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6B)

作者:朝暉
(公有領域/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2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第六課

二、六首押「二冬」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3.  望秦川 唐‧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重。
秋聲萬戶,寒五陵松。
有歸歟嘆,悽其霜露濃。

注釋:①秦川:原意指陝西、甘肅的秦嶺以北平原地帶。因春秋戰國時期此地屬秦國而得名。本詩指長安城一帶,地處秦川的中心。五陵遺址剛好處於長安城與咸陽城之間偏北的位置。②迥:遠、遠處。③逶迤(音惟移):曲折綿延貌。④城闕:指長安城。⑤五陵:請參考《跟我學唐詩(3B)》中的注釋。李頎比杜牧早出生,兩人大約相差一百年。李頎寫此詩時期(公元735年前後),五陵遺址還有松樹。到杜牧寫《登樂遊原》時期(公元835年),五陵遺址已經看不到一棵樹了,所以杜牧說「五陵無樹起秋風。」⑥歸歟:「歟」音余;通「與」。又可用「賦歸歟、賦歸」表示辭官回歸故里。典故出自《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⑦悽其:悲傷於。尾聯也是個倒裝句,大意,看那秋露霜濃的景色,我心中生起了悲傷;有了想回歸故里的感嘆。「客」是作者的自稱,離開家鄉在外都可自稱為客。李頎,一說(《唐才子傳》)東川人(今四川省三台縣),年青時曾入兩京結交權貴及名人;公元735年前後進士及第,授官新鄉尉(從八品),一直得不到朝廷重用,後辭官歸隱終老。

全詩大意:早晨,站在長安城的城樓上眺望八百里秦川,太陽從東邊的山峰上升起。遠近秀麗的山河明淨如洗,曲折綿延的山嶺、城牆以及城牆內的長安城,房屋、樓閣、宮闕鱗次櫛比。長安城中,秋風吹打著竹葉的聲音沙沙作響,長安城西北邊,五陵遺址的松樹林寒氣瀰漫。看那秋露霜濃的景色,我心中生起了悲傷;有了想回歸故里的感嘆。

古人詩評:清‧屈復《唐詩成法》:景中有情,格法固奇,筆意俱高甚。帝都名利之場,乃清晨閒望,將山河城闕、萬戶、五陵呆看半日,無所事事。將自己不得意全不一字說出,只將光景淡淡寫雲(寫說、描述),直至七八(句),忽興「歸歟」之嘆,又虛托霜露一筆,覺滿紙皆成搖落,已說得盡情盡致。

讀音說明:「迥」,這是《平水韻》「二十四迥」韻部、北宋《廣韻》《集韻》「四十一迥」等古代韻書的代表字,《康熙字典‧迥》:「《廣韻》戶頃切《集韻》《韻會》戶茗切《正韻》戶頂切,音泂。(迥韻)」《佩文韻府》此字的注音與《廣韻》一樣,從北宋到清朝讀音都是「hing3(上聲)」,與粵語的「形」字發音相同。之所以沒有標出《唐韻》,是因為清康熙時期官方得到的《唐韻》一書已經不完整,有缺失。

《集韻》卷六(公有領域)

近現代的「專家」把只有一個讀音的「迥」韻部的代表字,更改了韻母,讓唐朝到清朝的很多詩詞曲讀起來不押韻[2],這就好比是把小提琴強行卸掉兩根弦,然後命名其為「二胡」是一個意思。

三平尾與三仄尾:本詩「秋聲萬戶竹」,「萬戶竹」三個字都是仄聲,俗稱「三仄尾」。還有「三平尾」,比如:杜甫《夔州歌十絕句之七》:「東屯稻畦一百頃,北有澗水通青苗。晴浴狎鷗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其中「通青苗」是「三平尾」。十年前筆者曾花了幾天時間,將《全唐詩》幾乎查了一遍,到李商隱的章節部沒再查下去了,因為太多了;找到使用「三仄尾」或「三平尾」的詩接近五百例。筆者發現有的詩是故意這樣用的。比如,賀知章《曉發》五律:「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李商隱《落花》五律:「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等。

必須說明的是,在古代的科舉考試,試帖詩(近體詩)的寫作規則中,不允許使用「三仄尾」及「三平尾」的音律,以上所舉的詩例,都不是創作於科舉考試的場所。從南宋開始,就很少看到文人寫近體詩時使用「三仄尾」或「三平尾」。筆者寫近體詩也從來不用,因為筆者自我定位是在傳統文化的研究上才剛入門。對於初學者來說,守規律才有利於學習和提高。

