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

──我和书法的点点滴滴
孟昌明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8日讯】我从来就对书法艺术肃然起敬──在中国造型艺术范畴,书法无疑是最高不过──在黑白的世界里以一根根有情感、有生命的线索,便网住天地间大美的精义,除了敬,我更是“敬而远之”,这片疆域包涵了太深太玄的美学基因,在这块沃土上又非得有规矩而成其方圆──不方不圆就落得矩形、三角形或是葫芦形也说不定,我也算识趣,人前人后,绝不以书法家的称谓撑门面──偶有雅集之类,笔墨铺开,我断断不会往前挤。

金石、书法家虞山劲草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缘要收我做学生,跟他学写字,我们当时住得相距挺远,没有办法在老师督促下于砚海墨田里做“永字八法”的功课──老师的点化也更是形而上学式的,做人的要求高于做艺术。不合时尚的傲然之骨让老师终究不得志。琴棋书画、金石文章到老师那个段数的,我见过的确实不多,更兼虞山先生有惊人的记忆力,八十多岁时,一高兴,还是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大块琅声背诵,杜工部的《秋兴八首》他眯着眼睛捋着需就出来──这样的老师偶然见面,我当然不会低着脑袋在毛边纸上照猫画虎,去临那些让人胃酸的帖子──和老师在一起,酒倒是没少喝过。老人家的字从北碑入手,写给我的一封封书信均以蝇头小楷或是行草,行草古厚健劲,有吴昌硕的滋味。

后来也见到过不少书家──名声赫赫的书家,表演起来摩拳擦掌如隔山打人那种,锋毫尚没有落于纸上就在空间完成审美体验那种──还不敢不信,名声地位有时候就可以指鹿为马。

于是,自觉这碗饭不易吃──又舍不得不吃,见到那些碑版刻石,见到王羲之、颜鲁公我就坐立不安瞎激动,描来画去,家丑不外扬,自己写自己看,自得其乐,无欲则刚。

因为书法,也识下许多朋友,许多能士,和南京博物院著名书家、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庄天明先生,便有了十多年的友谊,这友谊因为书法结得挺厚实──他当年在无锡惠山脚下修身养性参禅悟道下五子棋时,我们曾经喝着太湖清茶,看他那些装得挺好的作品(他特会收拾,将书法照片黏在厚厚的纸板上,还会自制印泥,稳稳的红,灰调子,没有漳州印泥那么油滑艳丽),天明常常对我书法提出批评,送我他写的书法专著,两年前正值我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个人画展,他说,昌明,你字浑厚豁达,何不以书法示人?画固然对你很重要,字也是可以打出一番风范的──鱼和熊掌干嘛不一起炖它一锅?

南京另一画家董欣宾,也是无锡人,他告诉我是倪云林同乡,画也挺有倪家气象,董先生早年也促我写字,说过,你天性颖慧,性格刚烈,下笔沉着大方,是可以成气候的书家材料,持衡磨砺、滴水穿石,老弟会像中国许多大画家,一笔草书而终……我那时一心扑在抽像水墨画的研究中,对董老的教诲是姑且听之,但在他的画室,用他的笔墨,还有那成堆的宣纸,猛写过一阵──那年月买不起宣纸,欣宾大方,我也落得个痛快。

十年后,在董先生的画室再度见面,看我书法,问我是否记得当初他向我说过以草书建功之事,我没有回答,也不敢写草书,怕没走路就飞翔找不着北,只是勤勤恳恳,年复一年,读书读帖打太极拳,用心智解读书法审美的密码──欣宾告诉我,十多年前在他画室我写下的一幅书法,他依然藏着,写的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我向他展示近年的书法作品,他喜欢我那些歪歪斜斜信手的笔墨,说道,或许你可以研究一下隋碑呢!

