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羅馬帝國興衰記(3) 開國君主

文宇
font print 人氣: 25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開國君主奧古斯都——屋大維

羅馬帝國第一任君主奧古斯都屋大維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裡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被愷撒收為養子後名為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屋大維。

掃清道路

愷撒被殺害後,依照愷撒的遺囑,他的甥孫兼養子屋大維成為繼承人。屋大維得知愷撒被刺的噩耗時正在阿波羅尼亞軍中,時年十八歲。史學家形容屋大維外表異常英俊,也極其優美,雖然他從不在意其個人的打扮。

這個年輕人在養父愷撒被刺後的兩年,與愷撒的支持者執政官馬克.安東尼及騎士長官馬爾庫斯.埃米利烏斯.雷必達結成同盟,共同對抗謀殺愷撒的元老院共和派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與卡西烏斯,史稱「後三頭同盟」。

他們開始清洗元老院,刺殺愷撒的主謀布魯圖與卡西烏斯逃往東方,屋大維率軍追擊。公元前42年,屋大維在腓利比(馬其頓)戰役中擊敗布魯圖、卡西烏斯,二人自殺。此後,屋大維領軍返回羅馬,而安東尼則去往埃及,與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埃及艷后)結盟。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所繪的安東尼與克麗奧佩脫拉。(公有領域)

此時,羅馬被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屬屋大維,東屬安東尼。公元前36年,屋大維借兵變,解除騎士首領雷必達的兵權,「後三頭同盟」瓦解。控制羅馬東部行省的安東尼為討好他的情人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把羅馬東部行省送給女王和兩人的雙胞胎兒子,此舉引起羅馬人的憤怒,屋大維趁機煽動羅馬人對安東尼的不滿。

安東尼為動搖屋大維的權力,宣布埃及女王與愷撒的私生子愷撒里昂才是愷撒真正的繼承人。此時愷撒里昂已經是埃及的國王,安東尼此舉雖然是為了動搖屋大維的合法繼承權,但也等同把羅馬送給了埃及,由此徹底斷絕了他與羅馬的關係。

埃及但德拉的哈索爾神廟中克麗奧佩脫拉(左)與愷撒里昂的浮雕(Bradipus /維基百科)

經過幾年的明爭暗鬥,於公元前32年,羅馬元老院與人民大會宣布剝奪安東尼的權力,並且決定討伐他和埃及女王,這相當於屋大維對安東尼的宣戰。

在隨後的阿克提烏姆戰役中,屋大維大敗安東尼,並追擊安東尼往埃及,安東尼再敗自殺,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亦自殺身亡。愷撒里昂以及安東尼與女王的雙生子為屋大維所殺。此後埃及併入羅馬成為埃及行省。

絕對權力——羅馬「第一公民」

至此,屋大維已掃清他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但他依舊謹慎行事。屋大維明白歷經近500年共和體制的羅馬難以接受君主制,愷撒的遇刺便說明推行君主制會遇到多大的阻力。

愷撒遇刺(公有領域)

於是,屋大維解散軍隊,舉行選舉,被元老院選舉為執政官,而後他在公開場合表示要還政元老院並退出自己在埃及的勢力,卻遭到元老院拒絕,反而還授予他西班牙、高盧、敘利亞幾個最重要富庶行省的統治權。

公元前27年,屋大維36歲,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稱號。奧古斯都是與古羅馬宗教有關的詞彙,包含至高無上的權威、神聖的、高貴的等涵義。史學上,把屋大維獲得「奧古斯都」稱號的這年,作為「羅馬帝國」誕生元年。

愷撒大帝的甥孫屋大維(奧古斯都‧愷撒)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任帝王。(維基百科)

而作為君主制(帝制)代表性的「元首制」則創立於公元前23年。現今的「元首」一詞來源於奧古斯都時代的古羅馬,即「元老院首席公民」,也稱「第一公民」。這些都是羅馬帝王眾多稱呼的一部分。古羅馬帝國初期,帝王一詞(拉丁語Imperator,英語emperor)更多還是它的原意——軍隊大元帥、最高統帥。

公元前23年,屋大維在獲得最高執政官、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司長、最高統帥等等包括民事、領地、宗教幾乎所有領域的最高權力後,被封為「元首」。

