,傳說眾多:八仙之中呂洞賓曾把黃鶴樓作為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而詩人崔顥的《黃鶴樓》詩更使得黃鶴樓名揚天下,一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勾起了天涯遊子萬般思緒;岳陽樓建築精巧,風格獨特,樓為三層,飛簷,盔頂,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柱直貫樓頂,樓頂承托在如意斗拱上。全樓結構嚴謹,造型華麗,頗具神韻,與壯美的洞庭山水相輝映,更顯其魅力;騰王閣為時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數十年以後,王勃途經於此,應邀寫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閣序》,滕王閣便名滿天下;蓬萊閣坐落在蓬萊市北瀕海的丹崖山上,閣內處處可見文人墨寶、楹聯石刻,蓬萊閣以八仙過海、海市蜃樓著稱。從華夏四大名樓看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古人把對神的敬仰,對神飄逸、灑脫的生活方式都融入於樓閣建設中,把自己超越世俗的理想通過建築的表達的栩栩如生,充分展現了華夏民族特有的神文化風格。

如果說民間的樓閣展現了華夏神文化的一個側面,那麼帝王的宮殿、祭臺和陵寢則集中再現了華夏神文化的輝煌。以天壇為例,天壇的圜丘壇是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皆設漢白玉欄,每層的欄杆頭上都刻有雲龍紋,在每一欄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於壇面排水。華夏古代將單數稱作陽數,雙數稱作陰數。在陽數中,數字9是「陽數之極」,表示天體的至高至大,稱為「天數」。圜丘壇的欄板望柱和台階數等,處處是9或者9的倍數,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位於天壇北部的祈年殿,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內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數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龍柱高19.2米、直徑1.2米,象徵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層12根巨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象徵二十四節氣,三層柱總共28根象徵二十八宿。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莊嚴肅穆,華夏神文化和華夏民族信神的理念,在這座建築風格與思想裡表現的栩栩如生,令後人歎為觀止。

三、寺院壁畫與雕刻藝術中所展現的殊勝:

敦煌壁畫是寺院壁畫中的經典,敦煌石窟裡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按照壁畫所描繪的內容可分為佛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供養人畫像等。佛像畫這種藝術作品是敦煌壁畫的主要部份,當中包括各種佛像及菩薩像,如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還有天龍八部等等,壁畫精美絕倫、色彩絢麗展現了佛國世界的殊勝壯麗,壁畫充分體現了作畫者對佛國世界的向外和敬畏,有著濃厚的神文化氣息。經變畫則是利用繪畫文學的藝術形式,通俗地再現了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手法表現稱為「經變畫」,「經變畫」通俗的表現了佛陀修行、度人的場面,畫中流露出了一股祥和、慈悲之氣;故事畫是指在北魏晚期的洞窟裡具有道家思想神話題材的壁畫,西魏時期有一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面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瑰麗華艷,體現了華夏民族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這些同時也是華夏理念和當時社會的價值取向的反映。

而敦煌莫高窟則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石窟寺。因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鬆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像力豐富、造詣高深,而且與壁畫相融相襯,相得益彰。

附巖而建的「九層樓」是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它高33米,是一個九層的遮簷,也叫「北大象」,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簷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緻,簷角繫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國內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

華夏的前輩們,用壁畫和雕刻的手法,展現了佛國世界殊勝、宏偉的場面,把華夏「天人合一」的思想表達的如此的傳神,成為華夏藝術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令後來者望壁興歎。

四、文藝作品高雅、深邃境界後的根源:

正是從詩書畫到建築風格,從信天敬神的理念到殊勝偉大的宗教壁畫,無處不流露出華夏民族的深刻內涵,這深刻內涵背後,神文化是根本點,正是華夏民族獨特的信神理念造就了華夏民族豐富的內涵。

縱觀華夏歷史,從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之後,華夏民族的深刻內涵逐漸被規範,尤其到了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與修煉方式等核心思想、術語被在華夏歷朝淋漓盡致的表現。當這些因素融入了華夏民族的藝術創作之後,從而造就了華夏民族文藝作品博大而深邃的內涵,成就了華夏文藝中的「仙風道骨」之氣,同時也豐富了華夏神文化本身。

正如一位聖人所言:歷史用事實生動演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史詩,漢代的歷史主要展現了修煉中的各種術語之深意,並極大成度上豐富了漢醫學,有「醫聖」之稱的張仲景便出於漢代時期;三國時候主要上演了華夏內涵中的「義」字,是東周俠客「義」的昇華,到了晉代之後華夏分為南北朝,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這一時期帶來了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包容與衝突,極大的豐富了漢文化的本身,期間佛教在華夏廣泛興起,很多帝王將相均視禮佛誦經為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華夏文藝作品深邃、高雅、悠遠的境界均來自創作這對神的信仰,正是這樣才使得華夏藝術作品有了取之不盡的源泉,當信仰者在參佛誦經,道德昇華中,把其中感受、體會到的神力和殊勝之處融於文藝作品創作之中時,便成就了華夏文藝深邃的意境和韻味,這種獨特的韻味展現了神文化特有的殊勝和宏偉,這也是當今「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獨特韻味的源泉。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時婆子們來回大夫已去。將藥方送上去。三人看了,一面遣人送出去取藥,監派調服,一面探春與李紈明示諸人:某人管某處,按四季除家中定例用多少外,餘者任憑你們採取了去取利,年終算帳。
  • 2007年2月21日,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發表了《再論政治》一文,拜讀此文,感慨萬千,激起了我萬般思緒。距今為止,中共已喪心病狂的鎮壓法輪大法已八年了,也是我們國內法輪大法信仰者在中共打壓、迫害、虐殺、活體摘取器官中爭取信仰自由、向世人講清真相的八年。八年中,我親身經歷和目睹了眾多法輪大法信仰者因向世人、政府講清真相而遭受中共政府迫害的情況:我們中有因為發傳單被非法判刑數年的;有因為堅持信仰法輪大法而失去工作,流離失所的;有向政府部門反應真實情況而從此消失的……
  • 華夏民族,一個有著深刻內涵的民族,她和她所秉持了主流理念傳遍了整個世界,特別對東方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韓國、日本、東南亞各國文化更是深受華夏文明的熏陶和感染,有的基本的理念成為東方文明的共同因素。人類已步入現代文明,古老雖已成為歷史,但它留下的輪廓、框架和生活方式仍在區分我們彼此間存在的差異。當我們真切的感受到華夏文明博大、深刻的內涵時,莫名的興奮、激動會隨之而來,與此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對生命意義、目的的再次思考和對人生真諦的探索渴望……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廷尉翟公被罷官後,賓客稀少,門可羅雀;學士張褒被彈劾後,焚燒魚符,棄官而去。
  • 張鎮周先贈親友金帛,繼而上任舒州都督,從此與親友以禮相隔、依法辦事;宓子賤看到前來迎接他的達官貴人擠滿道路,趕緊驅車前進,不理會權貴的奉承。
  • 李謐擁有萬卷書籍,宋敏求家的藏書豐富。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