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传】

僧人预言“七死而不死” 内阁首辅刘健传奇

文/宋宝蓝

图为《元人传经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63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千世界里不同的生命状态,结局迥异,引人思忖。有人碰到一点伤,不幸罹难;有人历经大劫大难,终是遇难成祥。

大明皇朝内阁首辅刘健(1433年~1526年),明孝宗朱祐樘的老师。在他四十岁之前,曾经历过七死大劫难。终是应了僧人预言:“七死而不死,过了四十官至一品。”在他临终前几日,一颗大星陨落于洛阳城,这位历经四朝的大臣也随之陨落。

图为明《三才图会》之刘文靖公像。(公有领域)

这位传奇的宰辅,究竟是何来历,竟能接连历劫,终是安然无恙?还能深深影响弘治、正德二朝,成为明朝中期名臣。

奇梦预兆 天使奉紫衣玉带

张氏由梦中惊醒,不久之后产下男婴,即刘健。图为宋人《宫沼纳凉图》局部。(公有领域)

刘健的父亲刘亮初任华州司训时,他的夫人张氏曾作一梦,梦中看见天帝派来的使者捧着紫衣玉带来到刘家中堂。张氏由此惊醒,不久之后产下男婴,即刘健。但见婴儿头骨高隆,刘父深感惊讶,觉得此子不同寻常。

刘健小时候,也表现出和其他的孩子不同的一面。当别的孩子都在玩耍嬉戏时,惟独他沉默地坐着,仿佛若有所思的样子。他虽沉默寡言,却不是愚钝之辈,自幼聪颖绝伦,尤其喜好读书。

关于他奇特的来历,在贾咏撰写的刘健墓志铭,《国朝献征录》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僧人预言 七死而不死

不仅诞生时显现异象,刘健一生还经历七次大劫难,最终均是化险为夷。

据《七修类稿》记载,刘健出生一个多月后,一天,一位僧人化缘路过刘家大门,看到了小刘健。他指着婴儿说:“日后这个孩子七死而不死。过了四十,官至一品,寿过一百。”

此后刘健的经历果然印证了僧人所言。

刘健在一所古庙读书时,有一天晚上,突然风雨大作,导致房屋倒塌,刘健被压在墙下,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救出来。这是“一死而不死”。

乡试之后,刘健进京,但在半途遇到一伙盗贼。他被捆绑在雪地里,险些受冻饥饿而死。这是“二死而不死”;刘健参加会试时,考场突然发生大火。他从熊熊的火焰中逃了出来。这是“三死而不死”。

后来,朋友邀请刘健等人参加宴饮。主人怕客人们提前离席,于是锁住了大门。谁也没料到,一时之间陡发火灾,不少客人被活活烧死,惟独刘健幸免于难。这是“四死而不死”。

在四十岁以前,刘健经历的劫难都令人匪夷所思。还有一年,他罹患伤寒,一连昏死三日。当家人都以为他痊愈无望时,他又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此为“五死而不死”。

后来,刘健过海封王,不料航行中船支毁坏。图为清袁瑛《山水(四)册.碧波帆影》。公有领域

后来,刘健过海封王,不料航行中,船只毁坏。他随着涛浪漂荡在大海上,最后被人所救,大难不死。此是“六死而不死”。

最后一次历劫,更是离奇。一天刘健正在午休,一只猫从他身旁经过,忽然被一阵响雷劈死,刘健因而大受惊吓,顿时晕死过去。过了好长时间,他才苏醒。这是他的“七死而不死”。

这七次死劫都发生在刘健四十岁之前。四十岁之后,刘健接连加官进爵,位极人臣。

正色敢言 以天下为重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春,刘健成为内阁首辅,还担任少傅兼太子太傅,是为正一品。《明史》记载:“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弘治年间(1488年至1505年),清宁宫发生火灾,太监李广畏罪自杀。刘健与阁臣李东阳、谢迁上疏说:“自古以来,每当帝王遇到灾难,没有不恐惧的。向来奸佞之臣迷惑圣听,导致贿赂公行,赏罚不当。正是这些原因,积累成灾。”他们劝谏明孝宗除尽余恶,革除积弊,奋发而为励精图治,任用贤才,贬退奸佞。凡应当施行的仁政,就应果断推行。明孝宗赞赏他的谏言。

弘治十四年(1501年)秋天,因朝廷缺乏军饷,明孝宗屡次下达廷议,交由群臣商议,想办法解决此事。刘健等人进言,明确指明天下财物损耗所在,包括宫廷日常开销巨大,皇亲国戚争夺盐利,朝廷大兴土木工程等。

