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5B)

作者:朝暉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圖為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4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第五課

二、六首押「二冬」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3. 過香 唐‧王維

 知香寺,數里雲峰。
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日色冷青松。
暮空潭,安禪制龍。

注釋:①香積寺: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北郊。唐高宗永隆二年建(公元681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改為開利寺。現又改回原來的名稱。本詩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初冬,這一年王維隨長安薦福寺的道光禪師學習佛教的一些修行方法,此行是經道光禪師推薦,第一次去香積寺參觀。②雲峰:雲霧繚繞的山峰。③咽(音夜,入聲):幽咽。形容聲音低沉、輕微。可用於形容溪水聲或哽咽的哭泣聲。④危石:高大的岩石(剛好在溪水中央,故流水聲到此處有變化)。⑤薄暮: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⑥日色:日光。⑦空潭:清澈的潭水。⑧曲:幽深僻靜之處。⑨安禪:打坐入定。⑩毒龍:比喻常人的執著。

全詩大意:不知道前往香積寺的路徑(只能憑感覺走),走了數里後就發現自己進入了雲霧繚繞的山峰。這裡古樹森森卻沒有看到任何人徑,可是,又聽到深山寺院的鐘聲不知從何處傳來。前面的溪流中有一塊高大的石頭,溪水聲在這裡顯得幽咽,寒冷的初冬,日色照在青松上。傍晚時分,我在一處清澈幽靜的潭水邊上,打坐修行,要把執著心去掉,讓心靜下來。(言外之意,到傍晚了還沒找到香積寺,是不是我太執著於去香積寺呀!)

古人詩評:①清黃生《唐詩摘鈔》:幽處見奇,老中見秀,章法、句法、字法皆極渾渾(渾厚純樸),五律無上神品。

②清王士禎《唐賢三昧集箋注》:「不知」字玄妙,模寫(形容照原樣描繪)幽深處。又云:三四(句)甚是淺易(表面意思簡單易理解),甚是深處(卻直達人心深處),字法(詞組可效法)。五六(句)即景,襯貼荒(荒古)深意。

③清巢父抄本《唐詩從繩》:此尾聯寓意格也。起用「不知」二字,便是往時未到,今日方過,幽賞勝情,得未曾有,俱寓此二字內。中二聯(頷聯及頸聯)寫景,分途中、本寺。五六是「危石」邊「泉聲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裝句。通篇從「過」字著畫。

近體詩倒裝句學習:「日色冷青松」是一個倒裝句,詞意順序是,冷(寒冷的初冬),日色(日光)、青松。大意是,寒冷的初冬,日光照在青松上。此句的格律:仄仄仄平平(韻),既要與上聯對仗,又考慮押韻,所以只能倒裝。我們再看一個句子,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韻)。」這兩句的大意是,退朝的時候,滿袖帶著香氣從大殿中出來;到中書省揮毫寫詩,字字都是珠玉(這是稱讚賈至的詩寫的好)。其中「詩成珠玉在揮毫」是「揮毫詩成字珠玉」的倒裝句,也就是在格律,對仗,押韻這些規律的限制下,用了倒裝句。所以,在遵守格律、押韻等規則的前提下,單字、詞組可以任意倒裝。

「春風拂檻」想其綽約,「露華濃」想其芳豔,脫胎烘染,化工筆也。圖為清 惲壽平《牡丹》扇頁。(公有領域)

 

 4. 清平調(其一) 唐‧李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檻露華濃。
非群山頭見,會向瑤台下逢。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背景故事:據《全唐詩》題註記載[1],(譯文)唐玄宗天寶中期,李白在翰林院供職。那時期大唐皇宮開始重視牡丹花,並引進了四株名貴的牡丹花品種,花色分別是純色的紅、紫、淺紅、純白,並移植在興慶池東面小島的沉香亭邊。

那一天正值四株牡丹花同時盛開,唐玄宗騎名駒照夜白、楊貴婦乘步輦,一起來到沉香亭賞花。唐玄宗令人在梨園樂隊中選最優秀的樂手入宮,選定十六種樂器合奏(每種樂器配置的人數未知)。李龜年是當時大唐最好的歌手,他手持檀板,站在樂隊前,正準備唱歌。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怎麼能用舊的樂詞呢?」令李龜年持金花箋詔李白入宮,並寫《清平調》(此曲為唐玄宗命名)三首歌詞。李白接旨時宿醉未醒,被人抬入宮,到現場後很快就將歌詞寫好。李龜年用新詞唱歌時,楊貴妃先喝了用七寶杯裝的鵝梨汁,又淺嘗了涼州葡萄酒,很高興地聽著唱歌,興致甚濃。唐玄宗調玉笛加入樂隊配曲,並在每一遍換歌詞時,用玉笛的延長音使樂曲更柔和。曲罷,楊貴妃乾杯後,兩次持繡巾拜謝唐玄宗。唐玄宗自此才開始關注李白,並認為他與其他翰林學士不同。