那麼「三仄尾」及「三平尾」音律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在上一課讀了李白的《清平調(其一)》也知道了,唐詩也是配樂的歌詞;所以「三仄尾」及「三平尾」它們其實是配樂上的個人喜好(配樂的規則請參考筆者在第一課寫的前言)。比如本詩:「秋聲萬戶竹」,其中「秋聲」是兩個下平聲(對應商音),「萬」去聲(對應羽音);「戶」[3]古音讀上聲「虎」(對應了徵音),「竹」是入聲對應了角音。為了方便記譜,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七言詩都用四拍每小節;五言詩用三拍每小節。入聲字因為要切音,所以都跟著休止符。

(圖片由朝暉提供)

如果不用「三仄尾」,那麼「秋聲萬戶竹」有兩種寫法,詩意相同且都符合格律,「秋聲千戶竹」或「秋聲萬家竹」,那麼其唱法如下:

(圖片由朝暉提供)
(圖片由朝暉提供)

比較以上三種唱法,筆者也認為①唱法更好聽;如果只是誦讀,筆者更傾向於用③秋聲萬家竹。希望以上講解各位讀者能理解,有興趣有條件的讀者也可以給之前學過的唐詩配樂,如果家裡孩子有興趣學唐詩,那麼讀、唱結合,會記得更牢。另外,唐詩的誦讀和吟唱是很嚴謹的兩個系統;誦讀要講究四聲發音、格律、押韻等;吟唱要講究音準和節奏,不然如何讓樂器伴奏?

4.   閒居(其二) 宋‧

溪透桃源路,門連小華峰。
虹霓橫水檻,羽蓋偃岩松。
日月詩魂迥,煙霞道氣濃。
尋鍾呂去,世外從容。

創作背景: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賦閒在家的陸游從家鄉浙江紹興至湖南桃源縣遊歷,那裡風景秀麗的武陵山群峰疊翠,神祕清淨的老祖岩修竹分青。陸游的臨時居所就在老祖岩附近,傳說呂洞賓曾經在那修煉了很多年。

注釋:①虹霓:霓虹;彩虹。②水檻:水邊的欄杆。③羽蓋:原意指古時達官貴族乘坐的以鳥羽為飾的車蓋。本詩指樹頂的枝葉茂盛生長、延伸形如車蓋④偃(音演,上聲)本詩指倒伏,倒扣。「偃」字在先秦時期的典籍中經常看到,它的本義是「仰臥」,還可以表示「停止、止息」或「放倒、倒下」,如偃旗息鼓。⑤日月:本詩指每天每月。⑥詩魂:詩人的感悟、詩興。⑦迥:不同。⑧道氣:本詩指天地之間的祥和之氣。⑨鍾呂:鍾,鍾離權;複姓鍾離,名權。也有稱「漢鍾離」,八仙之一。呂,指呂洞賓,八仙之一。⑩世外:本詩指仙境。⑾從容:本義是指舉動自然、悠閒、不慌不忙。本詩指無拘束(交談)。

全詩釋義:「溪透桃源路,門連小華峰」大意,傳說通往世外桃源的那條路徑被一條溪水穿流而過,我的居所正門就對著一座蔥翠的小山峰。|「武陵山」更準確的說是武陵山脈,它由諸多大小山峰組成,橫穿好幾個省份。「華」在本詩中讀音「話」,表示草木茂盛。《康熙字典‧華》:「又《廣韻》草盛也。」「小華峰」指草木茂盛的小山峰。

「虹霓橫水檻,羽蓋偃岩松」大意,雨後的彩虹橫跨在水邊欄杆的天空上,岩石旁邊的松樹,樹頂枝葉如倒扣的車蓋。

「日月詩魂迥,煙霞道氣濃」大意,每天寫詩都有新的感悟,因為此處景色優美、祥和之氣濃郁。|「煙霞」顧名思義,「煙」指山嵐;「霞」指彩霞(包含朝霞與晚霞)。在古詩文中「煙霞」還可以比喻山水、山林、山光景色等。

「欲尋鍾呂去,世外說從容」大意,想去尋找鍾離權及呂洞賓,也只有在仙境中才能跟他們無拘束地交談。|不修行的人很難理解一名儒家修行者的心態。當修行到一個階段時,會感覺跟常人沒有共同語言,修行者想說的話常人聽不懂。而常人興致勃勃地講社會上的情愛、利益爭鬥的事情,修行者卻不愛聽。

因此陸游才會說,也只有鍾離權、呂洞賓等道家修行者,大家在一起才有話題可談,或者才能切磋各自的修行所得。

5.   觀王氏  宋‧王安

崔嵬相映重重,茅柴門在半峰。
想有幽人遺世事,臨青峭倚長松。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注釋:①雪圖:指王安石的友人王氏收藏的山水雪景畫作。②崔嵬(音催圍):陡峭的高山。③幽人:幽居之人;本詩指隱士。④世事:人世間的事情。⑤青峭(音俏,去聲):指生長著長青樹木的陡峭山峰。⑥長松:高大的松樹。古詩文的常用詞組。

全詩大意:連綿而陡峭的高山被大雪重重覆蓋,一座簡陋的柴門茅屋就蓋在半山腰間。這位隱士在人世間是否還有放不下的事情啊?怎麼在大雪天獨自登上陡峭的山崖上靠在松樹下發呆呢?

