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佛法 枉为人师

font print 人气: 712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叔父纪婺庵,亲自遇到一件事,他对纪晓岚叙述道:有一个私塾教师,平日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却十分鄙俗。他经常诽谤佛法,在道路中见到僧人也会出言不逊。

这天,有一位僧人来到学堂的附近,敲着木鱼向周围的居民化缘。那个教师从学堂出来对僧人训斥说:“像你们这种人,平日尽讲些歪理邪说欺骗百姓,我早就讨厌极了。我们乃圣贤之徒,这里是宣讲仁义之地,你竟跑到这里来要饭,休想!”

僧人说:“先生何苦如此相逼?”他仍然不走。

那个教师转身从学堂里拿出他平时体罚学生用的教鞭,朝着僧人狠狠的抽打。僧人从地上站起来,拍拍衣服就走,边走边说:“你这人太恶了!”僧人放在地上的一个大布袋子,还丢在那里没有带走呢!

私塾的学生们见到僧人丢下的大布袋子很好奇,用手一摸,里面装的好像是银钱之类的东西。

学生们就想打开布袋去拿,有人说:“这些钱我们要平分!”那个教师说:“先不要动,再等一会儿。那个僧人如果还不来,我们就打开先数清里面一共有多少钱,再决定怎么分,要听我的话不许争!”

于是,师生一边望着大布袋一边等待着。等了一会儿,教师说:“等到现在那僧人还不来,我们就打开布袋数钱吧!”刚刚把布袋打开,却不料“嗡”的一声,飞出许多大马蜂,朝着那些积极要分钱的学生,特别是那个教师的脸上飞去。一时间,群蜂飞刺,众人乱嚎!

很快,师生们面目皆非,肿得不像人样了。这时周围的居民闻声赶来,惊问所以然之故。这时,那位僧人进到学堂问说:“你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竟敢诽谤佛法的教师,怎能带着学生私分我的钱财呢?”说着提起他的大布袋子,就往外走。

僧人刚走出学堂门口,又转回身来双手合掌,对那个教师说:“冒犯您这位圣贤了,请原谅!”前来观看的那许多居民,都咯咯地笑出声来了。#

(以上译述,事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二》)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钮婆婆有个孙子叫万儿,才五、六岁就跟着祖母一起到了关家。关家也有个男孩子,名字叫封六,年纪和万儿差不多....
  • 朝时,张允济在武阳县做县令。当时,武阳旁边的元城县有个人,把一头母牛托给丈母娘家喂养,自己到外地打短工去了。几年以后,那人从外地回来,到丈母娘家去讨牛。只见当年的母牛已经生下了好几头小牛,大牛、小牛都养得肥圆滚壮,煞是可爱。
  • 思兢生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人聪明精细,有勇有谋。有一年,一个仇家控告崔思兢的堂兄崔宣谋反,这个罪名可不轻,一经查实就会满门抄斩。朝廷收到控告状后,委派御史张行岌主持审理这件案子。张行岌接手后,先派人把崔宣看押起来,准备着手进行调查。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