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3B)

作者:朝暉
唐詩二首(圖片由朝暉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二、六首押「一東」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4. 秋下荊門 唐‧李

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剡中。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李白在24歲時(公元725年)寫的,這一年他首次離開西蜀之地,向東行進,開始遊歷天下,第一站就是荊門山。

注釋:①荊門:荊門山,湖北省宜昌市南。東接漢江,西鄰汎水。②布帆無恙:表示旅途平安。典故請見附註[1]③鱸魚鱠(音快,去聲):可作為思鄉回歸之典;本詩比喻江南美食,典故見附註[2]。④剡中:剡縣(今浙江省嵊州市),天姥山、剡溪也在那一帶。「剡」字的讀音,從唐朝到清朝,官方韻書或字典的讀音均為上聲「演」。《康熙字典‧剡》:「《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以冉切,音琰。(儉韻)《說文》銳利也。從刀,炎聲。」

全詩大意:秋霜搖落了荊門山沿江一帶的樹葉,樹木只剩空枝。幸喜秋風順流相送,一路舟行平安。此次去江東可不是為了品嘗鱸魚鱠等美食,主要是自己喜愛剡中的山水,去天姥山與剡溪一帶遊歷。

詩評:常人寫詩一般都說「春風相送」或「借春風」如何如何,而李白寫詩不拘一格,掛帆秋風,輕舟東下。明‧敖英《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掛」字最得趣。徐子擴曰:閒適。|明‧李攀龍《唐詩訓解》:霜落則木葉俱盡,故云「空」。於此時而掛帆來遊,豈欲以鱸自高耶?所以入剡中者,愛此名山耳。|《唐宋詩醇》:輕秀。運古入化,絕妙好辭。|清‧李鍈《詩法易簡錄》:首句寫荊門,用「霜落」、「樹空」等字,已為次句「秋風」通氣。次句寫舟下,趁便嵌入「掛秋風」字,暗引起第三句「鱸魚膾」意來。第三句即以「此行」承住上二句,以「不為鱸魚膾」五字翻用張翰事,以生出第四句來,托興名山,用意微蜿。|清‧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清景幽情,自然深出,若著一點俗思,作不得亦讀不得。此等句點撥入神,筆端真有造化。

5. 遊原 唐‧杜

長空澹澹孤鳥,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五陵無樹起秋風。

注釋:①樂遊原:在古詩文中也稱「樂遊苑」,古苑名。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郊。本為秦時的宜春苑,漢宣帝時改建樂遊苑。唐朝時,為長安士女遊賞及懷古之處。②澹澹:廣漠貌。③銷沉:也可以用「消沉」;謂衰退沒落。④看取:取,作助詞,無義;也就是用語氣助詞來加強「看」眼前情景的效果,很值得我們將來詩詞創作中借用。這是唐朝才出現的一個流行詞彙,唐朝以前的詩文中沒有。例如,孟浩然的名句:「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白居易:「莫問別來多少苦,低頭看取白髭鬚。」蘇軾《西江月》宋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⑤事業:本詩指的是基業、功業;「何事業」即「何等的基業」。⑥五陵: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縣的合稱。均在渭水北岸;今陝西省咸陽市附近。為西漢五個皇帝陵墓所在地。漢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輒遷徙四方富豪及外戚於此居住,令供奉園陵,稱為陵縣。《漢書‧遊俠傳‧原涉》:「郡國諸豪及長安五陵諸為氣節者,皆歸慕之。」

全詩大意:長空廣漠恬靜,遠處有孤鳥出沒(一片寂寞荒野景象)。萬古以來,繁華與蕭條,彷彿都在此類景色中演變。想當年西漢朝廷何等的基業,五陵世家何等的繁榮,再看看如今五陵故址這一片寂寞荒野,連樹木都沒有一棵,又如何讓秋風光顧?

古人詩評:①明‧高棅《唐詩品匯》評曰:漢家基業之廣大為何如,今日登原一望,五陵變為荒田墅草,無樹木可以起秋風矣。盛衰無常,廢興有時,有天下者觀此,亦可以慄慄(音利,畏懼貌)危懼。

②清‧施補華《峴傭說詩》評曰:小杜「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是加一倍寫法。陵樹秋風,已覺悽慘,況無樹耶?用意用筆甚曲。

6.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講評:這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詞意不須要注釋,筆者直接講解。近現代的一些「文人」曾爭論這「桂花」不是秋天開花嗎?怎麼春天的山谷中也有桂花?然後得出個結論:「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這其實是在誤導讀者。

我們都知道王維一直有打坐修行的習慣,《過香積寺》:「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這是說在山中打坐,靜觀木槿花(朝開暮落)。打坐時要達到好的效果,首先必須入靜。有的門派教人打坐時念佛號入靜;有的門派教人靜觀某事物入靜,等等。