詩評:看圖或風景配詩,是一位詩人的基本技能,也是練習寫詩的方法之一。配畫詩最忌諱平鋪直敘,如果四句都是描寫雪景圖的畫面細節,那就落了俗套。但是雪景圖的畫面介紹又必不可少,所以王安石先用首聯十四個字讓我們腦海中有了一個清晰的畫面,這就是「詩中有畫」。末句「獨臨青峭倚長松」是人物畫面,但卻是與尾聯的上聯聯繫在一起;必須為畫中人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大雪天住在陋室都覺得冷,獨自到山崖上幹什麼?這就是「畫中有詩」,而且流露出的詩意只有修行的人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個人能獨自到山中隱居,那麼名、利肯定是拋開了,惟獨放不下的就是情!這個情有可能是愛情,也有可能是親情。如果一個人在愛情上曾經被狠狠地傷害過,隱居了還放不下,那真有可能在大雪天跑上山頂上發呆。

好的詩就是能讓人回味雋永,因為它不僅詞句優美,還包含了世情哲理。這首詩是不可多得的絕句精品,也是我們學習創作配畫詩的範例。

溪透桃源路,門連小華峰。虹霓橫水檻,羽蓋偃岩松。圖為清 黃鼎《倣古山水冊.學趙彥徵設色》。(公有領域)

6.   秋燕 宋‧賀鑄

梅梁巢已空,去此何從。
憚歸飛遠,冰霜爾容。
平平(仄)仄平(韻),(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創作背景:此詩創作於北宋元祐二年九月(公元1087年),詩的主標題是「和陳傳道秋日十詠(丁卯九月京師賦)」副標題才是「秋燕」。北宋的京師汴梁即今河南省開封市。賀鑄,北宋詩詞大家,出生於衛州(今河南省衛輝市)。他是宋太祖孝惠皇后賀氏的族孫,算是皇家的親戚,所以在年輕時入汴京,直接被授予右班殿直(九品殿前侍衛),因為不是走科舉選官路線,且賀鑄為人正直,不肯折節交權貴,所以一生都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賀鑄自稱其先祖是賀知章,而賀知章本是浙江杭州人,早年全家移居到浙江紹興鏡湖(慶湖)。所以賀鑄晚年亦退居杭州、紹興一帶,自號「慶湖遺老」。

注釋:①梅梁:本意是梅花樹木製作的房梁。「梅梁」作為古漢語的固定詞組,指會稽(今浙江紹興)夏禹廟的大梁或夏禹廟。據北宋《太平御覽》援引東漢‧應劭《風俗通》記載:「夏禹廟中有梅梁,忽一春生枝葉。」本詩用「梅梁」借指自己在紹興老家的房子。「巢已空」表面說「燕巢」,實際是說自己房子已經準備好了;或者說已經可以入住了。黃曆九月,汴京的燕子開始向南方遷移。②復:又。副詞。③冰霜:本詩借指當時朝廷不正的官場。④憚(音但,去聲):畏懼、害怕。④不爾:不如此、不這樣。「爾」古音讀「以,上聲」(《平水韻》上聲四紙),與粵語讀音相同。古詩文常用詞組。

全詩大意:南方的燕巢已經空出來了,除了離開這裡又能去哪呢?不要畏懼回家的路太遠,因為此處嚴冬的冰霜已經容不下你生存。

詩評:本詩是借詠秋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了對官場的厭倦。「梅梁」二字用的極巧妙,既表示燕子在梁上築巢;又借指自己的家鄉(浙江紹興);還比喻自己有辭官回鄉的想法;一語三關。

三、附註:

1. 《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大意:孔子在陳國有一段時間了,(想回魯國,找了個理由)說:「回去吧,回去吧!家鄉的那些年輕學子,志向遠大卻處事疏闊。對大道理解尚淺,穿鑿附會寫文章,不知道如何構思及潤色。」本文理解的難點在「斐然」及「裁」字。

根據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進取於大道,妄作穿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北宋·邢昺《論語》疏:「吾鄉黨之中,未學之小子等,進取大道,妄作穿鑿,斐然而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故我當歸以裁之耳,遂歸也。不即歸而言此者,恐人怪己,故托此為辭耳。」

「裁」指的是對文章的構思及潤色(裁制)。有一個成語「左思裁賦」。古詩文常用詞「裁詩」等,杜甫《江亭》:「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2. 從唐朝到清朝,用「迥」韻部押韻的古體詩不勝枚舉,筆者只舉兩例:

