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生活
編者按:「神經語言學」(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ing)能夠改變人的思考和行為模式,除了掌控情緒之外,還可改善溝通能力、提高目標達成能力,有助於發現對將來的展望。實際上,它是個各類運動選手和世界級商業人士都在實踐的手法。這一節將要介紹使用神經語言學來掌控情緒的五個方法。
人類天生希望在不受到其他人逼迫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步調進行思考,然後再做出決定。你必須讓對方覺得他擁有完全的自主權,唯有如此,他才會覺得自己能夠不受拘束地反對、猶豫、提出異議,因為你不會急著反駁他的意見。
在中國,在口罩開始缺貨的2020 年1 月下旬,某地區的藥局在通訊軟體微信上建立了「朋友圈」群聊。除了分享口罩進貨狀況、消毒水的使用方法等資訊,也有地區居民會針對藥局排隊方法和預約制等留言建議,進行熱烈討論,對於居民保留商品等要求,也能彈性應對,且疫情狀況緩和後,由於參加的人數仍超過兩百人,所以藥局持續分享優惠情報、健康資訊,通知中藥工作坊的舉辦時間等,對於...
面對父母衰老、生病,而自己成為照護者時,除了必須拿出時間與體力,照顧無法自理的父母,還須顧及親子間的關係,種種考驗伴隨著病症所衍生的問題,讓照護父母成為一項艱難的任務。《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一書,作者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出發點,敘述自己面對親人罹患失智症如何自我調適、找出親子關係的突破點,也給予有相似困擾的人一份正向力量的借鑑。
在慈善團體眾多,慈善日及慈善商店都獲得國民支持的英國,為了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擴大造成封城等危機,以地區為單位的志工活動興起。特別受到關注的線上平台是「新冠肺炎英國互助會」(Covid-19 Mutual Aid UK)。不限首都倫敦,阿伯丁、布特爾、牛頓阿伯特、斯旺西等地方城市在內,最初在英國有超過200 個志工團體登錄,將活動情況以臉書和推特等社群網路擴散...
很多人認為人緣好,才能拓寬人脈、擴大影響力,或者賺更多錢。人緣好的人,確實有很多優勢;但人緣好的人也是周邊人的福氣,因為他能提升人的靈性;他能把人凝聚在一起;他還能打開大家的話匣子。如果你想廣結善緣,那麼用心博取好人緣就是一筆絕佳的投資。教你三個竅門贏得好人緣:1.保持好心情。2.樂於分享。3.懂得發問。
恐懼的存在其實是和其他事物相依相恃的;它不會獨立存在。它是依存於一條蛇、你的父母或是老師,或者是死亡。它總是和某個事物有關。恐懼不是自存的東西。你是否意識到、覺知到你的恐懼和其他事物有關?
一個陪著憂鬱症員工度過難關的經歷讓我感觸良深,經過這事件,我深深體悟到:人與人之間,那怕是一個鼓勵、一份關懷,往往能啟發善的循環,無論是對施予者或是被關懷者而言,都是人生中難得的成長經驗。
當時我突然想起多年前輔導長的「一怒而安天下」,原來在適當時機發個脾氣,是激勵疲憊的同仁再上緊發條,努力完成任務的小祕方。
相貌會隨著心境、作為、生命經驗、烙印臉上,並附著成為氣息,年輕時不易覺察,年紀長了,臉上就寫滿故事。
我在本書力勸各位接受有限的時間,也接受你能掌控那些時間的程度有限。理由是那就是事實,乾脆接受吧。不過也是因為一旦接受,自然會獲得很大的力量。當你愈能夠接受真正的現實,就能完成更多重要的事,從中獲得滿足感。除了正文各章節提到的建議,這裡額外提供十種技巧,協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貫徹擁抱局限的哲學。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減少羞愧的影響,那麼無論在心靈層面還是在現實中,都應該好好關注你身邊的人。你花越多時間和那些能激發出你最好一面的人在一起,就會讓你變得越好。相對的,和那些容易讓你羞愧的人在一起,會讓你提高警戒,設下更多的界線。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人生是相同的。每個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中,透過經歷形形色色的事物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如果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比作神聖的存在所創造的舞臺,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扮演著各自的角色。既無法找人代演,也無法抗拒被賦予的角色。
成熙發了好大一頓脾氣。最近老公累壞了,因此這天成熙特地提早下班,把孩子們交給媽媽帶,然後回家貼心地準備了他愛吃的晚餐,老公卻好幾個小時都不接電話,等到凌晨一點才醉醺醺地回到家。成熙的耐性早就被漫長的等待磨光,當老公踉踉蹌蹌走進門的那一刻,她就忍不住對老公破口大罵。隔天她當然沒心情做早餐,再加上到公司也整天諸事不順,於是成熙就傳訊息向朋友們大吐苦水:「我老公怎...