他们劝谏皇帝躬行节俭,杜绝无益的破费,革除弊政,才是天下百姓福祉所在。次年,国中发生水灾,刘健再次进言,指出帝王怠政的过失,恳请皇帝勤于国政,以提振朝纲。明孝宗全都欣然接纳。

事实上,明孝宗并非一开始就接纳刘健等人的建议。当时,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同心辅佐朝政,殚精竭虑,费尽苦心。明孝宗发现,他们所奏请的建议屡获成效,于是再有奏请时,孝宗均为采纳,并尊称刘健为“先生”,不再直呼他的名字。

刘健每次入宫进见,孝宗往往屏退左右,单独和他密谈。有些侍臣仗着胆子窃听,也只听到孝宗连连称赞的话。对刘健提出得或罢免文臣武将,亦或治理屯田、盐政、马政等国事,明孝宗采纳了许多忠谏良言。

明孝宗坐像。(公有领域)

明孝宗罹患重疾,自知时日不多,召见刘健等人进入乾清宫。孝宗撑着病弱的龙体,努力坐起来,自述登基以来处理国政的始末。最后,他握着刘健的手说:“先生历来辅佐劝导,用心良苦。东宫太子虽然聪明,但他尚且年幼,喜好安逸嬉乐。希望先生常劝他好好读书,将他辅佐成有作为的贤主。”刘健等人感激涕零,叩首接受顾命之责。

刘健一生历经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他辅佐朝政,影响了弘治、正德二朝,是明朝中期贤德的大臣。

星陨于洛 应兆太师

在正史记载中,不少重臣去世之时,出现大星殒落的异象,比如蜀国诸葛亮、宋朝孟珙、元朝大将伯颜、名臣廉希宪等等。

刘健临终前,也出现星殒异象。

嘉靖五年(1526年)冬十一月,天上有颗大星陨落于洛阳城,冒出红色的烟气,连日不散。远近士族百姓都感到惊愕。不久之后,传出消息,刘健去世了。人们都认为,这颗陨落的大星应兆刘健啊!

刘健去世后,留下数千言奏章,劝谏明世宗“正身勤学,亲贤远佞”。嘉靖皇帝大为惊愕悲悼,罢朝一日沉痛哀悼,赠刘健太师,谥文靖,厚赐抚恤刘健家人。

明朝建有乡贤祠。据俞汝楫编纂的《礼部志稿》记载:“仕于其地而有政绩惠泽及于民者,谓之名宦;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传于世者,谓之乡贤。”刘健一生行有德业,去世之后,被列入洛阳乡贤祠。@*#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
《七修类稿》卷四十五
《古今奇闻纪》卷二《前知纪》
《文靖刘健墓志铭》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传千古的作品《正气歌》之中,列举了历朝历代“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几个忠臣义士,其中有“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张睢阳齿”,说得是气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张巡固守睢阳,以身徇义的浩然正气。 而“颜常山舌”则是指大唐忠臣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叛贼的壮烈事迹。
  • 乐二十二年(纪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其长子朱高炽登位,即明仁宗。次年五月,仁宗暴卒,在位不足十月,享年48岁。
  • 孔子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向鲁哀公笑了笑,然后快步出去了。
  •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说的是哪位中华人物?宋代之前的古中国重寒食节,纪念一位高标伟岸的道德忠魂,介子推的故事告诉人:永恒的生命耸立于物迁物化的成住坏灭之上。
  • 北伐失败,不仅让岳飞一生的梦想破灭,也让他过早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战场,岳飞是让金兵闻风丧胆的盖世英雄;回到官场,他却因战功赫赫而饱受猜忌。在三十九岁的盛年,一心为国的岳飞被权臣谋害,留下永远的遗憾。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国语》有句名言:“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深入险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迹因而被收录在史书“忠义传”中。(志清/大纪元)
    敌兵攻破京城时,有个人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他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这说的是宋朝靖康年间一段的忠义故事。靖康之变中,忠臣良将舍生忘死、救国赴难,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休。这位大臣身在敌营,至死大骂金人。最后,他得到敌国的敬重,被尊为靖康耻中的第一大忠臣!
  • 这一课的两个典故,一个是君,一个是臣,虽然不是一个帝王的君臣,但是同样体现了仁义为主题的君臣之道,用今天的话讲,是上司、领导和下属的仁义与忠义的相处之道。
  •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