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2013之基因净化(9)

几度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第四集研究的曙光

预言的描述和宗教知识让凯文明白,大瘟疫病毒降临人间的时候,只有“纯洁的人”得以幸存。近4800年前的灭世大洪水中,西方只有诺亚一家人逃过劫难的故事;13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时,亲人间都不敢靠近,但有些修女积极的救护病人,身处鼠疫病毒笼罩中,但病毒似乎总是远离她们,似乎可以说明一切。

所以,凯文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纯洁”的人在大瘟疫病毒前,拥有开启和平衡免疫系统的能力;不“纯洁”的人,会被瘟疫病毒选中,埋葬。那么,只要人变的“纯洁”,免疫系统能识别瘟疫病毒,从而产生抗体,自然不会感染瘟疫病毒。

研究到这,凯文的研究思路开始清晰起来。在攻克大瘟疫病毒的科学实验中,不应该以传统的理论,区分健康的人和病患者;而应区分为“纯洁”人和“非纯洁”者。大瘟疫病毒流行时,对于全新的病毒,“纯洁”的人必须能在体内产生抗体;要产生抗体,人们的免疫系统必须能识别病毒;免疫系统要识别病毒,必须先识别病毒基因;识别病毒基因,唯一的能力来自识别病毒的基因表达指令。“人之初,性本善!”科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婴孩都善良和纯真。假如人性本善,那么应该人人体内都有识别病毒基因的基因表达;只是后来人变的不纯洁,变的“有罪”,从而阻隔了识别病毒基因的基因表达。灭世大瘟疫针对的恰恰是不纯洁的罪人。

所以,如果不纯洁的人变纯洁,变好了,先天识别病毒基因的基因表达就能冲破阻隔,启动和平衡免疫系统。从而避免诸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的侵犯:2001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吉布斯在美国病理学家陶本.伯杰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造成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原因,是由于猪流感病毒的一段RNA(RNA和基因的关系,就像副手和部门的头,既转达命令,又可顶替接班。)“跳”到了人类普通流感病毒的RNA中,重新组成了毒力巨无霸的新种RNA流感病毒。这些崭新的病毒一进入人体细胞,立刻将人类的相关基因指令关闭或篡改,以便完全为它们制造病毒装备和传宗接代服务,而人类原有的旧免疫系统面对陌生的病毒在短的时间内毫无对策,听任生命系统能量耗竭,最后崩溃死亡。

如果那些死者体内的识别病毒基因的基因表达不被阻断,完全能够启动和平衡免疫系统,在这场夺取4000万人的病毒大瘟疫中活下来。

人们常有个错的看法,以为基因缺陷会导致疾病,事实是,基因的指令分沉默性和启动性,并像许多官员互相制衡着在管理,如果那个缺陷基因在其位不管其事,或受到别的基因很大的制衡力等原因,就不会导致疾病。这可以解释,如果双胞胎都遗传了父母的缺陷基因,可能一个会得遗传病,另一个不会;也可以解释,遗传疾病到特定时期才发作。人的基因通常较稳定,例外是癌症有可能伴随基因组的重排,或单个基因随机的改变。下面的研究部分证实这点。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海德尔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的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发表文章,通讯作者是德国癌症研究中心PeterLichter教授,研究人员通过测序研究750个肿瘤病例的遗传缺陷,大部分的案例都与相符传统理论,认为癌症是人体经历成千上万次的细胞突变后,慢慢演化,所以染色体的损坏是常年累积的结果。然而,其中至少有1/40的肿瘤不符合“标准模式”,有的染色体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遭到破坏的。当一次细胞危机引起几十个或数百个基因组重排时,有可能会导致癌症突发。这解释了有人在体检时没发现癌症痕迹,但数月后突然被诊断患上这种疾病。研究人员通过髓母细胞瘤样品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以及额外的肿瘤个体分析,证实T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碎裂之间的的显着关联。

至此,结论呼之欲出:“纯洁”与否,是精神的范畴,从目前研究表明,精神还无法直接改变基因,但精神能改变基因的甲基化,从而改变基因的指令表达。所以,测量“纯洁”和非“纯洁”两个人群的基因甲基化量,进行对照分析,也许就能找到识别瘟疫病毒的基因表达。这样,通过改变非“纯洁”,来改变这些基因的甲基化,最终启动识别病毒基因的基因表达,拯救灭世大瘟疫病毒扫荡下的人类。

