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297)

中集-第十章:「文革」尾聲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四節:強弩之未的猖狂喚醒皮天明(2)

(二)二胡情誼(1)

皮天明押到六隊,是1975年九月的一個下午,那天他身穿一件花格子襯衫,衣服上沾著很多泥巴,手臂上留著兩道被繩索勒過的黑印,臉上還有傷痕。

他才二十來歲。在他那黑黝黝的臉上,在兩彎濃黑的眉毛下,瞪著一雙倔強的大眼睛裡,閃爍著不甘受人侮辱的剛烈性格。看到他的樣子,便聯想到我自己,我也是這個年紀來到鹽源農牧場,至今已是三十九歲的中年人了。

皮天明隨身攜帶的破爛行李上,插著一把斷了一截龍頭褪色的舊二胡。一身裝束,很像一個走江湖的落魄藝人,腳上穿著一雙舊皮鞋,前面已經裂開了口,從裂口中露出腳的大姆指。

那天值班的鍾花臉,將皮天明帶到嚴管二組的門口,並把當時的陳賢士喊出來,要陳賢士安排皮天明的舖位。沒過幾天,我們才知道他叫皮天明,是從林業隊逃跑抓回來的「犯人」。捕前是重慶一所中學的學生。

他們的可塑性極強,當他們一旦瞭解世界後,就會與自己貧窮處境作對比,從不成熟開始,發展成毛澤東的堅定反抗者,場部拖拉機組的孫明權就是一個例子,皮天明又是另一個典型。

他初到六隊正「火炬」案發的時侯,他親眼目睹張錫錕案的處理經過,張錫錕視死如歸的人格魅力,使他深深折服。當他受到劉順森的影響後便開始認識社會黑暗的原因,很快成為火炬的追隨者,從初入監獄時的「逃」變成「反抗」。

自我學拉二胡後,耳朵裡常迴盪著母親當年演奏的《二泉映月》,而今我在鐵窗下演奏它,便用來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我不懂樂理,人們評及我拉的二胡說:「你在琴中哭泣」。

我深信音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垓下一戰,漢軍的竹簫楚歌,吹散數十萬楚兵,可見音樂能表達語言無法表達的感情,即使在文革最瘋狂的時期,連生性暴戾的士兵,聽到李克嘉演奏二胡時,也會聞琴而靜,沒對拉琴粗暴干涉。

工餘時間,他迷上了二胡。從二胡中所表達的內心獨白,溝通了囚奴們的心靈。靠二胡我結識了李克嘉,後來又邂逅冷軍,現在又碰到皮天明。

有一天,我正在獨自調整二胡的音調,一曲「良宵」還剛剛開頭,便見皮天明站在我的床頭看。我停下了弓,用探詢的眼光看著他。

他稱我老師,很大方的向我請教二胡弓法。想到皮天明初到六隊時他帶著一把二胡,那身江湖藝人裝束,理應對它瞭如指掌,怎麼會來向我請教弓法?在六隊,當二胡老師非李克嘉莫屬,我哪敢被人稱作「老師」?。

我連忙挪動了一下身體,請他坐下向他說:「我是初學的,拉得不好,不敢妄自為師,還請你指教」。

皮天明搖了搖頭,顯出他的天真,說道:「你別誤會,我根本就不會拉二胡,但聽到你和李克嘉的琴聲,我幾次都想拜你們為師,極想學會這門樂器,可是李克嘉送進小監了,所以我只能拜你為師了。」

那時因四個洋芋人,李克嘉第三次關進小監。

我好奇的反問他:「我看到你才到六隊帶著二胡,我以為六隊又增加了一個愛好音樂的人呢。」

「唉!說來話長,那是一件紀念品,我從進監獄的那一天開始,便一直帶著它,這是一位我在中學時代鐵哥們的遺物」,皮天明回答我,眼睛變得灰暗起來。接著向我講了一段有關那把二胡的故事:

「他比我大三歲,那時,我們都是學校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隊員,他拉得一手好二胡,我就是從他那裡才知道『二泉映月』的,聽他演奏這首曲子,常會情不自禁的流眼淚。」

「有一天下午,我在他的寢室裡聽他演奏二胡,天色漸漸黑下來,突然聽得校門口人聲鼎沸,來了一群與我們觀點敵對的造反隊員,個個手裡操著大刀,我們還沒看清楚他們的臉,他們就已殺奔我們的寢室來了,那時重慶武鬥正在高潮中。」

