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一、青布幔,碧油幢。(三江)(选自《声律启蒙》)
楼对阁,户对窗。
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
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下划线字为入声字)
注释及说明:
1. 楼对阁,户对窗:两层以上的房屋称为“楼”。平顶楼加盖的小屋称“阁”或“阁楼”,有窗户,可以远眺、赏月、读书、休憩等。唐‧白居易《春江》诗:“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户”古音读上声“虎”,指门户。唐‧王维《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诗:“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唐‧钱起《过孙员外蓝田山居》诗:“近窗云出洞,当户竹连山。”
2. 巨海对长江:“巨海”指大海。唐‧李白《赠昇州王使君忠臣》诗:“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3. 蓉裳对蕙帐:蓉裳,即芙蓉裳的省称;印染或刺绣有芙蓉图案布匹制成的下裳。《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蕙帐,香帐;帷帐的美称。
乍回广袖蓉裳美,微度轻烟蕙帐香。(朝晖 原创)
4. 玉斝对银釭:玉斝(音贾,上声),玉制的酒器,也可以作为酒杯的美称。|银釭(音钢),银制或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十载清修离玉斝,三更苦读傍银釭。(朝晖 原创)
5. 青布幔,碧油幢:“青布幔(音曼,去声)”用青色布帛制作的帷幕或帐篷。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碧油幢(音床)”碧绿色的油布车帷、车子或青绿色的军帐。古诗文中常用来指达官贵族的车驾。唐‧许浑《留别赵端公》:“却愿烟波阻风雪,待君同拜碧油幢。”
朱槛彩舟青布幔,绿郊芳草碧油幢。(朝晖 原创)
6. 宝剑对金缸:金缸,亦作“金釭”,①金属材质的灯盏、烛台。唐‧刘希夷《巫山怀古》:“归来高唐夜,金釭焰青烟。”②古代宫殿、中堂壁之间横木露出的部分,箍紧用的铜套环,套环上还有小圆环,可以挂一些珍珠宝玉之类的贵重物品,此套环又可装饰又可防止横梁变形。这也是古代富贵之家,祖上留给后代的一个备用财库。古代的窃贼被称为“梁上君子”,往往就是指偷这些贵重物品。唐‧崔国辅《舞曲歌辞(其二)》:“璧带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变成空。”东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璧带往往为黄金釭,含蓝田玉,明珠、翠羽饰之。”
宝剑孤身昔游宦,金釭十载复攻书。(朝晖 原创)
7. 社稷:指国家。在古汉语中,“社”可指土神;“稷”可指谷神。可是“社稷”合用却不是指土神与谷神。社稷坛也不是祭祀土神及谷神的地方。“社稷”一词的意思是指国家。如《尚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大意:先王成汤敬奉天命,因此供奉天上及地上神祇,在宗庙及社稷坛的祭祀中无不恭敬严肃。)”《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论语‧季氏》:“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这些文章中“社稷”都是指国家,因为土神与谷神不须要人来保卫,常人也无法到他们的处所当他们的臣子。
《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1]。”有个规定是“上可及下,下不可及上。[2]”也就是天子祭天地、社稷、五祀,一年祭一遍称“岁遍”;诸侯祭社稷、五祀岁遍。大夫官祭五祀,却不可以僭越去主祭天地或社稷。
