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土地的变迁(8)

吕合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三)小承包

五九年秋季﹐地里庄稼长势格外喜人﹐肯定是个丰收年。秋收马上要开始﹐小湖的人们都在殷切盼望着﹐挖水渠的三十六名劳力能早点回来。可是﹐盼来的却是公社的通知。还要再调走四十名劳力﹐去支援钢铁大跃进。胡州又来到小湖﹐在动员会上他说道。

“这次任务﹐是十分光荣的﹐是党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完成好。要有共产主义的胸怀﹐彻底铲除本位主义﹑小农意识。抽调最好劳力﹐四十名一个不少﹐提前赶往工地。”

“挖水渠的劳力﹐什么时候回来啊﹖”李树问道。

“没有通知﹐但是不能因为他们没回来﹐就影响这次任务﹗”

“他们不回来﹐也没有那么多劳力呀﹖”因为立政﹑有斋去了水渠﹐二孩暂时代理队长﹐他感到人数不够。

“男劳力不足﹐可以动员女劳力么﹖”“劳力都走了﹐如果挖水渠的人没回来﹐庄稼怎么收呢﹖粮食收不回来﹐大家吃什么﹖”立奇有点不知所措﹐着急的问道。

“这就是小农意识﹐光看到小湖﹐看不到全国﹐看不到全局。大炼钢铁是关系到‘超英﹑赶美’的大事﹔关系到毛主席的布署﹔这是党的政策﹐光看到小湖的秋收﹐鼠目寸光吗。即使小湖没有秋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全国这么大﹐党会全面考虑。只要我们紧跟党的路线走﹐就无往而不胜﹗胡州很不耐烦﹐摆了一串大道理。听了胡州的话﹐谁也不再说什么。四十名劳力又被立奇﹑李树带走了﹐村中只剩些老弱病残。像样劳力只有三四个。

“这次大会很重要﹐传达毛主席﹑党中央又一个伟大的战略布署﹐全国的人民公社﹐通通办食堂。消灭一家一户烧火﹑做饭﹐把劳力完全解放出来﹐更好投入到大跃进中去﹔只有大食堂﹐才能铲小农意识﹐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大食堂﹐才能杜绝自私心理﹐造就我为人人的风格。只有吃食堂﹐才能把各家各户不用的刀﹑铲﹑锅﹑盆等等铁器﹐拿出来支援‘大炼钢铁’﹐让钢铁产量早日超过英国﹐赶上美国。实现毛主席的伟大决策。”在调走劳力后﹐仅仅过了半月﹐胡州又来到小湖。他向村里老头﹑老太太们传达中央文件。

“从现在开始﹐秋粮不再分配到户﹐而是集体收割﹐集体保管。每人必须上交二十斤粮食﹐否则食堂不给饭吃。从明天开始﹐十七天内﹐必须交出自己家的铁器。否则就是对大跃进不满﹐对党不满。”胡州的话﹐好像没有几个人听﹐因为这些老人有的睡着了﹐没睡的﹐也没有听的样子。还是二孩反应快﹐他马上表了态。

“明天开始先把炉灶砌好﹐后天收粮食﹐十天后就吃食堂。收铁器时﹐大家不要隐瞒﹐我们会挨家挨户去搜的。既然是党的政策﹐我们一定认真执行﹗”会后又与二赖子商量了行动方案。

各家各户像躲避日本鬼子扫荡时一样﹐把剩余不多的粮食﹑铁器隐蔽起来。

今天﹐二孩与二赖子起得特别早﹐他们又找来三个十几岁的孩子﹐一起到各家收粮食。首先到王顺和家﹐收了四十斤粮食。又来到孤寡老人王马氏家﹐二孩先打声招呼。

“二姨在家吗﹖我们来收粮食。”

