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唐诗(6B)

作者:朝晖
(公有领域/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22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第六课

二、六首押“二冬”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3.  望秦川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重。
秋声万户,寒五陵松。
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释:①秦川:原意指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属秦国而得名。本诗指长安城一带,地处秦川的中心。五陵遗址刚好处于长安城与咸阳城之间偏北的位置。②迥:远、远处。③逶迤(音惟移):曲折绵延貌。④城阙:指长安城。⑤五陵:请参考《跟我学唐诗(3B)》中的注释。李颀比杜牧早出生,两人大约相差一百年。李颀写此诗时期(公元735年前后),五陵遗址还有松树。到杜牧写《登乐游原》时期(公元835年),五陵遗址已经看不到一棵树了,所以杜牧说“五陵无树起秋风。”⑥归欤:“欤”音余;通“与”。又可用“赋归欤、赋归”表示辞官回归故里。典故出自《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⑦凄其:悲伤于。尾联也是个倒装句,大意,看那秋露霜浓的景色,我心中生起了悲伤;有了想回归故里的感叹。“客”是作者的自称,离开家乡在外都可自称为客。李颀,一说(《唐才子传》)东川人(今四川省三台县),年青时曾入两京结交权贵及名人;公元735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官新乡尉(从八品),一直得不到朝廷重用,后辞官归隐终老。

全诗大意:早晨,站在长安城的城楼上眺望八百里秦川,太阳从东边的山峰上升起。远近秀丽的山河明净如洗,曲折绵延的山岭、城墙以及城墙内的长安城,房屋、楼阁、宫阙鳞次栉比。长安城中,秋风吹打着竹叶的声音沙沙作响,长安城西北边,五陵遗址的松树林寒气弥漫。看那秋露霜浓的景色,我心中生起了悲伤;有了想回归故里的感叹。

古人诗评:清‧屈复《唐诗成法》:景中有情,格法固奇,笔意俱高甚。帝都名利之场,乃清晨闲望,将山河城阙、万户、五陵呆看半日,无所事事。将自己不得意全不一字说出,只将光景淡淡写云(写说、描述),直至七八(句),忽兴“归欤”之叹,又虚托霜露一笔,觉满纸皆成摇落,已说得尽情尽致。

读音说明:“迥”,这是《平水韵》“二十四迥”韵部、北宋《广韵》《集韵》“四十一迥”等古代韵书的代表字,《康熙字典‧迥》:“《广韵》户顷切《集韵》《韵会》户茗切《正韵》户顶切,音泂。(迥韵)”《佩文韵府》此字的注音与《广韵》一样,从北宋到清朝读音都是“hing3(上声)”,与粤语的“形”字发音相同。之所以没有标出《唐韵》,是因为清康熙时期官方得到的《唐韵》一书已经不完整,有缺失。

《集韵》卷六(公有领域)

近现代的“专家”把只有一个读音的“迥”韵部的代表字,更改了韵母,让唐朝到清朝的很多诗词曲读起来不押韵[2],这就好比是把小提琴强行卸掉两根弦,然后命名其为“二胡”是一个意思。

三平尾与三仄尾:本诗“秋声万户竹”,“万户竹”三个字都是仄声,俗称“三仄尾”。还有“三平尾”,比如: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七》:“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其中“通青苗”是“三平尾”。十年前笔者曾花了几天时间,将《全唐诗》几乎查了一遍,到李商隐的章节部没再查下去了,因为太多了;找到使用“三仄尾”或“三平尾”的诗接近五百例。笔者发现有的诗是故意这样用的。比如,贺知章《晓发》五律:“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李商隐《落花》五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等。

必须说明的是,在古代的科举考试,试帖诗(近体诗)的写作规则中,不允许使用“三仄尾”及“三平尾”的音律,以上所举的诗例,都不是创作于科举考试的场所。从南宋开始,就很少看到文人写近体诗时使用“三仄尾”或“三平尾”。笔者写近体诗也从来不用,因为笔者自我定位是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才刚入门。对于初学者来说,守规律才有利于学习和提高。