在封建制时代,如周朝,只有天子及诸侯国君才能祭祀社稷。“社稷坛”更准确地说是国家祭坛,祭祀的神祇之名号在《礼记‧月令》中有依次标注出来,请见下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封建邦制消失,天坛、社稷坛只有皇帝才能祭祀。而“社稷坛”用五色土铺设,是代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因此历代只有首都才有天坛、社稷坛;地方如果私设即为谋反。
而土神、谷神也就是社神(俗称土地公)、稷神,地方民众都只祭社神,一般时间选在春秋两季。所以也称为春社及秋社。例如:唐‧白居易《寓意诗五首其四》:“眼看秋社至,两处俱难恋。”宋‧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在中国古代,全国到处都有土地公的庙,但很少听说有谷神庙,也没有人敢将土神与谷神合祭。
之所以详细注释“社稷”一词,是因为某词典释义错误,认为“社稷”第一词义是指土神与谷神。这是对古代朝廷的惯例、禁忌及古汉语的构词法缺乏基本了解。再比如,“案”指几案、案桌;“牍”指“简牍[3]”。“案牍”一词特指“官府文书”,与“案、牍”的关系均不大,因为唐代开始,官方文书均为纸质的。但“案牍”一词却沿用下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代的官员处理官方文书一般在案桌上进行,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其中案牍就是指须要处理的公文。“案桌”也称为“翘头案”,有固定尺寸。笔者因为从事了十多年的古典红木家具生产行业,所以很了解古典家具的用途。
8. 利口:指搬弄是非、巧言令色的行为或奸佞之人。贬义词。出自《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其中“朱”为“赤色”,儒家认为“青、赤、黄、白、黑”为五正色,其它颜色为次色或闲色。“恶紫之夺朱”的言外之意是说,厌恶那种做事情主次不分的人;厌恶那种用低俗音乐取代高雅音乐的人;厌恶那些借搬弄是非、巧言令色来颠覆国家的人。
9. 世祖中兴延马武:世祖,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刘邦九世孙,起兵扫清王莽篡政,光复及中兴汉室,建立东汉。|延:延请、邀请。|马武,东汉开国功臣。王莽末年加入绿林军,后来归顺刘秀,战功显赫。
10. 桀王失道杀龙逄:桀王,夏朝的末代王,夏桀(音杰,入声),因暴虐荒淫而怨声载道。商汤起兵伐桀,败之于鸣条,夏桀被流放并死于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龙逄(音庞):指关龙逄。夏朝末年的贤臣,因敢言直谏而被夏桀杀害。在历代诗文版本中,古人更多的是用“龙逢”,读音更是多种。“逢”字在《平水韵》中有三种读音,分别在冬韵、东韵、阳韵。因为“龙逢”其实是“龙逄”,读音“庞”,所以又属于江韵。“龙逢”中的“逢”字在古诗文中有四种读音,如果是以“龙逢”中的“逢”字为韵脚,只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4]。而不涉及韵脚的位置不管是“龙逄”还是“龙逢”都读“庞”。
11. 潇潇:风雨急骤貌。出自《诗经‧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漫烂:也可用“烂漫”,本文指明亮美丽。
12. 袅袅:本文指微风吹拂貌。“袅袅”一词在古诗文中特别常见,还可以比喻,①(形容布条、布幡)摇曳不定貌。②(形容柳丝、机丝等)纤长柔美貌。③形容声音婉转悠扬。④(形容香炉、线香的烟)缭绕;缠绕的样子。
13. 扶疏:枝叶繁盛分披貌。东汉‧王逸《九思》诗:“堇荼茂兮扶疏,蘅芷雕兮莹嫇。”
二、六首押“三江”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1. 进艇 唐·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注释:①进艇:上小船。②南京:本诗指四川成都。唐玄宗时期,因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两京,唐玄宗还都长安成了太上皇,遂将蜀郡改名成都府,毕竟皇帝曾在这里住过,成都在长安城的南边,所以又号“南京”。③南亩:古代选耕田的方位,首选山的南坡,因为山南为阳,日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对熟读四书五经的儒士来说,这是基本常识。《诗经‧甫田》:“自古有年,今适南亩。(大意:自古以来想要有个丰收的好年景,就到山的南面去开垦农田吧。)”④北望:长安城在杜甫草堂的北方(偏东),故称。⑤稚子:指杜甫的二儿子杜宗武,出生于公元753年,当时才八岁。⑥清江:凡是清澄的江水或其支流都可以称为清江。本诗指浣花溪,锦江支流。⑦茗饮:茶水。“茗(音酩,上声)”的古音一直是上声。⑧蔗浆:甘蔗汁。⑨瓷罂:盛酒水等用的陶瓷容器。庶民或寒门之士使用较多。⑩无谢:不让,不亚于。⑾玉为缸:指用白玉制作的酒器或容器。富贵之家使用较多。
