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高官廉儉 家教之光

辛棄名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 ,

明朝天順年間,兵部尚書鄺野,剛出任陝西副使時,做事便很有聲望。

一次,他給父親寄去一塊紅絨,父親馬上原封不動地寄還給他,並寫信來責備他說:「你還沒做出多少對百姓有益的事,卻要拿這個東西,來玷污我嗎?」從那以後,鄺野努力自省其身,更加廉潔奉公,一絲不苟。後來,他的官職被晉升到最高的品位。

還有一個官員,名叫朱裳,是沙河(今甘肅境內)人,嘉靖時期,出任浙江的布政使。他在私人住宅裡,不使用奴僕,自己親自操持家務,打操衛生。穿戴都是平常的衣物,飲食也是粗茶淡飯。

當時的人,都認為:朱裳的風範,是一般官吏都難以做到的。

後來,朱裳的父親調到此地任職,人們不無驚奇地發現:這位父親的儉樸作風,比他的兒子朱裳,更為高潔。父親的言談舉止,無一不在繼續的教育著兒子廉潔、嚴謹地處事待人。

由此可見,鄺野和朱裳二位高官的廉潔以及能集大成的品質,除了他們的天賦之外,很大程度,是來自於嚴明的家教。

真是令人尊敬的父輩!令人景仰的家風!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美德啊!

(事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

轉載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南豐人劉衡,任四川巡撫時,在大堂之側,懸掛大鑼一面,號為「達情鑼」。百姓有冤情,不管什麼時候都可擊鑼鳴冤。
  • 《明史稿》實際上出自清代人萬斯同之手,這件事一般的讀書人都知道。萬斯同是黃宗羲的弟子,他以布衣參加到史館修《明史稿》,「主編纂事」,整天與朝貴打交道,但從不自卑。
  • 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孟津)人。他曾在武則天聖歷元年(698年)、唐睿宗景雲元年(710 年)和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元年(713年)三次擔任宰相,對挽救危局,整頓吏治,振興經濟,開創開元之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清代,左宗棠率領大軍,到新疆作戰時,把軍用後勤運輸,當作頭等大事。稱腳伕為老大,是大哥;稱老百姓為老二,是二哥;自稱老三,把軍隊擺在第三位。依這種順序和原制,來處理和解決問題。
  • 姓方的富翁,被張小販的精神感動了,他也沒有食言。於是就捐錢建成了一座石橋。
  • 王玉澗長於詩文,很有才華。他還十分寬厚,樂意在別人困難時,去幫助他們,並且自己從不向旁人說起。
  • 清朝大學士福康安,在四川擔任總督時,擅作威福。他的下人也仗勢欺人,常常為害民間。
  • 明朝時,有位李生,家庭很貧困。一天,街上一位算命先生告訴他說,從其面相上看白露節前將命終,李生聽了十分憂鬱。
  • 宋代華陰縣有位讀書人姓呂,後來中了進士。他先前定過婚,未婚妻後來因病而失明。他中了進士歸來後,女家因女兒失明,便主動要求退掉親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