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李母教子

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唐朝時代,監察御史李畬的母親,為人清白正派,對於事理,有深刻的見識,對兒子的教育和管束,也十分嚴格。

李畬剛擔任監察御史時,得到官方供給的米,拿回家後,李大媽一量,多出了三升多米,問有關的官員:「這是什麼原因?」對方回答說:「供給御史的米,量時是不刮平斗斛,自然就多出來一些。這是通例。」李大媽又問:「用車伕駕車,應該付錢多少?」對方回答說:「御史用車不付錢。」

李大媽生氣了。她下令叫兒子把多餘的米退回去,並付了用車的錢。以此來責備李畬。

李畬於是彈劾管倉庫的官吏,並向上官和同僚們,講述了母親對自己教誨的情況。當時在場的上官和各位御史聽後,臉上都有慚愧的表情。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微小的壞事,是大惡的根源。這個道理,人人都能夠理解。但是要在大堤之上,發現蟻穴;要從紛繁世事中,杜絕小惡:那就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了。

作為政府官員,官府給他們量米不刮平量器,而多給;自用公家車也不必付錢。這些「小事」,官員們都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但是,有小就有大,有其一就有其二。如此推理,還有什麼錢財不該得,還有什麼利益不該貪取呢?

這樣的推理,並非危言聳聽。現實生活中,有的官員不就是從吃公款,坐公車,公私不分,進而把千萬、億萬的國有資產,化公為私,攫取到自己名下的嗎?

社會腐敗現象令人憂慮。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像李大媽和她的兒子李畬那樣,不放縱小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社會就會變得好一些。

(事據《新唐書》)

轉載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鑿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間
  • 宋弘答道:「我聽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聽了這話,光武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於是他對公主說:「此事不成。」
  • 明朝憲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文選郎中陳雲等人,被屬吏揭發,都被罷官入獄。吏部尚書深知黃孔昭廉潔,把他調到文選司,九年提升為郎中。按照慣例,文選郎中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主要負責人,大多閉門謝客。
  • 劉巴,字子初。少年時即以才名,聞諸遐邇。但為人孤傲,不願輕易屈身就人。荊州牧劉表,曾幾次召他為官,他都不肯答應。劉表本來與劉巴的父親劉祥關係惡劣,劉巴又屢次拒絕到他麾下任職,於是劉表便起了歹意。一次,他派人拘捕了劉巴,暗中又唆使劉祥原來的親信,多次向劉巴通風報信,說:「劉表想殺掉你,不如和我一起逃生。」劉巴聽後,心想:偷跑非君子之所為;不為所動。劉表才決定不殺他。
  • 劉佐護送母親和弟弟們一起北上,渡江時大風驟起,當時劉佐十五歲,他哭著禱告上蒼說:「我願意替代我的母親和弟弟們去死。」風愈刮愈猛,劉佐準備投水自盡,以自身去替換母親和弟弟們的平安。撐船的人死死抓住他不放。
  • 上元初年,京師乾旱,一斗米要值數千錢,人民死亡的很多。李皋籌計俸祿不足以養活全家,急忙申請調外官,貶職任溫州長史。不久就代理知州。當年農業歉收,溫州官倉存有官米幾十萬斛,李皋準備用來救濟災民,吏員不敢奉行,叩頭請求李皋等候皇上的旨意。
  • 陸摯(756-805年),字敬輿,唐代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18歲進士及第,登博學宏詞科,歷任縣尉、八御史、翰林學士、諫議大夫、兵部侍郎、宰相和忠州別駕等職。
  • 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孟津)人。他曾在武則天聖歷元年(698年)、唐睿宗景雲元年(710 年)和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元年(713年)三次擔任宰相,對挽救危局,整頓吏治,振興經濟,開創開元之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蘇軾入宮任翰林學士時,一夜高后與哲宗同御便殿,宣蘇軾入見。高后追憶神宗知遇,蘇軾不覺悲泣,高后、哲宗與眾人亦皆感泣。圖為《帝鑑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太皇太后這才說:「這是先帝(指宋英宗,此時已去世)的意思啊!先帝每次朗誦您的文章,都必然感歎:『奇才!奇才!』只是沒有來得及使用您罷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