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裡的記憶(之二)

聽泉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五 滹沱河畔的古寺院

我常常夢回故鄉,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卻又與記憶裡的有許多出入,似曾相識。村還是這個村,路還是原來的道路,位置卻不盡相同。堤壩很高很高,提上的柳樹也很大,堤外是大面積的水灣。村北也是水田,通向四面八方的村路由青石板小橋相連。

在村子的西南方,有一座高大的沙崗,上面長滿了松柏,每棵都是千百年的樹齡,鬱鬱蔥蔥。沙崗的腳下,正衝著滹沱河有一座座東向西的金碧輝煌的大寺院,金頂紅牆,在落日的餘輝裡神聖莊嚴。夢裡,我是王公貴族的一位千金小姐,常常在上完香後,和一位白衣公子在沙崗上,在松柏的濃蔭裡漫步、徜徉、自在而逍遙……

夢遊歸來,我尋遍記憶也找不到寺院的影子,但我確實知道村西是有過大沙崗,而且沿河岸都曾經有過稀稀落落的古柏,並且我清楚的記得在小時候,村裡過世的老人都用柏木做棺材。而我兒時的臘月裡,人們也都用柏枝烤柏齡火驅邪。問及母親,母親說,在她的小時候那兒確實是有過一個大寺院,但沙崗上已沒有松柏。後來寺院被毀了,記不清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共產黨的土地改革時。

現在河沿上已經光禿禿的什麼也沒有了,可是那金碧輝煌的寺院卻留在了我生命輪回的記憶裡,永不消失。

六 姨姨 姨父 白玉佛

在我一周歲多的時候,媽媽要外出培訓學習,將我寄養在姨姨家。姥姥去世的很早,長姊比母,姐倆情深,身為姐姐的姨姨就像母親般呵護著媽媽,撫養著我。

姨家就在鄰村,離我們村有三里地,也在滹沱河邊上。姨只有表哥一個兒子,大我七八歲。姨姨、姨父視我為親生,對我溺愛異常,甚至超過表哥。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都先讓著我。表哥對我更是百般寵愛,呵護有加。就像日本電影《螢火蟲之墓》裡的哥哥。只要我喜歡的他都會想方設法為我辦到。

八、九歲的男孩正是非常淘氣的年齡。姨姨、姨父下地幹活了,表哥帶著我上樹、爬牆、給我偷桃、摘棗、掏鳥蛋、罩蜻蜓,逮蟈蟈。雖然表哥常常因淘氣毀壞莊稼和物件被人告狀後被姨姨打屁股,但一出門就忘了,依然我行我素。我跟表哥形影不離,玩得樂不思蜀,成了表哥的跟屁蟲。

姨家雖然也在河邊上,但他們的地勢很高,所以水地很少,只有河沿上有一少部分。姨姨怕我們出危險,千叮嚀,萬囑咐,不讓表哥帶我去河裡玩。但只要我想去,這規矩就立刻失效了。

姨家在河東面,一條大路穿過村西長滿古柏的墳地,直通河沿。河沿離水面很高很高,大概有十幾米,河面很寬很寬,中間也有長滿青草的小町。河水靜靜的流著。平靜而舒緩,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扁扁的數葉小舟,在河面上漂來蕩去,非常自在。表哥下河去和小夥伴們抓魚去了,我就獨自一人在河岸上玩。

河岸上稀稀落落的長著古柏、榆樹和槐樹,和我叫不上名字的小草、野花。我在河沿上採花,撿著貝殼、僵僵石、化石猴玩。在北邊的沙灘上我看見了一個半埋在沙土裡的潔白的玉佛,旁邊零零散散的是一些殘瓦斷磚,也在沙土裡半埋著。沒有人給我講過佛的故事(那時剛剛經過文化大革命),但是我見了玉佛就是非常的喜歡。雖然天天風吹日曬,但玉佛還是潔淨異常,他那慈悲祥和的神態永遠不變。