「三個大漢見到我們,不由分說便朝我們倆亂砍亂殺,我倆還來不及奪門而逃,寢室的燈也熄了,黑暗中,只聽到他慘叫一聲,就撲在我的身上,我只覺得血從他的身上流到我的身上,聽見寢室裡有人在亂翻,我在他身下不敢動彈,只聽見其中一個人說道:『都被收拾了,快走吧』!」

「我在黑暗中等了幾分鐘,聽聽四下沒有動靜,便挪開壓在我身上的哥們,黑暗中只覺得他渾身是血,已經說不出話來,摸他的鼻子,還有一點氣,便趕緊摸著黑,連背帶爬的把他背到了附近醫院,醫生說他已經死了。」

「我回到學校,找到了他丟在那裡的二胡,想昨晚的可怕經過,若不是他壓在我的身上用生命保護了我,我恐怕也不在人間了,我拿起二胡一看,龍頭被折斷了,就將這把二胡留作我永生紀念品吧,便把它帶回家,收藏起來。」

「血債要用血來還,當天下午,我們集合了更多的同學,向昨夜襲擊我們的組織發起了大規模反擊,我在那次反擊中,懷著滿腔怒火,只想替已經死去的哥們復仇,進入陣地拼刺刀,我見人就砍,自己也多處負傷,那時我才十五歲」

皮天明停頓了一會,好像還陷在往事中,「沒幾天,警備區清查那次血鬥的凶手,我就被抓了進來,臨出家門時,我什麼都沒帶,就帶上了這一把沾著哥身上血跡的二胡。」(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9月9日下午,我正在豬圈裡淘豬糞,突然聽到場部的高音喇叭裡一遍又一遍的播放著《蝶戀花.答李淑一》。中共把這首詞曲當成喪歌。每當中央廣播電台裡反覆播送這首喪歌,人們便知道中共的某位要人一命嗚呼了。
  • 所謂改造油庫灣,就是把這條因雨水沖刷而成的溝壑,用流放者肩挑背磨填成一灣梯田,並在這灣梯田一側的山腰上,修出一條寬八公尺的公路,成為由鹽源農牧場進入鹽源縣的通道,設計者把它描繪得十分宏觀。
  • 第一天,我們從早上六點幹到了第二天凌晨一點,整整十九個小時。留給我們睡覺的時間只有四個小時。就這樣幹,徐世奎宣佈,我們「欠下」三分二的任務沒有完成。
  • 流放者討論廣播裡傳來的毛詩新作時,忘卻了曠日的疲勞。就在他們的注意力被廣播裡傳來故作呻吟的「詩歌」所分散時,死神卻已悄悄地站到那神仙土坎上了。
  • 由於過度疲勞,死神隨時在窺視我們,現在當我看到蔡先祿被人抬走時,走過去揪開蓋在他頭上的破衣服,看著他緊閉的雙目和嘴角上一抹鮮血,不知是不是最後一瞥?心裡怎不湧起惜別之情,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來。
  • 1970年初,雲南通海發生大地震,接到報告後,皇上忙令新華社封鎖消息。不但不組織搶救,還拒絕國際救援組織的人道救助,只對災區運去了幾十萬冊《毛主席語錄》和幾十萬枚毛澤東的像章
  • 根據大家收集到的情況,決定派人去重慶尋找活動頻繁的「人民黨」,對於這個組織,當時只是耳聞,並不知道具體情況,因為在獄中,我們不可能知道詳細情況,一致決定,由劉順森同熟知重慶的孟平和楊漢群一同越獄,去完成這極其危險的使命。
  • 正當樊有才向何慶雲報告劉順森失蹤時,嚴管一組的馮俊伯也氣急敗壞的跑來報告說,他們組跑了孟平和楊漢群,說劉順森大概是在大家都熟睡時逃走的。
  • 現在何慶雲對「火炬」有了新的認識,雖然他與林扯高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不得不承認,利用奴才監視「火炬」的方法是正確的。他放棄了對火炬份子採用說服教育的「陳腐」做法。
  • 我驚得差一點喊出聲來,原來三人正是我們日夜懸念的劉順森、孟平、楊漢群。他們出現時,劉順森走在最前面,上身穿著黑色的燈芯絨上衣,手上戴著手銬,蒼白的臉上留著一路的風塵,但並沒有喪氣,彷彿在思考著自己的失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