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火笼

文‧图╱余丽珠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那一天在夜市里,偶然间看到了“火笼”,掀起我许多记忆的涟漪。外婆提着“火笼”,说着故事,话到开心处,轻声唱起山歌的模样,历历在目,印象鲜明且令我感动。外婆的“火笼”里,蕴藏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火笼”是一种陶制圆形的罂,外壳套上竹篾编制的笼子,冬天时,人们在“火笼”里盛上相思树烧制的木炭,上面铺上一层已烧燃的火炭,再以火炭灰烬覆盖其上,藉由散发出的热气来取暖,6、70年代的人们,生活简朴,御寒衣物有限,总是以“火笼”来迎接寒冬的到来。

外婆住在“内湾仔”的那段日子,生活拮据,家中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取材于大自然。它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也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外婆的“火笼”,直径长约20公分,外层的竹篾是外公亲手编制而成,坚固耐用,有的用上好几年,外观老旧,她仍然舍不得丢弃,将其摆在墙角,用来烘烤衣物。

外婆的“火笼”除了取暖外,也蕴藏着我们俩浓厚的感情。犹记得幼年时,每一个冬日的晚上,写完功课后,外婆总会说:“乖孙女,歇一会儿,到外婆这儿来烘烘手,暖和暖和。”“要听外婆说故事吗?还是你要说些学校有趣的事情给外婆听。”我的小手叠放在外婆热呼呼的手背上,她那银铃般的笑声、慈祥的面容、关怀的话语,也深深地烙印在我心扉。睡觉前,外婆会先把“火笼”放在被窝里暖被,躺在热烘烘的棉被里,我的心就像冬季和煦的阳光,充满着无限的温暖。

外公的经济曾经一度陷入绝境,外婆为了帮忙家计,必须外出工作,寒冷的冬夜,冻得红咚咚的双手,不停地辛勤工作着,开朗的外婆依然甘之如饴,毫无怨言。偶尔休息的日子,外婆会从大灶里夹起一块块点燃的火炭,放进她宝贝的“火笼”里,轻轻地摆上双手,开心地唱起歌来“这边看过那边溪,看到阿娘头低低,一件白衣托你洗,问你工钱需几许?……”。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里的大灶已经被瓦斯炉所代替,电暖器也成了冬季里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器,外婆的“火笼”却仍然维持着它无可撼动的地位,寒冬时,外婆从小小的烘炉里,夹起烧红的火炭,放进“火笼”里……

如今,外婆和舅舅远住他乡,偶尔在电话中传来的,依然是她无尽的关心:“我的乖孙,你有吃饭吗?”“外婆,您可好?请多保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板娘站在小小的柜台前,微笑的和我打招呼:“店面有点乱,要买什么我拿给你。”我这才注意到,杂货店的摆设和六十年代的柑仔店没啥两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被用来隔间的冰柜后面摆放各式各样的杂货,柜台前挂着琳琅满目的童玩与零嘴。
  • 前两天朋友跟我说,她家的牙膏身材婀娜多姿。

    “为什么老是从中间挤,把牙膏弄得歪七扭八。”她说先生连挤牙膏这种小事都让她生气。

  • 每样东西都蕴藏着一段故事,它唤起了妈妈尘封已久的记忆──蓝色尼龙洋装在衣橱的一隅散发着优雅的气质,样式虽然有些过时,但仍然韵味十足。妈妈拿起这件亲手缝制的衣服,时光骤然回到了四十年前。
  • 那是我国小时的全班同学合照,老师指着照片中翘着嘴巴的小女生说她就是我。天啊!照片中这个不开心又不漂亮的女生怎会是我?“我小时候不是很可爱吗?”我不愿意承认。
  • 带着童年远足时企盼而兴奋的心情,欧吉桑踩着单车踏板,迎着习习海风,开心的吹着口哨,从南方澳渔港沿着滨海线前行,到基隆和外甥会合。一路上蓝天伴其行,好似在为他的毅力喝采。
  • 吉利是一只圣伯纳雪地救助犬,当它被送到隔壁家时已届老年,胖嘟嘟的身躯、迟缓的步履,显得老态龙钟。

    邻家太太说:“吉利本来的主人很喜欢小动物,收养了一些朋友不想要的宠物,后来连陌生人也把不想养的小狗送给她,实在养不起了,只得求助他人认养。”

  • 百花齐放的三月天,催促着旅人的脚步,共享一年一度的宜兰绿博盛会。透过全球暖化的议题,带给民众重视环保、与地球共生息的概念,为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带来更多的希望。
  • 邻居王太太在铁轨边开垦了一小片菜园,每天早晨我和先生运动回来,经过菜园时总会和她寒喧几句。“早,运动回来了啊,你们看看我的菜长得多好。”王太太的骄傲隐然浮现。
  • 记忆中的童年,鲜少有旅游的机会,最期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学校春季远足,那是个永不褪色的儿时美好回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