姨姨、姨夫都是信佛之人,非常忠厚善良。姨父有一副好嗓子曾經是戲班的臺柱子,而姨姨則是忠實的戲迷。姨父人特好,不僅對姨姨好,對姥姥、姥爺、我父母和我也都非常好。他非常幽默、風趣,有滿肚子的笑話和故事。在夏天的晚上,我們躺在房頂上,看著滿天的星星,姨姨和姨父就教我和表哥認識北斗星、勺星、銀河和牛郎、織女星。那時的夜晚天非常清,也非常藍,滿天的繁星閃閃熠熠,多得叫人眼花撩亂。那時天上不時有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姨見了總會說: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不知又有哪個大官死了呢。我便好奇的讓姨姨尋找天上哪一顆星是我的星宿。

冬天,晚上吃完飯,我和哥哥鑽進了被窩,姨姨就在炕頭上紡棉花、納鞋底、給我們縫衣服。母親從小上學,不會女紅。姨姨卻心靈手巧,針線活特別好,村裡大姑娘、小媳婦描龍繡鳳、老太太做送老衣都來找她幫忙,她是有名的菩薩心腸,誰求都應。有村裡「明眼」人(指開天目,能看人前世今生的人)說姨姨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姨姨不僅縫穿我,還要給我的父母做衣服。一年四季,從未見過姨姨安安生生的歇一會,她手裡總有忙不完的活。

姨姨在油燈下做著活,姨父就開始給我倆講故事說笑話了,姨姨也時不時的插上一句。在他們的故事聲中,我漸漸的進入夢鄉。他們給我講了很多很多故事,我都記不太清楚了,但「梁山伯與祝英台」、「花木蘭代父從軍」、「牛郎織女」、「狼外婆」等還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姨姨、姨父非常勤勞,可是無論怎麼辛苦勞作,他們和所有的鄉親們一樣卻生活得非常清貧。辛苦一年下來,無論莊稼收成怎樣好,除了規定的口糧,打下的糧食全部都交了公糧。去養活那些附著在中華民族的軀體上無處不在的共產邪靈和它的貪官汙吏們。並且勞碌一年,掙的工分還不夠交口糧錢,有時年底分紅還得往生產隊裡倒貼。辛辛苦苦種一年棉花,到年底只分到每人每年幾斤棉花和五尺布票。

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貧,但我和哥哥在姨姨、姨父溫暖的懷抱裡卻生活的很溫馨。姨姨和姨父雖然不識字,卻教會了我誠實、善良和寬容。忠、孝、仁、義、禮、智、信體現在他們的為人上,使我從小就接受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在他們的身上我也懂得了「相敬如賓」、「相濡以沫」、「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因為我念念不忘白玉佛。就去問姨姨,姨姨歎息說,那兒曾經是個古廟,玉佛是鎮河妖、保護兩岸百姓平安的。所以香火一直不斷。後來共產黨、毛澤東來了,不讓百姓信神,組織村裡的一幫子流氓無賴把家家戶戶供的佛像全燒了,佛龕也砸了,並且還拆古廟、挖祖墳、砍古柏。禍害了半天,他們不僅沒撈著好處,最後連命也搭進去了。接著姨姨講起他們的結局:他們在做這些壞事時,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都勸他們不要幹這事,不好。可沒有人聽,他們不僅把古廟拆了,祖墳刨了,連祖墳裡的千年古柏也砍了。老人們都知道祖墳的千年古柏裡住著白魔,它們是極其可怕的邪物。果然他們幹完壞事的那天晚上,村裡的街道上,傳來極其恐怖、瘮人的吼叫聲,就聽大街上有東西亂竄。

人們嚇得緊閉房門,躲在角落裡不敢動彈。膽子大一點的,悄悄的從門縫裡偷偷望去,只見大街上有很多一、二尺高的白魔,瘋了一般竄來竄去的。第二天,那些拆古廟、挖祖墳、砍古柏的人接二連三的開始死去,死相極其恐怖。那些日子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凡是幹了這些壞事的人幾乎一個也沒剩下。人們都知道這些人是遭了報應了。從此家家戶戶又偷偷的壘上了佛龕,點上了香爐,擺上了供品,但是佛龕裡已經都沒有佛像了。

