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4A)

作者:朝暉
唐詩二首(圖片由朝暉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33
【字號】    
   標籤: tags:

第四課

一、馮婦虎,葉公龍。(二冬)(選自《聲律啟蒙》)

 
春對夏,秋對冬。
暮鼓對晨鐘。
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
馮婦虎,公龍。
對鳴蛩。
銜泥雙紫燕,課幾黃蜂。
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嶺雲橫,迢遞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二危峰。(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 「秋」與「冬」均為平聲,原則上不能相對,但在一些律句中,如果那個位置是可平可仄,就可以對仗使用,這種例句在古典近體詩中有很多。比如,唐‧白居易《歲晚旅望》:「萬物秋霜能壞色,四時冬日最凋年。」北宋‧蘇軾《雪夜獨宿柏仙庵》:「稍壓冬溫聊得健,未濡秋旱若為耕。」南宋‧陸游《秋晚村舍雜詠二首其一》:「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以上對仗例句中,平仄格律都沒有問題。

2. 暮鼓對晨鐘:也有寫成「暮鼓朝鐘」;古代佛寺中晚擊鼓、早撞鐘,以報時間,並勸人精進修行。宋‧蘇軾《書雙竹湛師房》:「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3. 馮婦虎:馮婦(男性)搏虎的故事出自《孟子‧盡心下》[1]。

4. 葉公龍:成語「葉公好龍」的故事出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五》[2]

5. 鳴蛩:蟋蟀。「蛩」讀音「窮」。宋‧薛師董《後秋風》:「好句不曾書落葉,孤燈長自守鳴蛩。」

6. 紫燕:本文指燕子的一種。①也稱越燕。體形小而多聲,頷下紫色,營巢於門楣之上,分布於江南。唐‧杜甫《柳邊》:「紫燕時翻翼,黃鸝不露身。」

②指古代駿馬名。據西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浮雲、一名赤電、一名絕群、一名逸驃、一名紫燕騮、一名綠螭驄、一名龍子、一名麟駒、一名絕塵,號為九逸。」③泛指駿馬。西晉‧張華《遊獵篇》:「戎車方四牡,文軒馭紫燕。」唐‧李嶠《馬》:「蒼龍遙逐日,紫燕迥追風。」具體要看詩文中上下文字的描寫。

7. 課蜜:採蜜。南宋‧戴復古《春盡日》:「花殘蜂課蜜,林茂鳥安巢。」黃蜂:蜂類昆蟲的一種,通稱「馬蜂」;也稱為黃蜂、胡蜂。元‧耶律楚材《河中遊西園四首其二》:「銜泥紫燕先迎客,偷蕊黃蜂遠趁人。」

8. 恰恰:本文指象聲詞;①形容鶯啼聲。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詩之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②正好。唐‧鄭損《星精石》詩:「孤岩恰恰容堂構,可愛江南釋子園。」③融和貌。唐‧白居易《遊悟真寺》詩:「欒櫨與戶牖,恰恰金碧繁。」④用心貌。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十:「恰恰,用心也。」

9. 雍雍:①本文指鳥的和鳴聲。出自《詩經‧邶風‧匏有苦葉》:「雍雍鳴雁,旭日始旦。」

②聲音和諧。《禮記‧少儀》:「鸞和之美,肅肅雍雍。」漢‧蔡邕《祖餞祝》:「鸞鳴雍雍,四牡彭彭,君既升輿,道路開張。」王闓運《上征賦》:「明執轡而虔恭,鈴雍雍而徐動。」③和洽貌;和樂貌。《漢書‧王莽傳上》:「是以四海雍雍,萬國慕義,蠻夷殊俗,不召自至。」宋‧葉適《北齋》詩之一:「友朋坐雍雍,燕雀鳴草草。」④猶雍容,從容大方。《太平廣記》卷四四引唐‧薛漁思《河東記》:「既及弱冠,儀形甚都,舉止雍雍,可為人表。」

10. 秦嶺:山名。又名秦山、終南山,位於今陝西省境內。唐‧張繼《華清宮》:「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迢遞:遙遠貌。唐‧姚合《送李侍御過夏州》:「迢遞河邊路,蒼茫塞上城。」

11. 巫山:山名。在四川、湖北兩省邊境。北與大巴山相連,形如「巫」字,故名。長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峽。唐‧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雲雨巫山暗,蕙蘭湘水清。」|雨洗:經過雨淋(山川花草等)。北宋‧梅堯臣《寄送許待制知越州》:「雲歸秦望山頭靜,雨洗若耶溪上涼。」

12. 嵯峨:形容山高峻貌。北宋‧梅堯臣《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學士》:「嵯峨嵩色雲常在,窈窕宮牆草又侵。」十二危峰:巫山之上,群峰迭起,相傳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二峰。危,高。唐‧李白《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裡。」唐‧李端《巫山高》:「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

二、六首押「二冬」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1. 無題(其一) 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蹤,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啼難喚,書被催成未濃。
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蓬山萬重。

