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覽
天下名劍干將莫邪的傳奇神跡
二千多年前的寶劍,展現了記憶金屬的高水準科技,見證中華神傳文化的博大精深!史上還有一對常被提起的名劍——干將和莫邪劍,譜寫了一段中國古代名劍的神跡,為後人傳頌。
《水滸傳》吳用智取生辰綱 「綱」是什麼?
在中國,水滸故事「吳用智取生辰綱」幾乎家喻戶曉。《水滸傳》第十四回講到,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金珠、寶貝等寶物,準備送到東京,為他的丈人蔡太師慶賀生辰。由於去年送的十萬貫生辰綱,半路上被人搶劫一空。為保今年的賀禮萬無一失,梁中書派「青面獸」楊志親自護送生辰綱入京。
【奇人】孤僻呆兒 獨得異人傳授神針異術
一個在父親眼中是蠢材白痴的兒子,竟然變身成為一代大醫師,神乎其技的針術不僅在上海傳名,還絕倒外國人。他到底有什麼特質,有什麼奇遇呢?
九尾狐為何變成妖狐?
日本「殺生石」傳說故事的九尾妖狐的形象是融合天竺、中國和日本等三國文化涵化而成的。反顧中華文化中的九尾狐本是祥獸、仙獸,怎會變成附體妲己的妖獸呢?
【人生之鑰】未婚夫家道中落遭逼退婚 她撕碎離婚書
乾隆時代,郝雲士逢迎和珅的權勢,上下其手。他愛重的小女兒和未婚夫家的命運也在此風浪中起了大變化。小女兒的堅持掌握了命運之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古代秦漢時期 狗曾經是捕鼠的主力
中國有一句歇後語「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因為狗的職責是看家護院,貓是專捉老鼠的,所以狗替貓捉老鼠,就是多管閒事。這句話出自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不過,在中國秦漢時期的人看來,狗拿耗子可不算多管閒事,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民俗畫神品《清明上河圖》(2):沒有一墳一墓怎樣展現清明節民俗
北宋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中沒有一墳一墓,怎樣展現清明節民俗?《清明上河圖》被讚為民俗畫神品,必也有不凡的藝術理念與表現手法……。
【書法漫談】甲骨文書法藝術初探(下)
自晚清翰林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後,許多學者、名人參與甲骨文研究,其中一些人進行臨摹與書法創作,遂使甲骨文書法藝術再生…
【奇案】「午時三刻」開斬前翻案的奇案
就在「午時三刻」開斬行刑前,突然雷聲隆隆,烏雲翻滾,瓢潑大雨劈啪劈啪潑個不停,是什麼因素讓一件奇案改變了結局?
【書法漫談】甲骨文書法藝術初探(上)
甲骨文是商至周初之際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三千多年前漢代文字發展成熟的體現,是遠古盛世文明的時代象徵,藴含著中華文明的基因。
民俗畫神品《清明上河圖》(1): 畫家與藝術表現
在北宋,清明節出城已經不僅僅是掃墓祭拜,人們還作些什麼呢?從《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有個梗概的了解,那麼這畫中的描寫是寫實的嗎?還是加入了不少畫家的虛構情節呢?其藝術表現又如何呢?為何能上下九百年,一直勾引人們的記憶?
沉睡二千五百年絕世神劍  先進科技驚震天下
埋在古墓二千五年的絕世神劍「越王句踐劍」重見天日,耀古爍今的光華壓倒現代人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認知。五大謎團現代科技難解,展現天人合一的中華神傳文化特色!