後來不知什麼時候,河沿上玉佛的旁邊生出了一棵小榆樹,漸漸越長越大,綠色的樹冠像一把綠傘蓋在玉佛的頭頂,為玉佛遮風擋雨。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給玉佛蓋了一個簡陋的小廟,又從新敬上了香。後來在一個晚上玉佛失蹤了。沒人知道他的蹤跡。十幾年後,在國境邊上破獲了一起文物走私案,其中有一尊白玉佛,但只剩下一個腦袋了,那正是失蹤的白玉佛。村民們又重新把玉佛請了回來,並且重新塑了泥身,又蓋了個小廟。但敬佛的目的和人們的道德、良心卻與早年有天壤之別了。

很多年後,姨姨談起往事,說在表哥出生的那天晚上,姨姨在半睡半醒之間,看見白玉佛從外面掀起門簾進了屋裡。後來表哥出生了。姨姨給表哥起的乳名就叫「白」。

後記

中學畢業後我離開了故鄉,隨父母搬到了城裡。等我再踏上故鄉的土地已是二十年以後了。站在大堤上,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我懷疑自己是否走錯了路,迷了方向:昔日楊柳成行、柳子繁茂的大堤已是光光禿禿,曾經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的槐樹林只剩下零零星星的枯樹樁,碧波蕩漾的十里河道變成了城裡蓋樓的採沙場和臭氣熏天的垃圾場。

燕子飛走了,喜鵲不見了,再也聽不見了布穀鳥的歌唱。

王八坑填平了,水田成了旱地,孩子們沒見過水稻長什麼模樣。村子也變了,我讀過書的小學成了雞舍,周圍到處是蔬菜大棚、蘑菇種植地和木材加工廠。街道也變了,不見了綠蔭如蓋的參天大樹,沒有了婀娜多姿的楊柳行行。取而代之的是小飯館、遊戲廳、網吧、髮廊、卡拉QK廳、照相館、檯球場。不時有穿著時尚、袒胸露背的青年女郎和染著黃頭髮、紅頭髮的男子勾肩搭背、打情罵俏、招搖遊蕩。平房土院沒有了,家家戶戶換成了瓷磚貼面、水泥壘牆、鐵門緊閉、庭院深深的四合院房。

姨姨和姨父都老了,白髮蒼蒼。黝黑的胳膊上鼓著根根青筋,飽經風霜的臉上佈滿了生活的艱辛與無奈,近八十歲的老人了每天還在下地種著自己的口糧。

表哥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有兩個已經成家。可五十開外的表哥和表嫂還在拖著半病的身子,租種著別人的土地,為最後一個兒子積攢著結婚用的彩禮和新房。村裡的青壯年都陸陸續續的進城打工去了,因為辛苦一年的勞作都還不起農藥和化肥的賬……女孩們也進了城,有的去打工、有的做保姆,有的甚至進了酒吧、按摩房……人們離開了這片蘊育生命的古老土地,遺棄了祖宗留下的古老傳統,同時也拋棄了我們中華民族敬天知命、敬神拜佛的信仰。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根斷了,人們與神的聯繫斷了,人們把靈魂交給了邪靈共產黨。水泥鋪路,石灰壘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如同水泥牆一樣的冷漠。高高的紅牆禁錮了人們的良心,封閉了人性和善良。人們把自己關在火柴盒般狹小的空間裡,同時也把心拘押在私欲的牢房。「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已成了座右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已成了做人的準則和方向。我們離純真越來越遠,我們離神越來越遠,故鄉離我們更是越來越渺茫……

我站在故居的門口,家已經沒有了。在父母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被遠房的一個侄子給偷拆了。昔日寬敞的深宅大院成了他們的雜貨場。這唯一記載著我童年的純真與歡樂的家已變為瓦礫。我和母親親手栽種的楊柳、槐樹、榆樹也都連根被刨光……

