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判”与“法”之真正含义

作者:刘晓
font print 人气: 8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人自古就相信神佛的存在,作为天、人连接的帝王也必须秉承上天的旨意,因为其权力“受命于天”,古籍中对此亦有阐述,如“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等。

而在全民信仰神佛、道德水平较高的上古时期,在司法审判中普遍使用“神判”的方式。

传说在“三皇五帝”的黄帝时期,神仙赠送给黄帝一只叫做“廌”(注:音“至”)的神兽,又称“獬豸”。它长得像鹿的模样,四蹄、独角、常呈坐姿。夏天它喜欢生活在水泽边,冬天它喜欢生活在长着松树和柏树的树林里,它爱吃一种肥美的薦草。作为神兽,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辨别是非曲直,知道人是否有罪。“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

北京故宫中的獬豸坐雕像(Spetsedisa/维基百科)

《述异记》记载,黄帝时期的大法官皋陶处理案件无法决断时,就常常请獬豸来帮忙。獬豸或用独角触碰或用嘴咬住某人,这个人就会被判为有罪或理屈者,并根据罪行大小受到处罚。

夏商周时期,“神判”的方式也一直存在。根据出土的殷商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请求神明开示——“占卜”的记录:祭祀的时间、祭品的种类;征战的胜败、天候收成、祸福的预示等。如:“贞(卜问):王闻不惟辟,贞:王闻惟辟。”

此外,甲骨卜辞中还有大量卜问用刑之类的请神明裁判的案例,也就是说,商朝统治者常将甲骨卜辞作为上天的启示和定罪行罚的依据,如“兹人井(刑)不”。

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明鬼篇》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庄公时期,齐国有两个人,一个叫王里国,另一个叫中里徼。这两个人打了三年的官司,还没分出谁是谁非。齐庄公打算把这两个人都杀了,但又怕伤及无辜;想把两个人都释放了,又怕让有罪的人逃脱。于是,他决定采用“神判”的方式,即派人牵一头羊,同这两个人一起来到齐国的神祠。让两人发誓,请求神来判决此案。这两个人也都同意了。

于是,命人在地上挖一个洞,把羊杀了,并将羊血洒在地上。有人对着羊先读王里国的誓词,到结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然后,读中里徼的誓词,还未读到一半,死羊就突然跳起来,触及中里徼,把他的脚都弄断了。守神祠的人认为这是神显灵了,就把中里徼装在口袋里打死了。

这件事记载在齐国的史书上,诸侯们纷纷说:“凡是设盟发誓而不真诚的,就要遭受鬼神的惩罚。如果是这样,惨祸就来得非常快了。”

古人创造的法律的“法”字,更是“神判法”的形象反映。“法”字的古体字是“法”,“法”字由“氵”、“廌”、“去”三个部分组成。“廌”即獬豸,是可以辨别是非曲直的神兽;“水”字旁意思是“法”要像水一样绝对公平,对所有的人都没有任何偏袒。“去”就是祛除没有德行、行为不正的人。因此,“法”的含义就是执法要公平公正,在辨明是非后,要祛除不正的人。

然而,现代简化来的“法”字省掉了“廌”,就只剩下“氵”和“去”,不仅失掉了原来的意思,而且也割裂了与神的关联。

清朝御史补服上的獬豸图案(三猎/维基百科)

至于古代的执法者,如战国时期的楚王、秦朝的御史、汉朝的使节等,他们戴的帽子上都绣着獬豸的图案,清朝的御史及按察使补服前后也都绣着獬豸的图案,这寓意着执法者要像神兽獬豸一样,秉承上天的旨意,执法如山,其平如水,没有任何偏袒和私心,要善别曲直,要敢于“触不直者”,要敢于“咋不正者”。@*#

参考资料:
1. 正见网:法兽“獬豸”的故事
2. 《墨子》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獬豸性忠直,能辨是非曲直,代表公平正义,故在古代被视为法律的象征。
  • 来时萧索去时丰, 官帑民财一扫空, 只有江山移不去, 临行写入画图中!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称帝九年后,发现不少官员的德才和职位不相符,导致很多政事废弛。忽必烈向汉臣张雄飞、江孝卿说起此事,将此局面比喻为“大厦将倾,非良工不能扶”。并询问二人的建议。
  • 不久前,媒体报导了徐州八孩母被铁链锁颈,遭受囚禁及虐待一事。此事涉嫌拐卖人口,备受外界关注。徐州官方发布四次通告,其说辞对八孩母身份前后矛盾,引发外界质疑,更有法律人士认为,中共官方纵容和参与拐卖人口犯罪。如果在中国古代拐卖人口,各朝刑法将如何惩治?
  • 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有这么一段:贾母等人在屋里聊天,忽听外面的人吵嚷起来。贾母问怎么了,丫鬟回话说:“南院子马棚里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这里的“走水”是失火的意思。
  •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市井鸡贩。(公有领域)
    在当今社会,人们称生意人为“商人”,称买卖行业为“商业”,而买卖双方交易的物品称为“商品”。在上古三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商朝。现今人们所说的“商”,是否和商朝有关呢?
  • 桌历
    从1752年9月3日至13日,英国没有任何人出生、死亡、结婚或工作,也没有爆发战争或出现天灾人祸,甚至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事实上,这11天并不存在于英国的日历上,也就是英国人在当年的9月2日晚上睡觉,隔天早上起床就是9月14日了。为什么英国会凭空失去11天呢?
  • 九品官人法的出现和存续,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要求。皇帝把士族看作人才库,犹如对待御苑里的宝马良驹,既给予高规格优宠,又得备好鞍辔、打上马钉儿,以保证能驾驭驰骋。朝廷不断加强管理规范,以保证士族的精英优品不堕。
  • 九品官人法在实行中,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在东晋到南北朝这六朝时期,打造了历史上特有的士族文人贵族时代。表现上是:皇权或皇朝虽频繁更迭,而士族大夫们持续稳定地职掌国家典制。中国礼制文明与文化不因皇权姓氏改变而损折。因此,我觉得以士族制度或者文人贵族制度来概说六朝政治制度,更能贴近历史真貌。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是九品官人法,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兴衰更替与文化走向。士族集团纵横国政,士族标举贵族精神品质,享有空前绝后的荣誉和地位。这也是中国在长期分裂大变革时期的一段特有现象。本篇以人才选举制度为核心,概括揭示九品官人法在每个大的历史时代用人之面貌,以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