背景故事: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商隱作為桂林刺史鄭亞的幕僚,與鄭亞一道遠赴桂林上任,這一組「無題」詩共四首寫於桂林。李商隱跟妻子王氏的感情很深,有很多愛情詩寫給自己的妻子。李商隱的家屬住在洛陽,唐朝的地方官員及家屬可以通過官方驛站的渠道寄家書,而洛陽是唐朝的第二大政商中心,有專人處理各種文書及官員的家書。所以在和平時期,書信往來還是很方便的。只是驛史要幾天才出發一次,也知道李商隱每次都要寄信回洛陽給自己的妻子,所以常常來催促,「書被催成墨未濃」說的正是這種情形。

注釋:①絕蹤:杳無蹤跡。②五更鐘:古代將黃昏到拂曉分為五個時段,一更(也稱一鼓)為晚上七點至九點;二更(二鼓)為晚上九點至晚上十一點;三更(三鼓)為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四更(四鼓)為凌晨一點至凌晨三點;五更(五鼓)為凌晨三點至清晨五點。邊塞用鼓聲報更,一更一鼓,五更五鼓,亦稱戍鼓。在和平時期,非邊塞的大城,如西京長安城、東京洛陽城,外城有鐘樓,一更一撞鐘。皇宮內城不撞鐘不擊鼓,而是由專人給各值班部門送更籌(曉籌、曉箭),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③遠別:離別到很遠的地方去;或形容離別的兩處相距遙遠。從廣西桂林到河南洛陽,按過去的路程算,至少也相距八千里。④金翡翠:繡有金色翡翠鳥的燈罩,圓柱形的燈罩我們正面只能看到一半,所以說「半籠」。⑤麝熏:用麝香粉為主材調配並製作的篆香或線香薰香。⑥繡芙蓉:繡有荷花的紗帳(俗稱蚊帳)。「微度」指香氣透過紗帳。⑦劉郎:據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劉晨、阮肇入山採藥,迷路找不到出山的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還鄉。後疑是誤入仙境,再上山已經找不到通往仙境的路。⑧蓬山:原意指仙山或海外的蓬萊仙島。本詩第一個「蓬山」指劉郎所到過的仙境。第二個「蓬山」指作者在洛陽的家,這樣等於是把自己的妻子比作仙境中的仙女。⑨「更隔蓬山一萬重」言外之意是說,劉郞進入的那個仙境,就在他家附近的山上。即使這樣,為了與仙女重聚,他都恨仙境離自己太遠。更何況你我遠隔萬重山水,對你的思念綿綿無絕期。

讀音說明:①翡翠,兩個字古音都讀去聲(費脆)。《康熙字典‧翡》:「《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費。(未韻)」②微度:「度」本詩詞義與「渡」同,所以讀去聲「渡」。|「度」還有一個詞意是指「揣度、裁度、審度」這時候原本古音讀入聲「托」,《康熙字典‧度》:「又《廣韻》徒落切,音鐸。(藥韻)」筆者依據的是反切注音,其實「鐸」的古音也是「托」。《康熙字典‧鐸》:「《唐韻》待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度。(藥韻)」從唐朝到明朝的反切注音都是「托(入聲)」。考慮到現代人的習慣以及只要讀成入聲,它配樂時都對應角音,韻母相同不妨礙押韻,所以當「度」的字義是「揣度」時,我們都讀「奪(入聲)」。

全詩大意:你在書信中說要來看我,那只不過是在安慰我罷了(來是空言),而我回去長安或洛陽也遙遙無期(去絕蹤)。月兒西斜,遠處鐘樓傳來五更鐘的聲音(言外之意,經常因為思念而徹夜未眠)。遠別之夢深啊,啼鳥都喚不醒。驛史(趕著出發)催促我寫信,以至於信寫好後墨跡不濃。(場景切換到洛陽王氏的閨房)蠟燭透過金翡翠的燈罩,映照著你的面容;麝香的篆煙啊,透過芙蓉紗帳又穿越了空間,連接著我們彼此的思念。仙境就在劉晨家附近,劉晨都覺得仙境離自己太遠。更何況我與你遠隔萬水千山的距離啊!

詩評:此詩句句深情卻無一個「情」字。因為相距太遠,所以作者每天都祈求能與自己的妻子在夢中相會(夢為遠別),而「啼難喚」三字把思念之情寫到了極致。頸聯更是將場景切換到自己洛陽的家中,「蠟照」句言外之意是說,妻子這時候也是在思念自己吧。「麝熏」句言外之意是說,妻子點上篆香,吹熄蠟燭,希望能與自己在夢中相會。或許是真正的詩人才能理解李商隱想要表達什麼吧,蘇軾在宋詞《南鄉子‧集句》中化用了李商隱的句子:「蠟燭半籠金翡翠,更闌(一語雙關,更深夜殘;或因思念而情緒更消沉)。繡被焚香獨自眠。」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不僅被後人用來表達對遠方愛人的思念之情,還由此派生出了其它經典詩句,例如北宋‧賀鑄《烏啼月》詞:「重牆未抵蓬山遠,卻恨畫樓低。」元末明初‧楊基《寓江寧村居》詩:「相思未信蓬山遠,只隔江東一片雲。」

