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425)

下集-第五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二节:闹嚷嚷的达标(10)

牢牢掌握工厂管理大权的马兵们,不顾工人们的反对,下发了由他亲手制定的1985年工资升级办法。

这个办法把全厂职工按岗位和业绩划分了四个等级,厂级领导和对工厂有“特别贡献”的人列为第一等,可以在本次调资中晋升七个“半级”;中层干部和有工程师相当职称的列为第二等,在本次调资中可以升五个“半级”;第一线工人列为第三等,本次可以升四个“半级”;勤杂工、清洁工、库管人员列为第四等,本次晋升三个“半级”;同时规定凡是无故旷工,不服从分配,有过违法行为受过拘押的将视情节减少升级的数目。

老同学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说得很漂亮,他说,现在是在企业获得大盈利后的丰收季节,也是大家分享劳动成果的季节。

而工人们则一针见血的说:“掌权的人那一个不是在任职期内往自己的腰包捞钱?暗地里要捞,走后门,倒买倒卖,收回扣,权钱交易花样百出!公开的更要捞,奖金要多占,住房要多占,升工资要多升,否则一个人当了几年厂长,不明不白的“富”起来了,今后查起来也有个依据。

中央既有政策,所以在利益上,职位越高心也越黑。以经营副厂长李德为例,他的妻子是财务科长,女儿是工会干事,女婿是总装车间工段长,在本次调资中,全家共增加了二十二个半级,而工人中的生产骨干在本次调资中只增了四个半级。两种家庭,经过这么一调资,增加的工资就悬殊了五倍。

工厂的贫富分化过程大抵正反映了全国的两极分化过程:仰仗权力而富有,无权无势则贫穷。不义之财是脸厚心黑得到的,然而恰恰也加速了这种制度的解体。

一场争夺升级的大战又一次被点燃了。能运用关系与权力挂钩的,则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不能讲关系的就凭吵骂和拳头来挟持各级调资领导小组。科室之间,车间之间,人与人之间几乎都放下工作,互不相让的打“争级战”。

这种白热化的争夺,一直延续了两个月。在吵架语言的流利和用辞的刻薄方面,我素来以为四川人堪称全国之冠,这骂街尤其是城市平民家庭妇女的“长项”,这是一种以使对方当众出丑所产生的威慑力,压迫对方让步的方法。

我所在的车间计划员王某和库管员周某便是全厂闻名的吵架能手,两个人就凭着一双利眼和揭人阴私的利嘴,使车间里的人谁也不敢轻视她们,就连车间主任在争执时,都要让她们三分。论年纪她们还都只有三十来岁,一个车工,一个钳工,正是生产第一线干活的“骨干”,但是,在全厂“向第二线转移”的热潮之下,她们就凭着自己的泼辣,向张主任提出安排二线工作的要求。

开始,这位车间主任对两位泼嘴提出的要求采取缄默的态度,结果被王,周二人抓住私下安排过车床在夜间干私活的几次“违章”事件,一阵冷言风语,迫使这位主任对她们策略一下。许诺了两人从钳工班和车工班退下来,一个安排去做”计划“工作,另一个则安排为车间的工具库管理员。

国有企业的职工对于调资的认真,远远超过对工作的认真。因为工资级别决定了一个人长期的收入水平,一次调整和升级在毛泽东时代几乎十几年不会遇到。邓小平时代开始,工资经常调整,但是因为过去留下来的穷困使升级特别敏感,工厂的调资向来采取平均主义。

几年前工具车间,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因为一个工人的病假超过了工厂的规定,在调资时少调了一级。

虽然这一级区区只有四块钱,但那工人却以“一辈子”为借口,提着砖头去找主任评理,当场用这块砖头,猛击对方的头部,当即昏死过去。工人被拘留,他的家属就到这位主任家里坐着要饭吃,吓得这位主任在外躲了一个月,后来就辞去主任的工作不干了。