全詩大意:用雲來想像她(楊貴妃)穿的衣裳,用牡丹花來想像她的容顏。她的氣質天成,有如沉香亭欄杆外那些盛開的牡丹花,沐浴在早晨的清露中。像楊貴妃這樣的氣質容顏,要麼是在仙界中的群玉山頭遇見,要麼是在王母娘娘的月下瑤台才可能相逢。

讀音說明:裳,唐朝的官方讀音「商」;宋、元、明、清官方讀音「常」。《康熙字典裳》:「《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音常。(陽韻)」我們也讀「常」。

古人詩評:清黃叔燦《唐詩箋注》:此首詠太真,著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卻映花說,是「想」之魂。「春風拂檻」想其綽約,「露華濃」想其芳豔,脫胎烘染,化工筆也。

5. 送人 唐‧杜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關山幾萬重。
明鏡半邊釵股,此生何處相逢?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注釋:①鴛鴦帳:繡有鴛鴦的錦帳,用於防蚊蟲,古代夫妻的寢具。②芙蓉:本詩指被面繡有荷花的被子。③關山:關隘山嶺。④幾萬重:比喻(夫妻相隔)很遠的距離。「幾萬」是個虛數,為了加強語氣。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白髮三千丈」也一樣,「三千」表示很多,為了加強語氣。這也是唐詩創作的一種修辭手法,值得我們學習及借鑑。⑤明鏡:古代士大夫、王公貴族之家女子梳妝用的銅鏡。有一種圓形銅鏡可對半摺疊,便於收納入梳妝盒中。還可拆卸成兩半,稱「破鏡」。古代感情很深的夫妻,當丈夫要與妻子遠別時,妻子為了表達對丈夫的忠貞,會將明鏡破開,夫妻各執一半,以期將來破鏡重圓。另一個用意是,明鏡只剩一半,女子無法正常梳妝,表示從離別的那天起素顏不打扮,因為「女為悅己者容(女子為愛自己的人兒梳妝打扮)」。⑥釵:金釵。婦女插於髮髻的金製首飾,由兩股合製而成。「釵一股」是說將完整的金釵分開,夫妻各執一股。⑦「此生何處不相逢」是一種無奈,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期盼吧。

題材說明:本詩是杜牧以女子的口吻寫的一首詩,這種創作方式在唐代很流行,比如李白的《江夏行》、《長相思》,白居易的《長相思閨怨》等都是以女子的口吻寫的詩。這名女子的丈夫要去從軍,並到萬里之外的邊關抵禦外敵,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女子送丈夫離開家,到晚上了才躲在鴛鴦帳中哭泣,可能是怕被家中的孩子或公婆聽到,也怕影響他們休息。

全詩大意:掛著鴛鴦錦帳的床鋪,她在芙蓉棉被中哭泣;因為丈夫去往遠隔萬里之外的邊關從軍。那破開的銅鏡,分開的金釵,這輩子在哪裡不能相遇呢?(言外之意,只能時常在夢裡相遇,因為夢中相遇的地點常常會不一樣。)

詩評:第一句「暖」字用的很巧妙,既照應了平仄,又告之讀者被子裡有人(有溫度),還大致點出了天氣情況,是天寒的時節。因為只有這個時段須要蓋棉被。第四句的「何處」讓人有一種悲壯的感覺;在杜牧創作此詩的年代(公元842年前後),永定河(也稱無定河、桑乾)上游與吐蕃及回紇接壤的邊關戰事頻繁。有時候幾個營的士兵出去打仗,回來的還不到一半人。唐許渾《塞下》:「夜戰桑乾北,秦兵(唐兵)半不歸。」所以能義無反顧地去邊關從軍的軍人都值得敬佩!那時候通信不像現在這麼便利,有時候邊關的戰士犧牲了好幾年,家屬都不知道。另一位與杜牧同時期的詩人陳陶也在《隴西行》的詩中說:「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讀之莫不潸然。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關山幾萬重。圖為清 沈銓《荷塘鴛鴦圖》局部。 (公有領域)

 