“我一个孤老婆子﹐那有什么多的粮食﹐就这些拿去吧﹗”说着把一个小布袋﹐递给了二孩﹐里面装有三斤多粮食。

“二姨﹐每人交二十斤﹐能不能再交点﹗”二孩觉得太少。

“嫌少啊﹗这些我还不想交呢﹖”说着就拿回布袋。

“好了﹐你交多少﹐算多少行吧﹗”二孩想要回布袋。

“二孩你嫌少﹐今天我不交了。”老人不给了﹐二赖子就想抢回布袋。

“小王八羔子你还抢了”老人照着二赖子﹐就一拄棍﹐二赖头上流出了血。

“你怎么可以打人呢﹖”二赖子说道。

“就打你们这些﹐不吃人粮食的东西。我打你啦﹐你打死我吧﹐我也不想活了﹐反正活不活都一个样﹗”老人用头去顶二赖子﹐二赖子用手一推﹐老人立马倒在地上。看热闹的亲邻﹐不干了。上来七八个老头老太太﹐连骂带打﹐将二赖子围住。你推我拥﹐你一拳头﹐我一巴掌。借故发发自己的恶气。虽然﹐没有打到很重﹐也是满脸青一块紫一块。二赖子抱头跑走了﹐二孩也劝解不住﹐收粮只好暂停。

王马氏摔的不轻﹐坐在地上起来﹐六十多岁的人。亲邻把她抬在床上﹐大家七言八语。本来不满的情绪﹐被诱发出来﹐村里的人﹐都很气愤﹕“什么世道﹐年轻人打老人﹐还是个党员﹐无法无天了。还不如土匪﹐土匪也不抢孤寡老人。”

“你怎么能把二姨推倒﹐这粮还怎么收。大伙都很有气﹐怎么办﹐大家借故不交粮﹐食堂怎么办。”二孩抱怨赖子。

“我今天挨了打﹑挨了骂﹐不是我做了错事﹐而是我参加收粮。你不替我想﹐还怨我﹐我是两头受气。这样的事﹐以后你别找我了。”赖子说完﹐很生气对离开办公室。小湖办食堂的事﹐陷入了停顿。二孩急得团团转﹐不道怎么办好。

“为什么先去孤寡户﹐太不会办事了﹖”胡州听说后﹐很生气。

“我们以为老太太好说话﹐没有想到会这样﹗”二孩辩解道。他们正说着﹐门外围来了十几位老头﹑老太太。马木匠首先说话﹕

“赖子把王马氏推倒在地﹐现在躺在家里。党员打人你看怎么办﹖”

“对啊﹗太不像话﹐要严肃处理。这不是收粮﹐是抢粮。我们不交了﹐你们抢吧﹗”大伙杂乱无章地大声吵吵着。

“老大爷﹑老大娘不要生气﹐是太不像话。我听后很生气﹐一定严肃处理﹐你们先回去吧﹗研究后﹐会给你们一个答复。”胡州一看十几个老人﹐个个情绪激动﹐一定要找个说法。众怒难犯﹐就满脸陪笑﹐劝走了他们。

“眼前这事怎么办﹖”二孩问胡州。

“怎么办﹐只有赖子赔礼﹐食堂的事﹐也只能等秋后再说。”

“秋收怎么进行﹐人手太少了﹗”

“发动全村老少进行秋收﹐有多少人﹐组织多少人。人手不够﹐外村实行只割不收。将包米﹑豆子﹑谷子等﹐割完堆在地里。用牛拉犁﹐把地瓜﹑花生翻出来。再检到一起﹐堆起来﹐也放在地里。等劳力回来﹐再慢慢地运回来。”胡州像很内行的样子。

“这样会收不干净的﹐堆在地里﹐捂坏了怎么办。”二孩提醒胡州。

“你说怎么办吧﹐也只能如此啦﹗但愿不要下雨。”胡州有点举手无措。

“庄稼已经熟了﹐大家商量商量怎么秋收。”二孩开会﹐征求大家对秋收意见。

“就这几个人能秋收吗﹖”李子义很不理解。

“没有办法﹐两个工地的人﹐一个不让回来﹐不能让庄稼烂在地里。”二孩很为难。

“这样做﹐庄稼收不好﹐今冬明春就没饭吃﹐当官的连这个也不懂﹖”马木匠很气愤﹐站着大声说。“再说现在队里的人﹐割不动包米杆子﹐刨不动地瓜棵﹐怎么秋收﹖”