当然,影响基因甲基化的因素很多,比如基因甲基化量还会随时间改变,还有环境影响。

《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报导,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Bjornsson等分别在1991年和2002-2005年之间2次测量111个冰岛参试者中每个样本基因组DNA甲基化总量,并比较了同一个人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研究人员随后又招募了美国犹他州的126名参试者(一组基于家庭的伫列),分别在1982-1985年间和1997-2005年间两次检测其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发现,在大约11年的时间中,冰岛伫列中大约1/3个体的甲基化量发生了超过10%的变化。人群的甲基化总量基本不变,但是单个个体的甲基化从丢失0.30到增加0.26不等。犹他伫列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家庭之间的甲基化量变化也有显着差异。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同一家庭的成员往往发生相似的变化。即来自同一家庭的成员,其甲基化量随着时间变化要么都减少,要么都增加。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疾病易感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已有研究证实,基因甲基化增加与减少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基因甲基化增加与减少的情况以相似的几率出现,究竟对疾病的发生或进展有怎样的作用还无法判断,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基因甲基化的变化呈现家族性,也体现了基因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暴露于相似环境的个体,其基因表达往往发生类似的变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结直肠癌发病的家族聚集性。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Sweatt表示,该研究结果有力证明了,表观遗传学因素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变化,这些与外界相通的因素随时调整着人体内的状态,从而影响着人类的疾病、衰老、寿命等。冰岛大学的Gudnason教授认为,不适当的甲基化可能“关闭”某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也可能“打开”某个致疾病的基因。甲基化的水准因人而异,因此研究单个个体基因甲基化随时间而变化的结果,对于探索甲基化与疾病的关系更加有说服力。

这些影响因素和“纯洁”因素对瘟疫病毒识别基因的影响程度上应该有明显的差异,凯文充满信心。而且他依然相信,X染色体上人类特有的基因能解开奥秘。

现在只需足够庞大的研究经费申请到手,就可以开始测试。凯文非常兴奋,终于看到攻克瘟疫病毒大流行的曙光。(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9年美国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时,大富豪邓尼斯的女儿海洋生物学家玛洛丽染上流行瘟疫,死后奇迹般活了过来。濒死时被告知,末世大淘汰即将来临,前几次的病毒大流行只是演习和警告,真正的大瘟疫来时,无数的世人将无处可逃。
  • 玛洛丽微微的笑着,摘下黄褐色的半框眼镜,看久了,她觉得有些疲劳,毕竟刚刚大病了一场,元气还没完全恢复。她不是叫人惊艳的女人,脸型圆方,但五官端正,皮肤白皙,笑容明朗热情,坚强而自信,随和的力量能感染身边的人。
  • 一个小时后,医生们走出病房,向邓尼斯先生表示谨慎的祝贺:病人恢复了一些神志,不过仍在危险期,还需要继续观察。
  • 灭世大瘟疫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就要降临人间。可是,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医药能力却像纸条糊成的罗网,准备捕捉灭世大瘟疫这只草原上的狮子。
  • 现代科学的研究,每当提及要考虑精神的作用的时候,人人都很为难,因为精神因素太复杂了,怎么考虑?看不见摸不着,又没有测量的工具。就像人们对理直气壮地问“激动有多重”一样无奈,没有人能定性和定量精神状态。
  • 连续两个月阴沉的天气,即使太阳偶尔露一下脸,转眼间又消失在迷濛中,整个世界抑郁不清,好像浸透在一种莫名脏脏的气氛里。然后大瘟疫病毒突然出现在朝鲜和中国,接着像夜空中的焰火般,转眼扩散到韩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瘟疫病毒焰火与此同时被点亮,澳洲也在劫难逃。比禽流感病毒更毒,比SARS病毒流行更快,比甲型H1N1病毒流行更广,比爱滋病毒更无药可救。
  • 而分子生物学的学术权威,几乎都是坚定的进化论的信徒,凯文真是觉得这些学术权威可怜,他知道,这些专家教授唯读专业有关的书籍,甚至连社会新闻都不看,这些年来考古界的各种各样新奇古怪的新挖掘探险成果,都足以让他们把进化论当旧电视扔掉。可是受蒙蔽的专家学者却没机会接触到这些新闻报导和学术报告。
  • 2009年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铺天盖地让人类胆战心惊,幸亏突然像擦边而过的台风,消失的没影踪,科学家也无法解释,人类虚惊一场。
  • 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故事亦荡气回肠千古流芳,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鱼龙混杂、是非颠倒的时代,我恋恋于那些平凡人物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很短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各位看官且斟一杯清茶听我娓娓道来。
  • 友人说以往都要下几场雪,前一场没化,后一场又来了,所以林区的雪常要没膝,那景致是格外美丽的。为了等到几场雪,我住了下来。那天,友人家来了一位特殊的亲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