那么“三仄尾”及“三平尾”音律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在上一课读了李白的《清平调(其一)》也知道了,唐诗也是配乐的歌词;所以“三仄尾”及“三平尾”它们其实是配乐上的个人喜好(配乐的规则请参考笔者在第一课写的前言)。比如本诗:“秋声万户竹”,其中“秋声”是两个下平声(对应商音),“万”去声(对应羽音);“户”[3]古音读上声“虎”(对应了徵音),“竹”是入声对应了角音。为了方便记谱,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七言诗都用四拍每小节;五言诗用三拍每小节。入声字因为要切音,所以都跟着休止符。

(图片由朝晖提供)

如果不用“三仄尾”,那么“秋声万户竹”有两种写法,诗意相同且都符合格律,“秋声千户竹”或“秋声万家竹”,那么其唱法如下:

(图片由朝晖提供)
(图片由朝晖提供)

比较以上三种唱法,笔者也认为①唱法更好听;如果只是诵读,笔者更倾向于用③秋声万家竹。希望以上讲解各位读者能理解,有兴趣有条件的读者也可以给之前学过的唐诗配乐,如果家里孩子有兴趣学唐诗,那么读、唱结合,会记得更牢。另外,唐诗的诵读和吟唱是很严谨的两个系统;诵读要讲究四声发音、格律、押韵等;吟唱要讲究音准和节奏,不然如何让乐器伴奏?

4.   闲居(其二) 宋‧

溪透桃源路,门连小华峰。
虹霓横水槛,羽盖偃岩松。
日月诗魂迥,烟霞道气浓。
寻钟吕去,世外从容。

创作背景: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赋闲在家的陆游从家乡浙江绍兴至湖南桃源县游历,那里风景秀丽的武陵山群峰叠翠,神秘清净的老祖岩修竹分青。陆游的临时居所就在老祖岩附近,传说吕洞宾曾经在那修炼了很多年。

注释:①虹霓:霓虹;彩虹。②水槛:水边的栏杆。③羽盖:原意指古时达官贵族乘坐的以鸟羽为饰的车盖。本诗指树顶的枝叶茂盛生长、延伸形如车盖④偃(音演,上声)本诗指倒伏,倒扣。“偃”字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经常看到,它的本义是“仰卧”,还可以表示“停止、止息”或“放倒、倒下”,如偃旗息鼓。⑤日月:本诗指每天每月。⑥诗魂:诗人的感悟、诗兴。⑦迥:不同。⑧道气:本诗指天地之间的祥和之气。⑨钟吕:钟,钟离权;复姓钟离,名权。也有称“汉钟离”,八仙之一。吕,指吕洞宾,八仙之一。⑩世外:本诗指仙境。⑾从容:本义是指举动自然、悠闲、不慌不忙。本诗指无拘束(交谈)。

全诗释义:“溪透桃源路,门连小华峰”大意,传说通往世外桃源的那条路径被一条溪水穿流而过,我的居所正门就对着一座葱翠的小山峰。|“武陵山”更准确的说是武陵山脉,它由诸多大小山峰组成,横穿好几个省份。“华”在本诗中读音“话”,表示草木茂盛。《康熙字典‧华》:“又《广韵》草盛也。”“小华峰”指草木茂盛的小山峰。

“虹霓横水槛,羽盖偃岩松”大意,雨后的彩虹横跨在水边栏杆的天空上,岩石旁边的松树,树顶枝叶如倒扣的车盖。

“日月诗魂迥,烟霞道气浓”大意,每天写诗都有新的感悟,因为此处景色优美、祥和之气浓郁。|“烟霞”顾名思义,“烟”指山岚;“霞”指彩霞(包含朝霞与晚霞)。在古诗文中“烟霞”还可以比喻山水、山林、山光景色等。

“欲寻钟吕去,世外说从容”大意,想去寻找钟离权及吕洞宾,也只有在仙境中才能跟他们无拘束地交谈。|不修行的人很难理解一名儒家修行者的心态。当修行到一个阶段时,会感觉跟常人没有共同语言,修行者想说的话常人听不懂。而常人兴致勃勃地讲社会上的情爱、利益争斗的事情,修行者却不爱听。

因此陆游才会说,也只有钟离权、吕洞宾等道家修行者,大家在一起才有话题可谈,或者才能切磋各自的修行所得。

5.   观王氏  宋‧王安

崔嵬相映重重,茅柴门在半峰。
想有幽人遗世事,临青峭倚长松。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注释:①雪图:指王安石的友人王氏收藏的山水雪景画作。②崔嵬(音催围):陡峭的高山。③幽人:幽居之人;本诗指隐士。④世事:人世间的事情。⑤青峭(音俏,去声):指生长着长青树木的陡峭山峰。⑥长松:高大的松树。古诗文的常用词组。

全诗大意:连绵而陡峭的高山被大雪重重复盖,一座简陋的柴门茅屋就盖在半山腰间。这位隐士在人世间是否还有放不下的事情啊?怎么在大雪天独自登上陡峭的山崖上靠在松树下发呆呢?