2. 喜見外弟又言 唐‧李

年離亂後,長大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舊容。
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注釋:①外弟:表弟。李益的姑表兄弟。②離亂:指安史之亂(公元755年12月至公元763年2月),這場動亂結束時,李益才十六歲。③滄海事:比喻離別後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李益出身隴西李氏名門望族;二十一歲進士及第,官至禮部尚書退休。據《舊唐書‧李益傳》記載:「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為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詞。」古人特別重親情,隴西李氏家族很龐大,所以李益與表弟之間相關的親戚很多,倆人相談甚歡,忘了時辰。④暮天鐘:附近寺院敲的晚鐘。暮天即傍晚。⑤巴陵道:指通往巴陵郡(今湖南省岳陽市)的道路。

全詩大意:經過十年戰亂的流離失所,彼此都長大了,今天才意外相逢。問起貴姓,驚疑是第一次見面,可是說起名字才想起表弟原來的樣子。分別這麼多年來,家族的親友遭遇了很多變故,逐一道來,都說完附近寺廟的晚鐘也響了。明天您又要趕路前往巴陵郡,隨著您的漸漸遠去,蕭瑟的秋山逐漸阻隔,如我的憂愁不知又要增加了多少重。

古人詩評:①宋‧范晞文《對床夜語》:「馬上相逢久,人中欲認難(唐‧郎士元)」,「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唐‧司空曙)」;皆詩人會故人詩也。久別倏逢之意,宛然在目,想而味之,情融神會,殆如直述(如平鋪直述,但又言簡意賅。「殆」副詞,大概,幾乎)。前輩謂唐人行旅聚散之作,最能感動人意,信非虛語。②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李益曰:「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則情尤深,語尤愴(悲傷),讀之幾於淚不能收。③清‧沈德潛《唐詩別裁》:一氣旋折,中唐(唐朝中葉)詩中僅見者。

三、附註:

1. 《孟子‧盡心下》:「齊飢。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殆不可復?』孟子曰:『是為馮婦也。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譯文:齊國正在遭受饑荒,(孟子的弟子)陳臻說:「國內百姓都以為你會再次勸說齊王打開棠邑的糧倉救濟災民,你大概不會再這樣做了吧?」

孟子說:「這與馮婦遇到的情況相同。晉國有個人叫馮婦的人,善於與虎博鬥,後來成為很善良的讀書人(不再隨便去野外殺老虎)。一次他乘車經過郊外,見很多人在追逐一隻老虎。老虎憑藉著角落抵抗,沒有人敢靠近。眾人看見馮婦來了,便跑上去迎接。馮婦撩起袖子,露出胳膊跳下車,大家都很高興。只有讀書的人譏笑他。」
——–
筆者在上課時提了以下問題:

①看到有人掉到水裡了,我們是先救人?還是先調查這個人是第幾次掉水裡了?或者調查一下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②消防部門接到火警電話後,是先出警救火?還是先調查一下那座樓是第幾次著火了,那座樓裡住了多少好人或壞人?

小朋友的回答是:「救人排第一,沒有選擇。」筆者不敢代替孟子去回答問題,所以只能留下問題供讀者思考。因為佛家修善,儒家修仁,只有發自內心地去做才算數。

2. 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衣帶鉤,器具上都刻著龍,屋子內外都雕刻著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來到葉公的住所,龍頭搭在窗台上探看,龍尾伸到了廳堂裡。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被嚇的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茫然無措。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曉色猶存千里夢,春寒未冷兩鄉心。 已同玉露邀良會,先借祥煙寄好音。
  • 唐詩中格律詩的對仗句子,巧妙地運用了古漢語詞組的構詞法和平仄讀音,自格律詩在唐代出現後,古人創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對句,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值得我們代代相傳及誦讀。
  • 滄桑閱盡人間事,歲月消磨壁上痕。 寂寂青山繞村落,年年濁酒話寒溫。
  • 繽紛無數地,錯落幾多時。 門外紅山果,亭前白雪枝。 孤寒如自怨,寂寞訴伊誰? 寧抱冰霜老,不為蒲柳姿。
  • 欲同花語莫相違,一路尋芳近翠微。 晴雨偏宜秋草瘦,賞心最是稻粱肥。
  • 這一系列教材主要是教五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用古漢語的四聲誦讀古典近體詩,學習過程中熟悉格律並嘗試近體詩創作。要學好中文,從小就應該偏向於文言文教學,古人的思維方式及古漢語的構詞法,跟現代人的觀念不一樣。文言文能學好,白話文不用教都會。
  • 沿對革,異對同; 白叟對黃童。 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 顏巷陋,阮途窮; 冀北對遼東。 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 押「一東」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 》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 這首詩可以說是白居易的人生感悟,雖久寄官場,卻能保持一顆純真的心態。一位儒家的修行者,雖然有情在,但只要不被人情所牽絆,就能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開心地生活及修行。
  • 常人寫詩一般都說「春風相送」或「借春風」如何如何,而李白寫詩不拘一格,掛帆秋風,輕舟東下。明‧敖英《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掛」字最得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