创作背景:杜甫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1年成都杜甫草堂。公元759年底,杜甫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的浣花溪畔建了一座简陋的居所,即后世闻名的“杜甫草堂”或称“浣花草堂”。“久客”本意指长久客居外地;虽然杜甫在此地才居住了一年多,但在此之前还离乡漂泊多年。旅居外地,思乡心切,哪怕是一天都觉得漫长。之所以“北望”长安而“伤神”,是因为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为局势不明而担忧。
全诗大意:久居成都只能以种田为生(自给自足),每当站在朝北的窗户前眺望长安城,总觉得悲伤难以抑制。白天带着妻子乘着小船在浣花溪上观赏风景,晴天里看着孩子在溪水中沐浴嬉戏。溪岸上蝴蝶双双在花丛中追逐,溪中并蒂的荷花双双开放。把茶水及甘蔗汁都带上了小船,虽然用的是陶瓷容器,但跟玉制的器皿有什么区别呢?
诗评:本诗第一联即对仗,而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熟读四书五经之人,看到“南亩”二字,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古代的儒生正常情况下不用亲自去耕田,但却能指导农民按《周礼》说的方法去选耕地,用阳木阴木的树皮、草木灰等保养土地或开垦荒地,包括插秧的株数都有讲究。诸葛亮亦曾躬耕于南阳;儒生种田不见得比农民差。其实古代好的皇帝都要亲耕籍田,好的皇后都要亲蚕桑田,亲手织作祭祀的礼服。《汉书‧文帝纪》:“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旧唐书‧本纪二》:“(贞观)三年春正月辛亥,契丹渠帅来朝。戊午,谒太庙。癸亥,(唐太宗)亲耕籍田。”所以说,人类社会每一个正当的行业都应该受到尊重。
本诗首联虽然有“北望伤神坐北窗”这种悲伤的心情,但颔联、颈联、尾联却描写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人生中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为国事,或为家事,但不能总是沉浸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也就是杜甫在告诉我们如何排遣悲伤、担忧的心情。我们在第14课将要学到的,杜甫的另一首诗《曲江》[5]亦然:“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公元758年春天,杜甫在朝廷担任左拾遗(从八品)的小官,生活局促的他要靠典当衣物换酒钱,甚至还欠酒债;可是杜甫却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春天做了一个约定,“请告诉春光好吗,我想带着她一起漂泊(言外之意,到哪里都有美景伴随),哪怕只是暂时的,相互欣赏也不要分离。”
读音说明:①俱,古音读“拘”,《平水韵》上平声“虞”韵。②乘,古音平声读“绳”,《康熙字典‧乘》:“《唐韵》食陵切《集韵》《韵会》神陵切,音绳。(蒸韵)”因考虑到韵母不变,所以还是按现在的普通话读音“承”。③进:古音读“震”,与粤语发音相同。“进、晋”古音都读“即刃切zhen4”;属《平水韵》去声十二震韵部中的字。此字无法按现在的普通话读音读,因为韵母被改变了。
2、奉和颜使君真卿 唐·皎然
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
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
借赏云归堞,留欢月在窗。
不知名教乐,千载与谁双。