閒聊也是如此。自己說話的時候,對方如果毫無動作,說起話來也很尷尬吧。因此,我們在對話時總是下意識做出一些肢體語言。
講沒兩句就陷入沉默的對話與自然而然延續下去的對話,一流人士的對話當然屬於後者。那麼,開始對話時究竟要注意什麼呢?
「看到別人過得精彩,就好像失去什麼一樣難受,知道別人過得不順,就好像得到什麼一樣安然。」如果你也有這種難以啟齒的心境,千萬不要去迴避它,因為那可能是「比較級人生」的妒忌心在作祟。哈利波特電影中有一段對白,鄧不利多曾對哈利波特說:「讓我們展現真正自我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正視自己擁有什麼,你會發現更活出自在和真正的自由與快樂。
如果能第一時間就明確分辨出「好客」或「奧客」,那客訴就一點都不可怕!如何快速以客觀的條件判辨出誰是「好客」、誰是「奧客」。如此一來,當你身處第一線面對顧客時,內心就不會再有「要是我的判斷對公司造成損害怎麼辦?」、「我到底要忍耐到什麼地步?」這類的天人交戰或猶疑。
當你想到某位具有傑出判斷力的人,什麼樣的特質會浮現在你腦海中?也許你會想到智力、機靈、勇氣或耐心等等。這些都是值得羨慕的優點,但有一個特點理應排在最前面,卻被忽視了,它甚至沒有一個正式名稱。
我的學員替他們常常拖延之事注入多巴胺,有人用音樂、流行雜誌,有人則利用電視幫助自己完成事情,把討人厭的文書工作帶到最喜愛的咖啡館,配一杯熱巧克力,把工作完成。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扮演著很多社會角色,承擔著很多社會責任。我們在衡量自己的心理狀態時,也要對外界的環境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世界日新月異,一切都變得越來越不確定,這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也會被放大,這導致人人都想要擁有更多。要知道,從理論上來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完全擺脫「不確定感」,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人是絕對安全的。
首先,我要來跟大家談談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一個人對他人的印象,約有7%取決於你的言詞,38%是表達的聲音和語調,外在、表情跟動作占了比例最多的55%,這就是所謂的「麥拉賓法則」。
我學習心理學的初衷是想讓心理學變得工具化。我堅信,心理學知識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改變人的命運,至少改變了我的命運。
社群媒體的盛行,為品格帶來重大威脅。大家常在社群媒體上,說些平常不會對人說的話,這是為什麼?或許是他們自己與對方之間的感知距離吧!史丹利.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在著名的服從權威研究中證明,普通人也有能力傷害他人。
貪得無厭、唯利是圖之人永遠不會滿足,傾盡一生只為累積更多的金錢。知足的人沒有過多的慾望,無論順境逆境,內心皆能常感喜樂、平和。
「我為什麼要聽你的?」「你不要管我!」「為什麼大人就可以?」當我們要孩子學習自律,縮減電腦遊戲或使用手機的時間,得到的卻是反抗的回應,該怎麼辦?千萬記住不要用強制、恐嚇或威脅的語氣,這樣會讓孩子更叛逆,只有站在孩子這一方體會他們的需要,理解他們的處境才能有效化解親子危機。
有時候「寂寞」與「沒人陪伴」可能沒什麼關聯,寂寞是在自己在心中築起了一道高高的牆。縱然身處人群,仍可能內心倍感寂寞,一味任由他人決定自身的心情實在是不可靠,畢竟人與人的關係會改變,不要作繭自縛、不要自我設限。
為什麼埋頭苦幹還是無法改善被工作追著跑的現象?是時間不夠嗎?事情太多嗎?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喬許.戴維斯經研究,他提出5項有效改善工作效率且容易執行的策略;他發現要擁有高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是需要拋開常見的「效率迷思與工作模式」,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如此才能達到工作與生活都能雙贏。
夢想必須靠行動力實現,有行動力的人才有機會築夢踏實,為了實現人生夢想,要學會轉換正面態度面對失敗,只有願意採取行動的人,才能改變人生。
當年她高三時家裡經濟出了很大問題無法再讀書,同學們發起捐款,歐陽爸爸竟然回家向歐陽媽借她脖子上的金項鍊,當同學們拿著捐款箱收著一塊、五毛銅板時,突然一條金項鍊丟了進去,大家都傻住了﹗
共有約 55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