诗评:看图或风景配诗,是一位诗人的基本技能,也是练习写诗的方法之一。配画诗最忌讳平铺直叙,如果四句都是描写雪景图的画面细节,那就落了俗套。但是雪景图的画面介绍又必不可少,所以王安石先用首联十四个字让我们脑海中有了一个清晰的画面,这就是“诗中有画”。末句“独临青峭倚长松”是人物画面,但却是与尾联的上联联系在一起;必须为画中人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大雪天住在陋室都觉得冷,独自到山崖上干什么?这就是“画中有诗”,而且流露出的诗意只有修行的人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人能独自到山中隐居,那么名、利肯定是抛开了,惟独放不下的就是情!这个情有可能是爱情,也有可能是亲情。如果一个人在爱情上曾经被狠狠地伤害过,隐居了还放不下,那真有可能在大雪天跑上山顶上发呆。

好的诗就是能让人回味隽永,因为它不仅词句优美,还包含了世情哲理。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绝句精品,也是我们学习创作配画诗的范例。

溪透桃源路,门连小华峰。虹霓横水槛,羽盖偃岩松。图为清 黄鼎《仿古山水册.学赵彦征设色》。(公有领域)

6.   秋燕 宋‧贺铸

梅梁巢已空,去此何从。
惮归飞远,冰霜尔容。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元祐二年九月(公元1087年),诗的主标题是“和陈传道秋日十咏(丁卯九月京师赋)”副标题才是“秋燕”。北宋的京师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贺铸,北宋诗词大家,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他是宋太祖孝惠皇后贺氏的族孙,算是皇家的亲戚,所以在年轻时入汴京,直接被授予右班殿直(九品殿前侍卫),因为不是走科举选官路线,且贺铸为人正直,不肯折节交权贵,所以一生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贺铸自称其先祖是贺知章,而贺知章本是浙江杭州人,早年全家移居到浙江绍兴镜湖(庆湖)。所以贺铸晚年亦退居杭州、绍兴一带,自号“庆湖遗老”。

注释:①梅梁:本意是梅花树木制作的房梁。“梅梁”作为古汉语的固定词组,指会稽(今浙江绍兴)夏禹庙的大梁或夏禹庙。据北宋《太平御览》援引东汉‧应劭《风俗通》记载:“夏禹庙中有梅梁,忽一春生枝叶。”本诗用“梅梁”借指自己在绍兴老家的房子。“巢已空”表面说“燕巢”,实际是说自己房子已经准备好了;或者说已经可以入住了。黄历九月,汴京的燕子开始向南方迁移。②复:又。副词。③冰霜:本诗借指当时朝廷不正的官场。④惮(音但,去声):畏惧、害怕。④不尔:不如此、不这样。“尔”古音读“以,上声”(《平水韵》上声四纸),与粤语读音相同。古诗文常用词组。

全诗大意:南方的燕巢已经空出来了,除了离开这里又能去哪呢?不要畏惧回家的路太远,因为此处严冬的冰霜已经容不下你生存。

诗评:本诗是借咏秋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梅梁”二字用的极巧妙,既表示燕子在梁上筑巢;又借指自己的家乡(浙江绍兴);还比喻自己有辞官回乡的想法;一语三关。

三、附注:

1. 《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大意:孔子在陈国有一段时间了,(想回鲁国,找了个理由)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那些年轻学子,志向远大却处事疏阔。对大道理解尚浅,穿凿附会写文章,不知道如何构思及润色。”本文理解的难点在“斐然”及“裁”字。

根据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进取于大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北宋·邢昺《论语》疏:“吾乡党之中,未学之小子等,进取大道,妄作穿凿,斐然而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故我当归以裁之耳,遂归也。不即归而言此者,恐人怪己,故托此为辞耳。”