「人閒桂花落」其實是一個詞意的倒裝句,「閒」在古漢語中有「靜」的意思。這一句的大意是,秋天打坐的時候,靜觀桂花飄落(桂花落),人很容易入靜(人閒)。這一句格律是「平平仄平仄」的特殊平仄格式,第二字只可用平聲,所以用「閒」而不用「靜」。

「夜靜春山空」大意是,寧靜的夜晚,在春季的山谷中打坐,思想中的雜念很容易被清空。所以這兩句是兩個不同時空的畫面。王維在敘說兩個不同季節,不同場景打坐修行的感受。「靜」古音讀「景jing3,上聲」,它屬《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

「月出驚山鳥」這句又怎麼理解呢?我們都知道,動物在很多方面的感知能力遠遠超過常人;當月亮被雲層遮擋,整個山區漆黑一片,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突然間月亮從雲層中露出,月亮的清輝普照大地,這時候整個空間的能量場突然發生了變化,我們人感受不到,但是在樹上棲息的鳥兒卻能夠感受到能量突變產生的波動,因此被驚起。這種現象古代的詩人都有描述過,比如,北宋‧佛印禪師(蘇軾好友)《遊雲門》:「月明山鳥亂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戶。」宋‧程俱:「空山月出棲鳥驚,濺濺暗溜山間鳴。」元‧廖大圭:「月出照我牖,獨聞林鳥鳴。」明‧王紱:「月驚棲鳥爭喧樹,風約流螢直到檐。」等等。

「時鳴春澗中」大意是,被驚起的宿鳥時不時在澗邊啼叫。因為是「春澗」,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王維看到「月出驚山鳥」這種現象的時候是春天。

詩評:這首詩起句即用對仗,讀起來特別優美,將兩個不同季節的場景放在一起對比,更顯得畫面感清晰。難怪蘇東坡稱讚王維的作品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關煙雨圖〉》)」

古人詩評:①清‧李鍈《詩法易簡錄》:鳥鳴,動機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於其前,然後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於筆墨之外。一片化機,非復人力可到。

②清‧徐增《而庵說唐詩》:「夜靜春山空」,右丞(王維)精於禪理,其詩皆合聖教,有此五個字,可不必更讀十二部經矣。「時鳴春澗中」,夫鳥與澗同在春山之中,月既驚鳥,鳥亦驚澗,鳥鳴在樹,聲卻在澗,純是化工,非人為可及也。

三、附註:

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作殷荊州佐,請假還東。爾時例不給布颿,顧苦求之,乃得發。至破冢,遭風大敗。作箋與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颿無恙。」

譯文:顧愷之在荊州刺史殷仲堪手下做幕僚,有一次請假回會稽無錫。當時按例公家不提供布製船帆的。顧愷之苦苦懇求,才借得一領,順利出發。船行到破冢時,遇到風浪,船帆破了。於是寫信給殷,說:「地名叫『破冢』,我真的破冢而出。好在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2. 《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譯文:(西晉)張翰調任齊王(司馬冏)的東曹屬官,在洛陽,他看見秋風起了,便想吃老家吳中的菰菜羹和鱸魚膾,說道:「人生可貴的是能夠順心罷了,怎麼能遠離家鄉到幾千里外做官,為追求名聲和爵位呢!」於是坐上車就南歸了。不久齊王敗死,當時人們都認為他能見微知著。 @*#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夜歌》這首詩大約創作於韓愈正式擔任國子博士。韓愈從貞元二年出道,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失敗,遭遇多坎坷。
  • 曉色猶存千里夢,春寒未冷兩鄉心。 已同玉露邀良會,先借祥煙寄好音。
  • 唐詩中格律詩的對仗句子,巧妙地運用了古漢語詞組的構詞法和平仄讀音,自格律詩在唐代出現後,古人創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對句,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值得我們代代相傳及誦讀。
  • 滄桑閱盡人間事,歲月消磨壁上痕。 寂寂青山繞村落,年年濁酒話寒溫。
  • 繽紛無數地,錯落幾多時。 門外紅山果,亭前白雪枝。 孤寒如自怨,寂寞訴伊誰? 寧抱冰霜老,不為蒲柳姿。
  • 欲同花語莫相違,一路尋芳近翠微。 晴雨偏宜秋草瘦,賞心最是稻粱肥。
  • 這一系列教材主要是教五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用古漢語的四聲誦讀古典近體詩,學習過程中熟悉格律並嘗試近體詩創作。要學好中文,從小就應該偏向於文言文教學,古人的思維方式及古漢語的構詞法,跟現代人的觀念不一樣。文言文能學好,白話文不用教都會。
  • 沿對革,異對同; 白叟對黃童。 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 顏巷陋,阮途窮; 冀北對遼東。 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 押「一東」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 》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 這首詩可以說是白居易的人生感悟,雖久寄官場,卻能保持一顆純真的心態。一位儒家的修行者,雖然有情在,但只要不被人情所牽絆,就能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開心地生活及修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