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  约 268 条记录
  • 大纪元
    1947年一月中旬,当时著名的民俗学家金受申在《北平日报》连载题为《相声》的文章,具体描述了那时相声在社会上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相声存在的...
  • 大纪元
    成长期的相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由发祥地—北京,向外地普及的过程。在北京,相声艺人队伍逐渐扩大,竞争日益激烈,促进了相声艺术的成长...
  • 大纪元
    “九一八事变”之后,著名相声艺人张寿臣曾经编演这样一段“垫话”︰“小日本想灭亡中国,那是痴心妄想!中国人同仇敌忾、团结御侮,谁想亡中国也...
  • 大纪元
    *讽刺艺术︰相声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处于成长期的相声更以“讽刺”为突出特色。相声的“讽刺艺术”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有着深...
  • 大纪元
    *“单口”大王︰刘宝瑞﹙1915—1968﹚,北京人,自幼家境贫寒,曾向崇寿峰学艺,十三岁拜张寿臣为师,学说相声。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
  • 大纪元
    在侯宝林漫长的六十年艺术生涯后,他因病在1993年去世,临终前说了这样一段《最后的话》︰“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的...
  • 大纪元
    侯宝林﹙1917—1993﹚,满族,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家境清贫。从懂事起,就饱尝了都市...
  • 大纪元
    常宝堃﹙1922—1951﹚,满族正白旗人,原籍北京,出生于张家口。父亲常连安,艺名“小鑫奎”,原在富连城科班学戏,后来与吴铁庵一起研究...
  • 大纪元
    *出身及特色︰马三立,回族,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出生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擅说《水浒》,名噪一时...
  • 大纪元
    *坎坷起步︰张杰尧﹙1893—1971年﹚,艺名“张傻子”,汉军旗人,祖籍浙江嘉兴,世代作官,后渐衰落。因此从他父亲张武林起,成了变“戏...
  • 大纪元
    张寿臣虽已出了师,老师却还在关怀、惦念着;有一天,张寿臣在护国寺“撂地”说单口相声,观众很少,焦德海和裕德隆也站那里听,一段说完打钱,观...
  • 大纪元
    *嘴皮子的基本功︰前面说到张寿臣因丧父家贫,生活艰辛,到了一九一一年正式拜入焦德海门下。由于张寿臣觉得自己是“带艺投师”,想快点儿学本事...
  • 大纪元
    张寿臣﹙1899—1970年﹚,是清末以来相声的第四代演员,博采众长、集于一身,成为承先启后的一代相声宗师。
  • 大纪元
    焦德海﹙1878—1935﹚,北京人。幼年曾学唱“竹板书”,十五岁时改学相声,拜徐有禄为师。起初,在天桥“撂地”,后到“青云阁茶社”等处...
  • 大纪元
    先说这个相声源流的背景,从隋唐到清末,封建制度分科考选文武官吏,整整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1905年方才废除。因此明、清两代,文科考选...
  • 大纪元
    相声溯源,其重要性毋庸赘言,然而,不论就整体艺术还是具体的相声段子,追溯源流都是十分困难的。这里选择了包括“单口相声”、“对口相声”、“...
  • 大纪元
    侯宝林谈及表演心得时曾说︰“艺术离不开美学,相声艺术也不例外。”我们前辈有四句口诀︰“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生而不紧,熟而不油。”
  • 大纪元
    侯宝林表演“柳活”,紧紧抓住某些著名演员声腔造型和表演特色,学得逼真、神似,常常是学两、三句就能要下“好!”来。侯宝林最拿手的“柳活”很...
  • 大纪元
    有关滑稽的演出诞生于清末,由浙江杭州杜宝林在表演“卖梨膏糖”时,说唱朝报新闻添加笑料而成。随后,江笑笑﹙人名﹚吸取北方相声、“双簧”的表...
  • 大纪元
    相声的“柳活”属于学功跟唱哏。它是在天桥“撂地”形成的。清末,天桥“撂地”表演的技艺,除练把式、耍大刀、盘杠子、拉硬弓、独角戏、学口技、...
  • 大纪元
    民间艺人的特点是流动性大,不论“撂地”还是茶馆、书场,哪里挣钱多就奔向哪里。张笑侠﹙人名﹚《相声总论》载云︰“相声以前只是在王公府第中的...
  • 大纪元
    北京图书馆藏有清代前因居士手稿本《日下新讴》一百六十首,其中一首描述民间艺人在杂耍馆作艺的情形︰“万年茶社好风光,杂耍纷陈欢乐场。八角鼓...
  • 大纪元
    “拆唱八角鼓”包括“说”、“学”、“逗”、“唱”、“吹”、“打”、“拉”、“弹”八项技艺,其中又以“逗”最为重要。从现有的资料看,丑角的...
  • 大纪元
    相声演员上台表演,常常结合前场演出情况随便议论几句,以便稳定观众的情绪。即兴创作的“现挂”反映了相声的“现实主义”传统。相声必须爱观众之...
  • 大纪元
    相声里的“现挂”有两类;一是根据时代背景,事先略作准备,上台加以发挥。另是事先没有准备,台上见景生情,即兴编演,艺人称之为“撞出来的包袱...
  • 大纪元
    以上我们介绍过各种被“相声”艺术汲取营养的表演形式;包括评书、拉洋片、变戏法、数来宝、什不闲、莲花落、太平歌词、练把式、俏皮话…等等。其...
  • 大纪元
    相声号称语言艺术,传统相声里除了《俏皮话》专门用俏皮话组织成“包袱”外,其他段子里也常常使用俏皮话。俏皮话,又叫“歇后语”,是民众群体从...
  • 大纪元
    太平歌词”里面有一段《虎不拉诉功》,据说腔调受了北京“夯歌”的影响。“夯歌”也叫作“打夯歌”,是瓦匠头儿领唱的小曲,边劳动边歌唱,自娱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