可惜,没等我找到隋碑的范本,欣宾终因肺疾,于晚秋时节,化鹤西归。……

少年时代,我曾经跟着李瑞清临写的《散氏盘》依葫芦画瓢,对那间架直觉感受与喜爱,让我万里迢迢,漂洋过海,终于在台北故宫一睹真颜──我服气周人对美那幼稚、淳朴的吟唱;我喜爱《开通褒斜道》的野逸遒劲;感慨《好大王》气度高迈沉雄,对《泰山金刚经》更心摩手追,还有二爨、《石门颂》、《石门铭》、《龙门二十品》──石头上刻出的风华带着先民对生命情感的痕迹,向我们做美和风流欢畅的逻辑演示。……

临帖、习碑让我从六朝仙风习习的书家那里,窥见“书道“的哲学归属和天真率性、不拘琐节的品质,隋唐宋元,一代代天骄把书法玩得出神入化自不必说,二十世纪,因为时空之便,我更有机会细细品读当代的大家,于右任从《张黑女》、《石门铭》杀出血道,步上书法殿堂的天梯;王蘧常在章草里另开 径,笑折钗鼓,入宝山而手不空;林散之,半仙半道,山空气湿,没有丝毫的烟火气,全仗着内家拳的功元力道;还有弘一法师,他将甲骨青铜、秦汉木石、六朝墓玩到熟透,便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抛却,留下那些用心血哲思、人生态度交融在一起的经文,悲欣交集全镶在骨头上,让你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只是那山,昂然耸入云霄,高处不胜寒彻。

………

屋后,种了一株发得旺旺的凌霄,花开时便一片如火的红压在碧绿丛上,冬去春来尚未发芽时,那抽出的枝条如鞭子般纵横,拖过来抽过去,激起浑乎乎如云如水的悠扬,顾盼全在那密扎扎的交错间,像汉简,像急就章,还有点《瘗鹤铭》的神韵──我不禁恍然大悟,书法作为含着生命悲欢离合的歌谣,如果需要找到师承的根源,且袖手旁观,看看自然的山川草木便好。

2003年3月8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翠碧如绢的蕉叶,可入诗、入画,是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闺秀,以此为名号,在良辰美景中结社唱和、赋诗填词,为当地带来一幕幕文化盛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园诗社。
  • 明末的某个烟雨时节,苏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现了一位揽胜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骤雨,他躲进一座庄园,却驻足在庭院中,凭栏观鱼,困倦之际忍不住沉沉睡去。当晚,庄园主人就梦见山中别业,有神龙卧于栏杆。次日清早,主人亲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班婕妤辞谢与汉成帝同车出游,冯诞备受恩宠与北魏孝文帝同车而行。
  • 10岁就当国师,受到三朝统治者礼遇,他到底是得道高僧,还是政治和尚,一件事揭开谜底。
  • 天启年间,大明国运走向没落。仕宦书香之家,尚能享有片刻闲适安宁的天伦之乐。在大学者王思任家中,聪慧婉丽的三小姐正无忧无虑地成长着。 清白的家风,渊博的家学,将她塑造成标准的才女。三小姐天生几分伟丈夫气概,竟不似一般的江南闺秀。在后来国仇家恨、命运浮沉的考验中,她仍然坚守着忠孝节义,在苦难中构筑了她的文学世界,并将那不让须眉的性情贯穿一生。
  • 苍颉观察万物而创造了文字,虞卿困居大梁而著书传世。
  • 晚明时期,若论文学灿然之乡,首推江南形胜;而江南诗书风雅之家,又以“午梦堂”文学家族为代表。情深意笃的沈宜修、叶绍袁夫妇,诗意地栖居尘世,抚育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儿女。叶家的三小姐叶小鸾,更是一位神仙般的妙龄才女。
  • 九江郡暴虎为患,宋均担任太守时,勤政爱民,除贪官,提拔忠良,撤栅栏,老虎陆续渡江离开。李白骑驴经过华阴县,县令制止,李白表明身份,县令大惊谢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