楚一丁:燕京風流 從老北京的城市布局談東西文化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雪夜訪戴 詩畫風流
東晉時期的一場雪,因浸著那個時代的風流氣韻,顯得格外晶瑩澄澈。那場雪降臨在山陰,讓出身世家大族的王子猷,驀然生出了吟詩之興和訪友之心。
傳統色彩帶來希望
「神韻的色彩令人讚歎,色彩搭配令人叫絕。布料的運用、還有刺繡都是頂級,很有時尚感,我知道這是非常傳統的服飾,但我覺得與現代時尚相連,可以成為今天的時尚。神韻服飾展現的是永恆的美,永遠不會褪色。」——勞埃德·克萊恩( Lloyd Klein), 國際著名時裝設計師
惠虎宇:失落的明珠 中國古代科技文明
擁有璀璨文明的古老中國,曾開創出領先現代社會數千年的高科技文明,這些令後世望塵莫及的高科技是如何產生的?又為何失傳呢?在中國古文明遭受中共毀滅性破壞的今日,也許唯有回復敬天敬神,以「天人合一」傳統文化為依歸時,才能尋回這些失落的明珠……
古代的數算器與藏書館
科技日新月異,電子計算機應運而生;iPad與電子書也漸漸取代實體書籍。然而,古老中國在公元前5世紀,即發明了最早的計算機──算盤;遠在周朝已有國家圖書館。走近古人生活,古老文明之智慧結晶,耀然於眼前……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
古代也有新聞傳播?有一種騎馬傳遞的信息,由專人扛著「牌報」或「露布」騎馬沿路展示公告;「揭帖」則是印寫著消息的紙片,類似現代的傳單。而令現代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則是「飛鴿傳書」……
古代書與信的乾坤
在紙張出現之前,書的形式與材質因時因地而異,與其承載的內容共同展現出古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詩大家張若虛 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
在美麗的春之詩中,有一首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詩篇是哪一首呢?這位傳奇詩人,一生僅留下兩首詩,而他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一起來品賞數遍人間絕美情境的動人詩篇。
筆:古代的無名英雄
在人類創造文明的各種器具中,有一件沉默的樂器,奏出人心中無聲的韻律。千代之下,我們還能聽見它的音樂。然而,它卻是小巧,一點兒不起眼的。它就是筆。
開奩拂鏡嚴妝早 古代梳妝盒的歷史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深閨,古代女子已經坐於梳妝台前,一筆一筆描畫精緻的妝容。那一件件梳妝打扮的用具,還有盛放各類用具的器物,是她們變美的起點。
文藝復興究竟是為了榮耀上帝還是人類文明?
放眼中世紀的藝術,歷經數百年的不斷創新,更是美不勝收。因此,很顯然地,西方文明儼然是誕生於中世紀的歐洲。
楚一丁:奧運史上的人性之光
曾經輝煌過的東西,沒有多少能被歲月記住。而能讓年輪為之駐足的,則往往未必輝煌。我順著刻在冠軍台階側面的奧運五環標誌向上望去,五環之上承載著的,是史密斯赤裸的兩隻巨足。而這一雙巨足所托起的,則是那高高揚起,象徵著人權的不屈拳頭。
指尖風情:古代蓄甲、美甲風俗和指甲套
人們對潔白纖長的指甲的喜愛,古已有之。
【二十四節氣】最是美麗的季節  錯過了驚蟄將錯過什麼呢?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驚蟄是仲春的第一個節氣,為何叫驚蟄呢?驚蟄雷驚醒地下的生物,你知道什麼花也受到感應了?驚蟄收集了天地間的詩情畫意,你可別錯過了。
傳統梳篦:實用工具化身髻上風華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手中的梳子梳順了新娘的青絲,也梳向她全新的人生。
不管人是否相信,人一生中的功名利祿、壽命短長、婚姻狀況其實都早已註定,一般情況下絕非人力可改變。史書中關於命定之事記載了不少,本篇說說登第之事。
【奇醫】神醫的再傳弟子 看病有慧眼立奇功
元代四大醫學大家之一李杲的醫術高明,尤其在治療傷寒、癬疽和眼疾等方面功效突出。他不以醫為生,而以醫人為重,他為何總是能看入別家看不到的病症癥結,屢立奇功呢?
跨時空的名人姓名佳對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琅琅上口的《笠翁對韻》成為很多人的童蒙記憶。若將歷代人名編入對聯,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康熙年間,大臣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錫鬯,號竹垞)廣徵古人姓名,做成了對聯。後來葉廷琯(1792年—1869年,號調生)廣增人名,補充了不少名聯佳對,讀來妙趣橫生。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佳聯中的名人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