①(唐‧霍總)樓望

樓高九華近,極目望峰頂。
雲破松風寒,路濃山色迥。
古剎軒層檐,白水浮小艇。
願結一間茅,歸來就丹鼎。

②(清末至民國‧黃浚)題邵潭秋虎丘修禊圖

山塘唯宜秋,此語吾最肯。
一城叢桂香,幾醉又淒醒。
劍池雖荒寒,殘塔尚秀挺。
君能主佳盟,祓此憂患迥。
豈須邀蛾眉,用意已嫇奵。
前年展重陽,層軒吾賭茗。
山川氣未衰,雁邊翠猶熲。
至今雙攜夢,宛宛逐煙艇。
張生圖殊工,逢辰樂難並。
何當陪吟屐,憑高摩石鼎。

所有的押韻字都在「迥」韻部裡,第②首,其中「肯」的古音讀「苦等切keng3」。「並」在《平水韻》中有四個讀音,本詩讀「部迥切bing3」。「茗」的古音一直讀上聲「ming3」。如果「迥」字讀成「jiong3」,那屬於「二腫」韻部的字,本詩就不押韻了。也就是從北宋至清末,「迥」這個字的讀音都是「戶頃切hing3」。

這是古人寫詩押韻的習慣或判定規則。平聲韻也一樣,比如《平水韻》下平八庚中,「城、羹(geng1)」與「情、卿(qing1)」同韻部,可以押韻。但上述四個字都不能跟一東(東、中、紅、空kong1)的字押韻,當鄰韻都不行。

3.戶:《康熙字典·戶》:「《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祜。(麌韻)」這是上聲七麌中的字,「戶、祜」都讀上聲「虎」。現在普通話改成了去聲,在不影響平仄、押韻的時候讀去聲也行。但配樂時,本為上聲的字,都配徵音。@*#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一系列教材主要是教五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用古漢語的四聲誦讀古典近體詩,學習過程中熟悉格律並嘗試近體詩創作。要學好中文,從小就應該偏向於文言文教學,古人的思維方式及古漢語的構詞法,跟現代人的觀念不一樣。文言文能學好,白話文不用教都會。
  • 沿對革,異對同; 白叟對黃童。 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 顏巷陋,阮途窮; 冀北對遼東。 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 押「一東」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 》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 這首詩可以說是白居易的人生感悟,雖久寄官場,卻能保持一顆純真的心態。一位儒家的修行者,雖然有情在,但只要不被人情所牽絆,就能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開心地生活及修行。
  • 常人寫詩一般都說「春風相送」或「借春風」如何如何,而李白寫詩不拘一格,掛帆秋風,輕舟東下。明‧敖英《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掛」字最得趣。
  • 「秋」與「冬」均為平聲,原則上不能相對,但在一些律句中,如果那個位置是可平可仄,就可以對仗使用,這種例句在古典近體詩中有很多。比如,唐‧白居易《歲晚旅望》:「萬物秋霜能壞色,四時冬日最凋年。」北宋‧蘇軾《雪夜獨宿柏仙庵》:「稍壓冬溫聊得健,未濡秋旱若為耕。」南宋‧陸游《秋晚村舍雜詠二首其一》:「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以上對仗例句中,平仄格律都沒有問題。
  • 芍藥 唐‧韓愈 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籠。 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 這首詩高妙之處在於先描述了芍藥的美,然後讓自己和讀者都嚇了一跳,不著痕跡地稱讚了皇宮的夜色美景。大唐的皇宮確實美如仙宮。韓愈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寫詩常常能出人意表。
  • 杜甫《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孤城返照紅將斂,近市浮煙翠且重。」「翠綠」本來象徵著生命及生長,可是它們卻被當前的浮煙霧霾重重阻隔,看不到前景。這是詩聖遣詞造句的絕妙之處,意在言外。頷聯兩句均隱喻了杜甫對當時局勢看不到前景的擔憂。
  • 那一天正值四株牡丹花同時盛開,唐玄宗騎名駒照夜白、楊貴婦乘步輦,一起來到沉香亭賞花。唐玄宗令人在梨園樂隊中選最優秀的樂手入宮,選定十六種樂器合奏。李龜年是當時大唐最好的歌手,他手持檀板,站在樂隊前,正準備唱歌。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怎麼能用舊的樂詞呢?」令李龜年持金花箋詔李白入宮,並寫《清平調》三首歌詞。
  • 鳳有高梧鶴有松,偶來江外寄行蹤。 花枝滿院空啼鳥,塵榻無人憶臥龍。 心想夜閒唯足夢,眼看春盡不相逢。 何時最是思君處,月入斜窗曉寺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