後代史學家通常用帝王來指稱這個時期的國家統治者,將屋大維改制後的羅馬視為羅馬帝國的開端。

羅馬帝國的「帝王」與世界上其它民族地區,比如中國、埃及的帝王國王相比意義有很大不同。

第一,羅馬帝國的帝王在理論上是由元老院和人民授予,雖然實際並非如此。

第二,帝王並非權力的統稱,帝王的權力是由各方面,如行政、立法、外交、任免大權及宗教等等獨立的權力集合而成。羅馬的「帝王」不是權位而是稱號。

第三,帝王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即「法律超越於帝王之上(Leges super principem)」。屋大維所創立的元首制,實際是共和名義的帝制,權力核心是帝王,與現今的「君主立憲制」相反。君主立憲是保留帝王的憲政制,權力核心在憲政政府。@*

責任編輯:畢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曉輝】迫害基督徒致羅馬帝國滅亡 中共正步其後塵
  • 14年前,中國大地上,以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為首的中共政權掀起了對一群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大法群體的血腥鎮壓,並且在之後的多年間發生了活體摘除法輪功學員器官牟利的人間從未有過的罪惡。然而14年過去,這場看似強大的國家政權對這群手無寸鐵的修煉人的滅絕式鎮壓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正在將自己埋葬。
  • 7月13日是愷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前44)誕辰紀念日。近日,以愷撒遇刺為題材的莎翁名劇在多倫多拉開新一季的序幕,而康奈爾大學歷史系主任的「愷撒之死」講座也於22日在校內開講。愷撒雖然從未稱帝,卻被視作「無冕之皇」以至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其開疆拓土的戰功和政績,給後世留下了很多傳奇;雖然他的軍事獨裁曾招來貴族元老們的仇恨;一旦梳理其生平,你就會看到愷撒得以成就基業的種種異質,除了仁慈、大度與慷慨,更包括勇敢、信心、忍耐與鎮靜。
  • 據記載,行至高盧行省的界河——盧比孔河畔,愷撒對進退猶豫不決。這時突然出現一個魁偉俊秀的神奇人物,坐在那裏吹蘆笛;跑過去聽他吹笛的人中,有幾個號手。這位奇人猛然奪過一把號角跳進河中,吹響嘹亮的戰鬥號角,並向對岸撲去。愷撒明白這是「神的信號」,果斷指揮軍隊前進。
  • 數月中,不斷有異象出現,向愷撒暗示他將被殺;體格健壯的他也時常突然暈倒、夜裡做惡夢;且占卜師斯普林納明確提醒他,要他「當心3月15日(The Idle of March)」。而愷撒還是蔑視了災異,於當日5時左右被勸往元老院,沒有衛隊相隨。斯普林納告誡他:「3月15日來是的確來了,但是仍未過去。」途中,愷撒曾收到一張揭發陰謀的紙條,卻並沒有馬上展讀。
  • 漫步今日羅馬,諸多建築遺蹟仍讓人追想古帝國的輝煌:神廟、城牆、廣場,噴泉、凱旋門、浴場,當年無不精緻奢華,圓形競技場和馬戲場的規模更加令人歎止,然而羅馬帝國也以背離道德的文明著稱。從帝國一隅開傳的基督教,其信眾因不隨時俗而遭到恨惡,隨之而來的是長達三百多年的迫害;幾乎同時,從羅馬城開始,羅馬帝國全境至少爆發了四次大瘟疫,其覆亡給今人留下深刻的警示,從眾多傳世畫作中,我們仍可見到這場正邪大戰的生動見證。
  • 在古希臘和羅馬人眼中,遙遠的中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絲國」,直譯叫「塞里斯(Seres)」,意思就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Seres被認為是源於漢字「絲」,也是拉丁文中的「絲」(serica)一詞的來源。
  • 羅馬帝國全盛時版圖跨歐亞非三大洲,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當時世界上只有東方的大漢王朝可以與之匹敵。
  • 愷撒生前政績斐然,在疆土、政治體制、經濟司法、文化學術等各方面為其後到來的羅馬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生前雖未稱帝,但因其創下的輝煌功績及對羅馬帝國的深刻影響,被後世稱為「愷撒大帝」,成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王,被視為帝國真正的開創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