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虎口奪食的清末外交家

鄭介文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楊儒(?一1902年),清末外交官,字子通。先後任江蘇常鎮通海道、浙江溫處道道員。1892年以四品卿銜任出使美、西、秘三國大臣。1896年任俄、奧、荷三國公使,1898年晉工部右侍郎。

1900年,沙王俄國出兵侵佔我國東北三省,並逼迫清政府簽訂出賣東北主權的條約,清政府於1901年1月初,任命駐俄公使楊儒為全權談判大臣,與俄國交涉東三省問題。

楊儒奉命後,即赴彼得堡,與沙俄侵略者進行交涉。整個談判歷時三個月,楊儒與俄財政大臣維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分別會談22次。他深知這次交涉責任重大,在與拉姆斯多夫第一次談判時,就談到:「現議條款倘稍侵中國主權,貪圖利益,恐英於長江一帶暨雲南,德於山東,法於廣西,及日本等國,各指他地為援案地步,則中國從此受害,流弊無窮。」所以,他對俄國外交大臣表示:「我辦此事,亦須上可以對國家,下可以對百姓,否則誤事之咎,全在我一人,我何能擔此大咎?」「至我為中國辦事,中國利益我自應多爭一分是一分,方為無愧我心,方為不負使職。」當談判進入實質性辯論時,楊儒據理力爭,以國家利益為重,為祖國為民族分利必爭,寸權不讓。

在談判中,俄國還以武力威脅為後盾,提出了十分苛刻的十二條侵略要求,企圖將東北三省,納入沙俄的勢力範圍,遭到楊儒的駁斥。而後,他們又採取欺騙、賄賂等手段,對楊儒利誘收買,提出,如果楊儒答應畫押,俄國可在「青泥窪或彼得堡為公(指楊儒)置田若干,廬若干,公擇一而處之,足以徜徉(安逸遊樂),終其天年」。楊儒嗤之以鼻,不為所動。維特又擺出另一副面孔,口出大言:「中國政府如欲加罪於與俄訂約之人(指楊儒),俄必出場保護。」楊儒義正辭嚴的反駁道:「我系中國官員,欲求俄國保護,太無顏面!如此行為,我在中國無立足之地矣。」

清政府在俄國的壓力下,西太后電令楊儒「全權主計,朝廷不為遙制。」李鴻章更令楊儒「酌予畫押」,而楊儒的態度依舊斬釘截鐵:「我是全權大使,不是賣國大使。」

限定畫押的前一天,俄國最後一次約見楊儒,施加壓力。時逢天寒雪大,談判結束,回使館下馬時,楊儒滑跌於地,不省人事,從此一病不起。

清政府懾於全國抗俄斗爭形勢,終於作出了拒籤條約的決定。中俄交涉東北三省的談判,宣告破裂。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楊儒能一反「乞討外交」的慣例,不計個人安危,敢於虎口奪食,同沙俄侵略者,進行了不懈的奮鬥,為維護祖國的權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為中國近代外交史上一位傑出外交家。

(事據《清史》)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媳婦上門那天,夫妻交拜後儐相才揭開新媳婦的紅蓋頭。富家女婿一看見夫人滿臉麻子,渾身贅肉,大驚失色,覺得自己終身幸福被毀,竟然逃走。
  • 清代高官湯金釗在北京的時候,乘車經過北京宣武門大街,不小心碰了一個賣菜翁的擔子,蔬菜掉了。賣菜翁大怒,將車伕揪下來又罵又打,要湯金釗賠錢。
  • 唐次為人正直,他無辜不幸的被貶到偏遠的蠻夷所在之地,內心孤苦抑鬱。於是收集自古以來忠臣賢士遭到流放,有的甚至招致殺身,而君王並沒有醒悟的事例,寫成了三篇文章.叫做《辨謗略》。
  • 唐次為人正直,他無辜不幸的被貶到偏遠的蠻夷所在之地,內心孤苦抑鬱。於是收集自古以來忠臣賢士遭到流放,有的甚至招致殺身,而君王並沒有醒悟的事例,寫成了三篇文章.叫做《辨謗略》。
  • 乾隆庚戌年,鄧石如客居曹文埴幕府時,曹文埴因祈福一事進京,強拉鄧石如一起去。鄧石如獨自戴著草帽、穿著草鞋、騎著毛驢,後曹文埴三天出發。
  • 武則天主朝政後,排除異己,嚴刑峻法。唐獻可希望自己被武則天認為是她的忠臣,就誣告自己的舅父裴行本,請求殺死裴行本。
  • 明朝人王士嘉生性敏銳,他出任山陰縣令時,有一個瞎子喝醉酒躺在山陰城南大荊樹下睡覺,酒醒發現自己懷裡的一百弔錢不見了。告到官府,王士嘉說:「這一定是荊樹做怪。」於是帶領衙役出城來審問。百姓很好奇,都出城來圍觀。王士嘉命人排查,誰沒有前來觀看,發現了一個人,神情倉皇,在他家找到了瞎子的一百弔錢。代王府銀庫丟失錢鈔,但是銀庫門窗封存依舊,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王士嘉來了觀察現場,發現氣樓(排氣孔)好像有物進出的痕跡。於是在院子裡擺上錢鈔,將城裡的猴子都帶來,讓它們從旁邊經過,有一隻猴子伸手抓錢,於是審問那只猴子的主人,找到了失竊的錢鈔。
  • 漢代的留侯張良,後來從遊赤松子;唐代的鄴侯李泌,後來進入衡山學道。有人說:「橋上仙風,鎖子道骨,各有所得,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像尉遲恭,他本是一介精猛武夫,曾經拳打過李道宗,幾乎死於唐太宗的刀下。
  • 有一天, 他責罵李賢說:「你平日誹謗程不識(漢武帝時名將,與李廣齊名),把他貶得一錢不值。今天,你卻又像家庭婦女那樣,唧唧咕咕地跟別人咬著耳朵說話。哪裡像個大丈夫?」
  • 據清代古籍《亦復如是》記載:清朝時,揚州有一個人通曉算命之術,給人算的很準確。當時揚州商會的總長,一個當地很有名的大富商專門請他為自己算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