 6. 覽鏡 唐‧侯休祥

覽今朝鏡,殊非是容。
自看猶不識,何況故人逢?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注釋:①覽:照;「覽鏡」即「照鏡」,在古詩文是常用詞組。②看:讀音「刊」。③殊非:完全不是。這也是古詩文的常用詞組。④昔是:過去那樣。

全詩大意:突然照了一下鏡子,發現自己完全不是過去的樣子。看自己現在的模樣都不認識,更何況是故人相見呢。

詩評:在中國古代,朝廷及地方的官署、衙門會懸掛鏡子,以便官員整理儀容。地方官員坐堂之前;首都官員祭祀、上朝之前都要照鏡子。而非官方場合,如寺廟、道觀、客棧、酒樓等很少有掛鏡子的[2]。李白《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十年罷西笑,覽鏡如秋霜。(大意:經過十年的棄官遊歷天下,我已經不再羨慕長安城的生活;今天在你們衙門中照了一下鏡子,才發現自己已經是滿頭白髮。)」也就是李白寫這首詩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沒照鏡子了。

本詩的作者侯休祥亦然,有一段時間沒有照鏡子了。一二句言外之意是感嘆時光飛逝,容顏易改。還隱喻了自己沒有在朝為官。三四句讓人不禁要問自己(看著鏡中陌生的「我」),我是誰?我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

三、附註:

1. 《全唐詩》題注:「天寶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會花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中弟子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龜年持金花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三章。白承詔,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歌之,太真持鵝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詞,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徧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斂繡巾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學士。」

筆者考證說明:《全唐詩》是清朝康熙時期多位文人編撰的,所以題注也是他們根據史料記載編寫的。實際上《清平調》三首詩創作於天寶初年(公元743年,天寶二年)春三月,同年年底,李白因得罪高力士等權貴,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新舊唐書記載的都是天寶初年);而不是天寶中(公元749年)。

2. 古代一些特殊場合可能有鏡子;唐劉希夷《覽鏡》:「青樓掛明鏡,臨照不勝悲。」@*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詩中格律詩的對仗句子,巧妙地運用了古漢語詞組的構詞法和平仄讀音,自格律詩在唐代出現後,古人創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對句,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值得我們代代相傳及誦讀。
  • 繽紛無數地,錯落幾多時。 門外紅山果,亭前白雪枝。 孤寒如自怨,寂寞訴伊誰? 寧抱冰霜老,不為蒲柳姿。
  • 這一系列教材主要是教五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用古漢語的四聲誦讀古典近體詩,學習過程中熟悉格律並嘗試近體詩創作。要學好中文,從小就應該偏向於文言文教學,古人的思維方式及古漢語的構詞法,跟現代人的觀念不一樣。文言文能學好,白話文不用教都會。
  • 沿對革,異對同; 白叟對黃童。 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 顏巷陋,阮途窮; 冀北對遼東。 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 押「一東」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 》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 這首詩可以說是白居易的人生感悟,雖久寄官場,卻能保持一顆純真的心態。一位儒家的修行者,雖然有情在,但只要不被人情所牽絆,就能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開心地生活及修行。
  • 常人寫詩一般都說「春風相送」或「借春風」如何如何,而李白寫詩不拘一格,掛帆秋風,輕舟東下。明‧敖英《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掛」字最得趣。
  • 「秋」與「冬」均為平聲,原則上不能相對,但在一些律句中,如果那個位置是可平可仄,就可以對仗使用,這種例句在古典近體詩中有很多。比如,唐‧白居易《歲晚旅望》:「萬物秋霜能壞色,四時冬日最凋年。」北宋‧蘇軾《雪夜獨宿柏仙庵》:「稍壓冬溫聊得健,未濡秋旱若為耕。」南宋‧陸游《秋晚村舍雜詠二首其一》:「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以上對仗例句中,平仄格律都沒有問題。
  • 芍藥 唐‧韓愈 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籠。 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 這首詩高妙之處在於先描述了芍藥的美,然後讓自己和讀者都嚇了一跳,不著痕跡地稱讚了皇宮的夜色美景。大唐的皇宮確實美如仙宮。韓愈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寫詩常常能出人意表。
  • 杜甫《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孤城返照紅將斂,近市浮煙翠且重。」「翠綠」本來象徵著生命及生長,可是它們卻被當前的浮煙霧霾重重阻隔,看不到前景。這是詩聖遣詞造句的絕妙之處,意在言外。頷聯兩句均隱喻了杜甫對當時局勢看不到前景的擔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