我把濃濃的鄉愁和深深的眷戀凝在了文字裡,用枯乾的荷葉包裹著,封存在我心底深處,把它永遠的珍藏……

我再次打開了DVD,白雪優美的歌聲在天地間迴蕩:

遙望故國淚花飛,
魂縈夢繞知是誰,
不知親人可安康,
不知山水可青翠。
煙雨濛濛江南美,
漁歌唱晚行碧水,
四季如春雲貴美,
月下竹林人自醉。
牛羊遍野塞外美,
駿馬飛馳彩雲追,
冰峰屹立藏原美,
神殿簷下風鈴脆。

遙望故國思緒飛,
大好山河面貌非,
世風日下人心變,
古風清純喚不回。
危難之中神慈悲,
大法震撼善念歸,
路不拾遺太平世,
夜不閉戶更祥瑞。
真善忍能使人心美,
源遠古風又璨璀,
重德行善福相隨,
人間再映天堂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台視新聞報導)蘋果公司23號疑似標錯價錢,Mac mini加購8G記憶體,原價47100,卻標成了19,900,價差將近3萬塊,很多人搶下訂單,不過蘋果卻片面將訂單價格修改回47,100,許多網友罵翻,北市府消保會今天正式發函,要求蘋果公司,明天就必須出面說明!
  • 【大紀元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歐陽宇編譯報導)通過研究記憶喪失和學習能力衰退的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小鼠,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大大改善病鼠的記憶力減退,該方法非常有希望解決人類的阿爾茨海默病,又稱為老年癡呆症。
  •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昨天裁決,電腦記憶體技術授權公司Rambus Inc.指控電腦繪圖晶片製造商英偉達 (Nvidia)侵權案勝訴。
  • (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特稿)泰國向全世界電影相關科系發下英雄帖,正在紐約大學攻讀電影製作碩士的台灣學生導演郭尚興,在泰籍、德籍與台灣非職業演員通力合作下,完成「我的一碗麵」短片,一圓電影夢。
  • 2010年7月24、25日,第十九屆歐洲中世紀古堡節在法國西北部濱海城市Dinan舉行。這個節日每次吸引10萬人來此參觀,穿中世紀古裝的人們可免費入場。今年來自歐洲40個團體的450名職業演員參加了這兩天的活動,他們以Dinan 70個中世紀文化古蹟為背景,演繹在中世紀發生的歷史故事、藝術及生活,為人們打開了久遠的記憶。
  • 【大紀元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歐陽宇綜合報導)一個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領導的團隊已經開發出世界上最高效的光量子記憶體,可以讓光子停止在晶體內然後再釋放,使我們更接近未來的超高速量子計算機和由物理定律保證的通信安全。
  • 1998年7月,遼寧省鞍山市的玉雕大師李洪才設計,由其藝徒林玉森彫刻的了一尊力作,名為「觀音顯聖」,它剛問世,就吸引了海內外眾多收藏家的高度關注。我是1999年9月29日在鞍山市岫巖縣親眼看到它的。接受我的採訪的是玉都王府寶玉總廠的廠長王德明,他既介紹了這尊力作的創作情況,又透露了江澤民,薄熙來兩人互相勾結,企圖敲詐勒索這件稀世珍寶的經過,令我震驚和憤恨。感謝一位好朋友冒著生命危險,保留了我的一本日記,如今它的失而復得使我恢復了蒙塵的記憶。
  • 人們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後,常常會做一些傻事,尤其是語言不通之地,鬧的笑話更是多多。然而這些經歷往往又會讓人記憶猶新,回味之時﹐忍不住連連搖頭。今年春季﹐我的意大利之行便是一次啼笑皆非的旅程。
  • 救難人員與部隊今天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奮力搶救數千名遭洪水影響的居民。這場記憶以來最嚴重的水災,已造成400多人死亡。
  • 回到家裡,站在陽臺上,望著周圍林立的高樓、霓虹燈交相輝映的繁華鬧市,我的心依然停留在那間開滿槐花的院落,久久不能忘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