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

亦然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2~4岁的幼儿,会从早到晚不断的问妈妈“为什么?”“怎么会那样?”如:“为什么会下雨?”“糖怎么会是甜的?”等等。

  孩子眼中的现实世界,什么都是新鲜的和令人惊奇的。他们想用语文表达这种发现,但不知怎样表达才好,所以就求助于妈妈。

  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但是,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妈妈有时也回答不了。

  孩子未必完全是从求知欲的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当他有了问题,一问妈妈就得到了解决,于是感到让母亲解答比自己去思索容易,孩子的提问往往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提出来的。因此母亲对于孩子的提问,不应该像百科全书似的,机械的答复了事。应该在启发孩子动脑思考的同时给予回答。

  当问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怎么办呢?孩子并不是仅仅要求自然科学式的答案。母亲不妨像诗人那样去解答问题。当有两、三个问题不能马上回答时,最好不要随便说“忘记了”、“不知道”。否则,当你向孩子提出什么问题时,他也会不加思考的回答说“不知道”、“忘记了”。

  妈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时,应该告诉孩子“等会问爸爸”或查查字典,以留下探讨的余地。当孩子提出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索去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反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呢?”任何时候都不要说“现在很忙,别提那些问题”不可阻拦孩子的提问。

  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就想让孩子博闻多识,这是不成的。知识是生活的消耗品,缺乏有生气的生活的人就不能积攒知识。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如何。光看电视的孩子,就不会问“为什么?”“怎么会这样?”之类的问题。即使有了疑问,也会立即为电视所解答了。

电视的作者,光是制作一些不给孩子留下疑问的作品。孩子习惯了这一手法,知道一定会给出答案。所以,应该赋予孩子能激发他们提供“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之类的问题的活生生的生活。◇(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能够完成一些他们那个年纪的孩子所能做的事。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新的能力,而且给孩子信心让他做得更好,是育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 上个月学校举办的家长日中,有一位教授这样说:“在座家长多半与我有相同的成长背景,记得在小时候,要是在学校或外面跟人打架、被人欺负,回到家一定不敢吭一声,因为我们知道,说出来的话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再挨一顿打,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孩子被同学揍了、或是当老师的敢碰我宝贝孩子一根汗毛,现在的家长隔天就到校理论或闹到校长室去,……”
  • 我们家长讨论著是什么因素造成价值观的改变;因为如果文具、外套丢了,又久久的没人招领,是工商社会的功利主义造成的?是为人父母的身教造成的?还是学校的教育失败了?
  • 孩子很小的时候,大约两岁左右吧,有一回走在路上,我指着路边轿车车牌的号码,跟他说:“0”。此后只要刚好看到“0”,就告诉他:“0”。不多久,他自己就发现了一个“0”,当然啰,我们彼此都很兴奋。这是孩子识字的开始,很自然、也很好玩。
  • 小孩子要的不只是吃吃喝喝而已,他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大于感官层面。有了电视以后,孩子好像就不会玩了,每天放学回家便守着电视机,被动的接受别人灌输给你的讯息,一旦没有电视便茫然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被动惯了,主动的机制生锈了,想动也动不了了。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