“木匠爷爷说的话很对﹐但是人是不能回来。大跃进把人搞昏了﹐搞浮夸说假话。谁管我们﹐只能自己管自己。人少尽量干呗﹐只能不割包米杆﹐只揪包米棒。用牛拉犁﹐把地瓜﹑花生翻出来。再捡到一起﹐堆起来﹐放在地里。等劳力回来﹐再慢慢地运回来。”

“这样收庄稼﹐不行﹗抛失太多。赶快把外面的人找回来﹐不然﹐损失太大﹐来年口粮就是问题。”马木匠几个老头仍然坚持他们的看法。

“我知道﹐但是﹐我叫不动。公社也叫不动。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吧。”

“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来年会饿死人的。”老人们哎声叹气地走了。

小湖就这样开始秋收﹐包米只收了七成﹐地瓜只收了五成﹐而且不少已经碰
伤碰断。集中起来﹐放在地里露天存放。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湖村今天很热闹﹐因为马家三兄弟在分家。老大永广﹐为人诚实﹐干活不太下力﹐外号“懒包”。老二永恒﹐心眼多﹐遇事好占小便宜﹐大家叫他“鬼子精”。老三永远﹐老实可靠﹐能吃苦﹐外号“三抠”﹐三抠叫的很响了﹐真名反而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父亲叫木和﹐为人忠厚﹐日子过得还行﹐有十几亩地﹐一家还算和气﹐三月前老人去世了。
  • 工作组到了李歪家﹐李歪家有五口人﹐没有一拢地﹐是村里最穷的人家。长年在三抠家打工﹐靠着拾点庄稼﹑挖些野菜﹑亲朋接济为生。荒年时﹐难免要饭。

    工作组进门后﹐刚说出﹕“穷人被富人剥削才穷的﹐我们要联合起来﹐向富人要粮﹑要地。要……”

  • 立夏离家已经六年﹐当初想去东北﹐走到滕县又饿又累﹐走不动了。正好有招兵的﹐他们就报了名。由于立夏认识几个字﹐留在团部当收发员。因为他能吃苦﹐做事勤快﹐很快就当了干事﹐现在是副连长。他一直没走远﹐在莱芜﹑平邑一带活动﹐现在就在县“土改办”任副主任。他家的事﹐他一清二楚。
  • 工作组撤走之前﹐指定李二孩是小湖村村长﹐二孩家有四口人。他老婆有点发呆﹐说话不利落﹐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老娘帮忙些家务。土改斗争会后﹐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说不准”﹐立政是支书。大毛头、二赖子都是党员﹐村中大小事由他们说了算。
  • “表哥你把时局看透了﹐把会议精神领会透了﹐我从小干活不行﹐现在地多了﹐我也管不了。所以﹐我只能到合作社里混了﹗”有斋也不是不同意﹐就是想听听大学的意见。
  • 立政说﹕“合作社是个新事﹐大家没有经验﹐管理也跟不上。退社不是小事﹐要区里批准﹗”

    退社不成﹐要求重新改选队长。二队改选李树为队长﹐二赖子当了饲养员。

    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在制办年货。村里来了两个带枪的人﹐把李四铁带走了﹐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现在人们都怎么了﹐发疯了﹗说的都是些疯话﹐一句真话都没有。”散会后﹐广东和立群走在一起﹐边走边说。

    “不是他们疯了﹐是这里疯了﹗”立群用手指指天说。

  • 房门扣响,昭娘默默走进,脚步轻得几不可闻。司瑶回过神来,看到铜镜中自己泪眼婆娑,赶紧拭了去。
  • 花和风爱躲迷藏 风一来花就躲藏 风儿说 1234567 躲好没躲好了没 这次一定找到你
  • 短短四年时间不见,那个身高体壮、说话声若洪钟,走路威风凛凛的陈书记一下就病倒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