马兵四级划分的办法保证了厂各级管理层的利益,他心中十分明白,因为生产工人最苦,因不满而发生的越规行为也最多,所以他指令把调资的总金额划到部门,矛盾因而下交。崔科长自然明白马兵的意图,金工车间在得到劳人科所划的升级方案以后,不敢怠慢,便将分到的名额又摊给了班组。

车间对所分到的级别落实到人头时,对照文件算的级别与劳人科调拨的级别差了两个级,与劳人科再次核对,问题恰恰出在两位新近才从第一线下来的女工身上,工厂管理在编制上极为混乱,计划员本归于干部的名额,但若从工人转岗时,两个人既不属于干部编制,又不属于一线定额工人。她们只好委曲于少升一级了!

两人找车间主任说:“工厂已有三年没有调资了,这三年里两年零十个月都是在第一线干。现在才干了这么一个多月的库管,怎么在确定升级时,把她们当成了勤杂工”?车间明知公开照搬调资方案,一定会大闹一场!于是,把他们向劳人科一推,要她们直接去找劳人科理论。

两人商量好了,就去找劳人科崔科长,崔科长明白两人的来意,还没有等她们开口,就把马兵关于这次调资定级的办法拿给她俩看,王秀根本就不去看那文件,吼道:“那马兵从西双版内转业回来才几年,就想欺侮我们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老职工了,他在这次评级中升了七个半级,而我们才升了两个半级,你把马兵叫出来,我们评评理。

黄色大楼里两张利嘴犹如两挺机关枪,整个楼里回荡着女人的尖声叫骂,所有的办公室都打开了窗口,伸着头向劳人科指指夺夺,骂声随处可闻,劳人科处在责骂包围之中。

马兵挺知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给李友打了一个电话,请李友帮忙调停。李友劝说两个女工回去,条件是立即给二车间增补两个半级。(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偷扒成风,有两个原因,一是老百姓太穷,无业游民生活无着。二是文革遗风,道德沦丧,抢劫杀人已成普通的事。“打砸抢”既成为执政者认可的“好得很”的革命行动,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加以提倡,文革晚期刑事犯罪,便成了社会上令百姓心寒的公害。
  • 如果指挥和组织生产不失误,这家工厂可以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改变亏损局面,由一个职工住烂窝棚的穷厂变成名符其实,人人羡慕的富厂,可李友在想什么呢?
  • 这段时间,中国已形成了专门从事倒卖为业的特权阶层,并且还形成了一个以这种官方为背景的倒卖市场。掌握了物资的特权阶层使倒卖合法化。
  • 至于老同学最后的豪情壮语,纯属自我欺骗。然而国家向农民的贷款能坚持多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有多少工厂都会挤到农用卡车的生产行列?
  • 想到在两人间,难以应对这种无聊内讧,第二天我便主动向王重请求调离总工办,到金工车间干点实事。得到王总同意后,便递呈了请调报告
  • 看到这样松散的工厂,又一次使我后悔,但这年头,到那个单位,那一个地方还不都一样?看今后怎么发展吧?
  • 生产会议最后只能责成供应科,赶快派人到全国各地去抢购,过年也不许休息。商场如打仗,对于瞬息万变的供应市场,谁又能料到农汽厂会因一个零件,而眼看千载难逢的大好赚钱机会白白丢掉。
  • 别以为工人们会团结起来声讨这些“吸血虫”。工人们发发牢骚是可以的,遇到具体的利益冲突,照样可以自相厮杀。这都是文革的遗风!!
  • 那时倒手买卖已经在国内成为风潮,大官大倒,小官小倒,正名曰:“做生意”,搞活经济,似乎于经济发展有利。倒的钱也不知道滚出多少利,最后都落进了中国特色倒爷们的腰包。
  • 像这样的扯皮工作会,十年一贯如此。我看见老同学在香烟的浓雾中显得焦头烂额,工厂发财时风头出尽,如像过雨云烟般晃然而去?他曾在半年前听到的后果,竟这么快降临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