“裁”指的是对文章的构思及润色(裁制)。有一个成语“左思裁赋”。古诗文常用词“裁诗”等,杜甫《江亭》:“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2. 从唐朝到清朝,用“迥”韵部押韵的古体诗不胜枚举,笔者只举两例:

①(唐‧霍总)楼望

楼高九华近,极目望峰顶。
云破松风寒,路浓山色迥。
古刹轩层檐,白水浮小艇。
愿结一间茅,归来就丹鼎。

②(清末至民国‧黄浚)题邵潭秋虎丘修禊图

山塘唯宜秋,此语吾最肯。
一城丛桂香,几醉又凄醒。
剑池虽荒寒,残塔尚秀挺。
君能主佳盟,祓此忧患迥。
岂须邀蛾眉,用意已嫇奵。
前年展重阳,层轩吾赌茗。
山川气未衰,雁边翠犹颎。
至今双携梦,宛宛逐烟艇。
张生图殊工,逢辰乐难并。
何当陪吟屐,凭高摩石鼎。

所有的押韵字都在“迥”韵部里,第②首,其中“肯”的古音读“苦等切keng3”。“并”在《平水韵》中有四个读音,本诗读“部迥切bing3”。“茗”的古音一直读上声“ming3”。如果“迥”字读成“jiong3”,那属于“二肿”韵部的字,本诗就不押韵了。也就是从北宋至清末,“迥”这个字的读音都是“户顷切hing3”。

这是古人写诗押韵的习惯或判定规则。平声韵也一样,比如《平水韵》下平八庚中,“城、羹(geng1)”与“情、卿(qing1)”同韵部,可以押韵。但上述四个字都不能跟一东(东、中、红、空kong1)的字押韵,当邻韵都不行。

3.户:《康熙字典·户》:“《唐韵》《正韵》侯古切《集韵》《韵会》后五切,音祜。(麌韵)”这是上声七麌中的字,“户、祜”都读上声“虎”。现在普通话改成了去声,在不影响平仄、押韵的时候读去声也行。但配乐时,本为上声的字,都配徵音。@*#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一系列教材主要是教五岁以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用古汉语的四声诵读古典近体诗,学习过程中熟悉格律并尝试近体诗创作。要学好中文,从小就应该偏向于文言文教学,古人的思维方式及古汉语的构词法,跟现代人的观念不一样。文言文能学好,白话文不用教都会。
  • 沿对革,异对同; 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 押“一东”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宋‧苏轼《题杨次公蕙 》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 这首诗可以说是白居易的人生感悟,虽久寄官场,却能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态。一位儒家的修行者,虽然有情在,但只要不被人情所牵绊,就能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开心地生活及修行。
  • 常人写诗一般都说“春风相送”或“借春风”如何如何,而李白写诗不拘一格,挂帆秋风,轻舟东下。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蒋仲舒曰:“挂”字最得趣。
  • “秋”与“冬”均为平声,原则上不能相对,但在一些律句中,如果那个位置是可平可仄,就可以对仗使用,这种例句在古典近体诗中有很多。比如,唐‧白居易《岁晚旅望》:“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北宋‧苏轼《雪夜独宿柏仙庵》:“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南宋‧陆游《秋晚村舍杂咏二首其一》:“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以上对仗例句中,平仄格律都没有问题。
  • 芍药 唐‧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这首诗高妙之处在于先描述了芍药的美,然后让自己和读者都吓了一跳,不着痕迹地称赞了皇宫的夜色美景。大唐的皇宫确实美如仙宫。韩愈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诗常常能出人意表。
  • 杜甫《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翠绿”本来象征着生命及生长,可是它们却被当前的浮烟雾霾重重阻隔,看不到前景。这是诗圣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意在言外。颔联两句均隐喻了杜甫对当时局势看不到前景的担忧。
  • 那一天正值四株牡丹花同时盛开,唐玄宗骑名驹照夜白、杨贵妇乘步辇,一起来到沉香亭赏花。唐玄宗令人在梨园乐队中选最优秀的乐手入宫,选定十六种乐器合奏。李龟年是当时大唐最好的歌手,他手持檀板,站在乐队前,正准备唱歌。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怎么能用旧的乐词呢?”令李龟年持金花笺诏李白入宫,并写《清平调》三首歌词。
  • 凤有高梧鹤有松,偶来江外寄行踪。 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 心想夜闲唯足梦,眼看春尽不相逢。 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