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韓琦買妾始末記

默安
font print 人氣: 86
【字號】    
   標籤: tags:

一、冒嵩少注書獲善報

據《冒憲副紀事》記載,如皋縣人冒嵩少,諱起宗,在崇禎己未(1619)年,考試落榜回家後,開始虔誠的為《太上感應篇》做註解。他寫到「見他色美…」這一句時, 特別留心的加以深刻闡發,他寫的這段註解,教人勿貪美色,語言非常精警。當時幫助他抄寫的,是塾師羅憲岳。

後來,羅憲岳回到南昌,崇禎戊辰(1628年)正月,夢見一位道貌莊嚴的老翁,左右站著二位少年,侍奉著他。老翁手裡拿著一本冊子,喊站在左邊的人讀誦,羅憲岳偷偷一聽,原來是冒嵩少所寫的「見他色美」的注語。讀誦完畢後,老翁說:「此人應該考中!」又喊右邊站立的人詠詩,即詠道:「貪將折桂廣寒宮,須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間迷眼相,榜花一到滿城紅。」

羅憲岳夢醒後,判定冒嵩少下次應試時,必會考中。他就把這個夢中的預兆,寫信告訴他的兒子。後來,等到發榜,果然如此。此後,冒嵩少公,官至憲副(省級政府副長官)。

註:「太上」即是太上老君,也表最上之稱。因為本文出自道門,太上老君即是老子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所以用太上老君開頭。《太上感應篇》的主旨,就是說明因果報應的道理。人生在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如果為惡仍舊富貴,是因為惡報還沒有到時間,不要為所欲為,必須猛醒,趕快回頭。如果為善仍舊貧賤,是因為善報還沒有到時間,不要灰心喪氣,必須精進,義無反顧。

二、金聖歎著書宣淫,遭棄市

金聖歎(1608—1661年),明末清初人,被稱為文學批評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後, 改名人瑞,字聖歎,一說本姓張。吳縣(江蘇)人。明代諸生。入清後,以哭廟案被殺 。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西廂》合稱「六才 子書」,並對後兩種,進行批改、批注。能詩,著有《沉吟樓詩選》。

金聖歎這人,博學好奇,才思聰敏,自稱當世無人超過自己。他多著淫書,濫揮才華,牟取聲名。所評《西廂》、《水滸》等書, 極盡穢褻之能事。他又往往引用佛經,很不莊敬。又著《法華百問》,以己見而妄測佛經奧義,混淆視聽。

由於上述孽過,在順治辛丑(1661)年,忽因他事(即哭廟案)入獄,被殺頭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並將屍體暴露在街頭,稱「棄市」。)

三、韓琦買妾始末記

據《宋史》記載,宋朝的韓琦,掌管政務時,買了一個姓張的女子為妾,頗有姿色。 買契剛成,張女忽然流淚。韓琦公問她甚麼原因?她說:「妾本來是供職郎郭守義的妻子,前年丈夫被部裡的使者誣陷,家敗無依,故流落、賣到您這裡來了。」

韓公聽後,很是同情,送給她一些錢,讓她回去,告訴她:將為她申冤,要她等澄清事實後,再來。

張女離開後,韓公為之申冤,其夫郭守義,得到復職、調任。這時,張女如約再來。

韓公不再親自見她,派人告訴她說:「我位居宰相,不可買別人的妻子為妾,以前我付的錢,你也不必退還。」歸還賣身契給她,另外,又送她二十金作路費,要他們夫妻完好如初。

張女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遙拜而去。

後來,韓琦公被封為魏郡王,謚忠獻,子孫興旺發達。

(均據清代周思仁《安士全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某年一日,建寧府知府郭子章,自從任職以來,一貫廉明幹練,所以晉級較快。現在,新官上任,前往水西路。路過前橋,但見四周叢山峻嶺...
  • 魏明帝曹叡在位,35歲而亡,只做了13年皇帝。明帝年輕而逝,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淫樂無度,自招夭懲!
  • 轉眼又是千百萬年過去,盤古終於由一個嬰兒,長大成為一位碩大的巨人,他忽然睜 開了睡眼...
  • 黃帝為甚麼要娶一位最醜陋的女子──嫫母,作為自己的妻室呢?
  • 歷史總是雲山霧罩,真理總是若隱若現。眾人讀史,往往被曲折的故事情節左右,而忘了故事背後的內涵。能留存於史冊的故事,都隱含著上天要告訴人的道理。
  • 則天太后自廢黜中宗,擺設睿宗以來,專權國事。為剪除異己,任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佞臣,羅織罪名,冤殺忠臣和李家子孫無數。
  • 太子前次被遊說同意舉事,但真要舉事時,忽然疑懼起來,吱唔著不敢出來。
  • 楚客在一旁雀躍,大聲呼叫:痛快痛快! 中宗至此方纔有所醒悟,雖然沒有追究韋后等,但已露出怏怏不悅的神態。由是韋后及其黨開始憂懼起來。
  • (大紀元記者李新美國坦帕市報導)2012年3月4日,神韻巡迴藝術團蒞臨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在當地極富盛名的帕市斯卓茲表演藝術中心(Straz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上演2場精彩的神韻演出。演出將中華5千年璀璨文化歷史搬上舞臺,以純善純美的藝術展現,令當地觀眾驚嘆萬分。
  • 等到武三思勢力重新恢復的時候,張柬之等人才感覺到了危險,於是,乃謀求剪滅之。但,這個時候的情形與逼宮之時已大不相同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