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一、楚庄王得谁之救?

春秋时代的楚庄王,有一天晚上,邀宴群臣宴会,宴会进行到一半,蜡烛突然熄灭了。有位臣子喝醉了,就趁着黑暗,拉了一下楚庄王爱妾的衣服,想趁机对她非礼。婪庄王的爱妾,立即就把这个臣子的帽缨拉断,做为证据,立即向楚庄王,作了报告。

楚庄王听了之后,却说:“我赐宴群臣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喝得尽兴;现在有人喝醉了,犯了过失。如果要我突显爱妾的节操,而彰显了臣子的过失,这种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于是,楚庄王命令左右的侍者,不准点火,并且传话:“与寡人饮宴,若是不把自己的帽缨拉断,就表示你今天晚上,没有尽兴啊!”

群臣听了楚庄王的话以后,全都把自己帽缨给拉断了,也都尽欢而归。

后来,楚国与晋国军队作战的时候,楚庄王被晋军团团围困,战况激烈,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候,楚庄王看见一位勇士,毫不怕死,拚命的向前与晋军作战,从而解除了楚庄王被困的危机。楚庄王经过查询,才知道这位勇士,就是那天夜里喝醉之后,被自己的爱妾拉断帽缨的那位臣子蒋雄。

二、欧阳修与蔡襄,都会做人

宋朝的欧阳修,文章写得非常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文学家。可是他在客人面前,却总是多谈朝廷施政的事情,而不谈及文章,不夸己长。

另有一位蔡襄(1012-1067),字君谟,担任太守时,就有政声,官至端明殿学士。他精通政事。但是蔡襄对待客人,却是多谈别人熟知、擅长的话题,而不谈及政事。

这两位先生,都是非常的善于韬光养晦,不去在别人的面前,炫耀自己的长处。所以,他们在历史上,都能够享有盛名,而且,为官也很清正有威望。

三、文坛四杰之比较

唐朝永淳年间,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这四位名士,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初四杰”,这四个人,都是以文章而享有盛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们四个人的才华盖世,而且年纪又轻,将来从政做官,一定可以做到非常显贵的地位。

可是斐行俭,接触了他们四个人之后,却在私下里分析评论、告诫自己的亲友说:“读书人,以后能不能够发达久远,鸿图大展;应该是先要看他有没有宽宏的器识,其次才是他的文章!王勃他们四个人,文章虽然好,但是多显得浮躁浅薄,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华。这可不是享有爵禄、福报的根器啊!杨炯这个人,还稍微显得沉静收敛一些。他能够善终,也就算是十分的幸运了!”

后来,这四个人的命运,果然如斐行俭所说的那样。卢照邻、王勃、骆宾王这三个人,都是早死。只有杨炯活得比较久些。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才能不如学术,气节不如德量,文章不如行谊。”从前的人,早就把这种道理,说得很清楚了。所以,炫耀自己的长处,是君子所不为的。尤其是现代人,常常把“值得骄傲”这句话挂在嘴边。大家听了,也习以为常,并且不认为是错误的,要知道:满招损,谦受益,惟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享有福报啊!

(以上均据《集福消灾之道》)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晋孝武帝将要宣讲《孝经》。谢公兄弟(指晋孝武帝时,官至宰相的谢安及其弟谢石)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们与其他一些人,也在私下里,准备开庭讲习《孝经》。
  • 宋代的昙秀,到惠州去见苏东坡,几天以后,将要回去时,苏东坡问他说:“山中人见你回去,必定向你求给土特产,你拿什么去应酬呢?”昙秀说:“鹅城的清风,鹤岭的明月,我将这些,送给他们每一个人。只怕他们没有存放的地方。”
  • 文天祥面白如玉,眉清目秀,眼大而有神,顾盼生辉。
  • 明代文学家屠隆,字长卿。他对亲友感悟的说:“人们一想到生病时,则贪婪之念,便会逐渐减少;人们一想到死亡时,则求道之念,便自然而生。”
  • 明朝的都御史,名字叫高明,他奉旨讨贼,迅速的把贼乱平定之后,他便上奏朝廷,请求回家休息。
  • 许衡少年时,曾在一个夏天的中午,挥汗如雨的赶路,口中干渴难忍。
  • 一个月前的某天,刚回国没多久的我,念叨着“越快越好”,抢了张最早出发的航班票,迫不及待地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Fotolia)
    有一天,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很想讨伐齐国,你认为怎么样?”柳下惠讲:“现在哪有这个必要呢?”
  • 苏琼回答说:“是设立官位的政府机关,去求贤良的人,来担任官职;而不可由个人,去求上官给自己一个官做。”
  • 张霸担任会稽太守时,有一次带领士兵,下海去追捕盗贼。突然天气晦暗,狂风大作,波浪汹涌,士兵们个个吓得面色灰白。
  • 庾亮在担任护军的职务时,嘱托廷尉桓彝,为他物色一位好的官吏。过了一年,桓彝遇到了徐宁,并且了解了他,便将徐宁推荐给庾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