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正气】至公至正,不以私害公(故事三则)

郑念行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0日讯】宋代的李元纲,在他的《厚德录》中,记述了不少美德史实,现选介三则如下:

一、 赵汴不敢以私害公

宋代至和年间,范景仁当谏官,赵抃为御史,他们两人,在议论一件公事上,发生争执,有了矛盾。此事,王安石看在眼里。

到了熙宁年间,王安石执政。王安石内心怨恨范景仁,多次在皇上面前,说范景仁的坏话。有一天,他对皇上说:“只要一问赵抃,就知道范景仁的为人。”

过了一些时日,皇上便问赵抃:“你讲讲,范景仁的为人怎么样?”赵汴回答说:“范景仁是个忠臣,不是阿谀阴险之徒。”

皇上问他:“你怎么知道范景仁是忠臣?”赵汴回答说:“嘉佑初年,仁宗身体不好。范景仁首先请求立皇嗣,以安社稷。难道这不是忠吗?”

皇上觉得赵汴讲的话,有理有据。

赵汴退朝出来以后,王安石问赵抃:“你不是和范景仁有矛盾吗?…”

赵抃说:“讲话得出以公心。我不敢以私害公!”

二、 杨偕公私不混

侍郎杨偕,主持审官院的工作时,西夏元昊请和,而不称臣。杨偕对皇上说:“我朝连年出师,国家财力紧张。不如去封信表示同意,慢慢地想办法消灭他。”

谏官欧阳修、蔡襄,分别上奏章弹劾他,说杨偕的职务是从官,不考虑为国家讨贼,却支持元昊 不称臣的请求,他的罪该杀。杨偕深感不安,要求去做越州知州,中途改为杭州知州。当时,正好蔡襄来到杭州迎接双亲,却随便到街市上去游玩。

有人对杨偕说:“蔡襄以前说你该杀。他现在欺骗皇上,不干正事。为什么不把他的行为上告朝廷?”

杨偕说:“蔡襄当时是因公事攻击我,他是正大光明的说事。我现在怎么可以因为私事,而去报复他呢?”

三、 魏仁浦不报私怨

宰相魏仁浦,曾经受到贾延徽的谗言攻击,几乎丢掉性命。

后来,魏仁浦带领军队出征,手握杀罚大权。有人把贾延徽捉来献给他,说:“你现在有权把他杀掉。”

魏仁浦说:“因为战争而报私怨,我不忍这么干。”就好言好语的把贾延徽放了。

人们都很佩服他是一位忠厚长者。

当初,魏仁浦曾事奉过 后周 世宗,世宗性情急躁,经常草率地杀人。经过魏仁浦营救而免去一死的,十个人中,常常有七八个人之多。他多次跟随 后周世宗出征,在他的刀剑之下,没有冤死的。

正是:

办事出于诚信,
执法秉持公允;
正大光明举世钦,
无愧天地良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时代,有个人名叫张才,少年时和一位姓郑的青年友好,一次梦见冥司派遣一名鬼卒拿着牌子,上写张才以及郑某的姓名,前来捉拿他们。张才和郑某二人,到了冥府后,主管官员翻检他们二人的生死簿说:“张才还有两年阳寿;郑某阳寿己尽,关押入狱。”
  • 明代人毛升,字伯时,是御史毛节的弟弟。毛升小时候极为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但在七岁时,突然失明。
  • 有一个山西富商,住在京城信成客店里,衣着、跟随的仆人和马匹,都很华丽,他这次进京的目的是:将要按照当局的有关规定,花钱买官当。
  • 江西信州玉山的陈生,准备到下岩寺去。当时,陈生才十三四岁,是去县里买东西回来,走到半路的小桥上休息,见到前面有一个道人,早就坐在桥上。道人虽然气概不凡,身上却长满了疮垢。陈生虽然是个小孩子,然而一见道人,心里就认为他不同寻常,于是就加倍礼貌。
  • 李善长,字百里,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幼时好读书,长于计谋,平时谋划、占卜、预测时事,大多应验。朱元璋攻打滁阳(今安徽滁州)时,李善长曾到营中拜见他,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的俊杰,对他礼遇甚厚,留他在军中掌管书记。
  • 冬天他到河里洗澡,很久才从河里出来,出来时全身热气腾腾,蒸气好像云雾一样。当年我很小,曾经坐在他肩膀上,手摸着他的头顶,顽皮地用小拳头打他,他也不发怒。
  •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慧能脸不红,心不跳,从容自若地说:“三年后的今天,与众位相会于此。”说完,拜别方丈和众僧,收起三件随身之物,出寺门下山去了。
  • 石勒(274—333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纪元319一--333年在位。羯族人,幼年随同乡人作小贩生意,耒到洛阳。又曾为人打短工耕田。二十多岁时,被官吏掠卖到山东为奴隶,与汲桑等聚众起事。后投刘渊为大将,他能听从谏言,重用汉族失意官僚张宾,并联合汉族军队,发展壮大了实力。319年自称赵王,建立了政权,史称后赵。
  • 宋朝时,杭州城内有个扇子巷,很是有名。名从何来?原来,济公一把破扇济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宋真宗时期,侍御史王平,还在担任许州司理参军的时候,有一个乡村女子,骑着毛驴单身赶路,被盗贼杀害于田间,身上的衣裳也被剥去了。被害女子骑的那头毛驴跑走,被田边的一户人家,捉住收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