创作背景:本诗的标题全文是“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州中重宴。”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正值《韵海镜源》一书编撰完毕,他在州府举行了一场名流雅集,请大家遍读此书。皎然也受邀参加此次聚会。“使君”是汉朝对刺史的称呼。
皎然,唐朝僧人。吴兴人(今浙江省湖州市)。俗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曾与刘长卿、陆羽、朱巨川、阎伯均、灵澈、刘禹锡、孟郊、陆长源、韦应物等人交好并有唱酬作品。《全唐诗》存诗7卷,另有论诗著作《诗式》5卷,今存。(“皎”音“吉了切jiao3,上声”)
注释:①奉和(音贺,去声):与别的诗人唱酬诗作品。唱和不要求用韵相同,只要体裁相同即可,本诗为五言律诗,说明颜真卿的原诗也是五言律诗。②修韵海:编修《韵海镜源》这部韵书。③重宴:隆重的宴会,文人云集。④世学:家学。颜真卿出身名门望族——琅琊颜氏;其祖上是孔子的亲传弟子复圣颜回。⑤南郡:荆州地区古代也称为南郡。本诗借指诸葛亮。因诸葛亮未出山时在南郡隐居,而且诸葛亮也是山东琅琊人。诸葛氏虽然也是琅琊望族,但不如颜氏。⑥鲁邦:颜真卿在唐代宗时期官至吏部尚书(正三品)、太子太师(从一品),封鲁郡公。⑦九流:泛指各学术流派。《北史‧周高祖武帝纪》:“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⑧宗韵海:宗,汇集。韵海即《韵海镜源》。⑨七字:七言诗。⑩揖文江:揖(音邑,入声),聚集。|文江,比喻文章的内容深广犹如大江。⑾借赏:借阅赏读;指颜真卿主编的《韵海镜源》。⑿云归:指(赏读到)接近傍晚时分,彩云伴着太阳落下到远处西边的城墙(堞)。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南朝‧宋‧鲍照《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日落岭云归,延颈望江阴。”⒀留欢:留客欢宴。⒁名教:正名分及道德教化。这也是古代儒生必须协助君王做的分内之事。也就是“修、齐、治、平”中的“治”的内涵。儒家修行者为官之时,诸如编撰韵书,在地方兴学,劝教农桑、织作等等,都算是其修行的过程,也属于道德教化的范畴。⒂“千载与谁双”是“千载谁与双”的倒装句,此句音律为“(仄)仄仄平平(韵)”,因此用倒装。
全诗大意:颜使君家学渊源高于诸葛亮,因为他被朝廷封为鲁郡公,所以在山东一带极具盛名。颜使君汇集各流派的学说编撰了《韵海镜源》,并以七言诗的形式写成,表达了宏大的内涵。我们借阅赏读这部著作一直到夕阳西下;颜使君又举行晚宴招待众人,持续到月亮挂在窗外。谁又能体会道德教化的快乐呢,颜使君的功绩千年以后应该都没有人能与他并列吧。
三、附注:
1. 五祀:指五行之神。请看下表。
2.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四‧祠祭》:“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上得以兼下,下不得以僭上,古之制也。”
3. 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版(片状之木),已经写上字的木版称“牍”。《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
4. “龙逢”中“逢”的读音。
①次韵和杨公济见赠三首 其二 北宋‧孔武仲
鲁国鮿生与俗同,何尝孤讦慕龙逢。
邑佳不及陶彭泽,官小差肩邴曼容。
故国安栖无一瓦,高堂失养感千钟。
贤豪见顾何恢廓,自写新诗慰病慵。
《平水韵》上平二冬(其中“逢”字读音“缝”)
②非琼花 南宋‧方岳
(节选)
陈余张耳信相似,一等人耳无纯尨。
忠耶佞耶岂难别,祝鮀不类关龙逢。
试持此论讯后土,谓予不信如长江。
《平水韵》上平三江(其中“逢”字读音“庞”)
③文华殿召对 其三 明‧陈应元
庶官无旷代天工,四岳询咨可以风。
宣室谩夸前贾谊,圣朝谁敢后龙逢。
飏言共吐散衷赤,清问频忧塞外红。
似此虚怀谦受益,升平总是一人功。
《平水韵》上平一东(其中“逢”字读音“篷”)
④古诗中没有找到将“龙逢”中的“逢”字用于《平水韵》下平七阳韵的例子。
5. 唐‧杜甫 曲江(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