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羅馬帝國興衰記(2) 愷撒大帝

文宇

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弗朗切斯卡所繪《愷撒渡過盧比孔河》,呈現了愷撒從吹金號的神奇人物那裡領受神諭、渡河前進羅馬的故事。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貝特美術館收藏。(公共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3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二、羅馬共和國與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羅慕路斯建立的王政時代於公元前509年結束,羅馬人趕走暴虐無度的塔克文王,「會議」從貴族中選舉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權力,從此建立起由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之後隨著不斷的戰爭、吞併、征服和外交,逐漸擴張發展成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甚至把地中海變成內海的大國。

公元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執政官蘇拉帶領軍隊開進羅馬城,趕走政敵,掌控了羅馬,並迫使元老院宣布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羅馬歷史上首個獨裁官先例。繼蘇拉之後擁有終身獨裁官頭銜的羅馬執政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尤利烏斯.愷撒。

羅馬帝國廣場上的愷撒青銅像(維基百科)

公元前60年,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被選舉為羅馬共和國的最高長官——執政官。為了與反對他的勢力對抗,愷撒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盟,共掌大權,史稱「前三頭聯盟」。

其後,由於愷撒在高盧戰爭(今法國)中取得巨大聲望,令同盟者龐培深感威脅,加上另一個同盟者克拉蘇在東征帕提亞時戰敗身亡,致使三頭政治不穩。元老院趁機拉攏龐培,試圖分解三頭聯盟的權威,重新奪回國家掌控權。

愷撒征服高盧的路線(Sémhur/維基百科)

公元前49年,元老院向出征在外的愷撒發出招還令,並威脅如果不尊命,便宣布愷撒為國敵。根據當時的羅馬法律,任何指揮官皆不可帶軍隊渡過盧比孔河,否則便視為背叛羅馬。

愷撒帶領軍隊來到盧比孔河畔,思索了半日之後,講出一句名言:「渡河之後,將是人世間的悲劇;不渡河,則是我自身的毀滅。」接著,愷撒帶軍隊渡河並挺進羅馬。得到消息的龐培及反對愷撒的元老院議員震驚之下逃離意大利半島,愷撒兵不血刃進入羅馬城。

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弗朗切斯卡所繪《愷撒渡過盧比孔河》,呈現愷撒從吹金號的神奇人物那裡領受神諭、渡河前進羅馬的故事。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貝特美術館收藏。(公共領域)

公元前47年,愷撒在法薩盧斯戰役中擊敗龐培並追擊其至埃及,時值埃及國王托勒密十三世正與他的姐姐克麗奧佩脫拉拉爭奪王位。為得到愷撒的支持,托勒密十三世刺殺龐培並獻上他的頭顱。

據古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記載,當浸泡在香油中龐培的頭顱以及象徵他印信的金戒指被送到愷撒面前時,愷撒為這位昔日的盟友留下了眼淚。

此後,愷撒捲入埃及王位爭奪戰,在亞歷山大戰役中,愷撒以四千對二萬二千的懸殊兵力,防守四個月,堅持到援軍到來,最終擊敗埃及軍。

托勒密十三世兵敗陣亡,其姐克麗奧佩脫拉與其弟托勒密十四世在愷撒仲裁下成為埃及共治王。

克麗奧佩脫拉和愷撒會面的場景。讓.里奧.傑洛姆所繪。(公有領域)

亞歷山大戰役後,愷撒前往羅馬東部各行省及諸侯國,以寬政安撫猶太、敘利亞、小亞細亞等地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各部族,平息本都國的暴動。在寫給羅馬元老院的戰報裡,愷撒只用了簡潔有力的三個詞「VENI VIDI VICI(我來、我見、我征服)」。

此後,愷撒繞道希臘,以外交手段,把一直支持龐培的希臘諸城邦收歸麾下。諸事平定後,愷撒回到羅馬,在羅馬人的歡呼聲中舉行長達十天的凱旋式。

公元前44年,愷撒第五次被選為執政官,在三次擔當獨裁官之後,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官。在一次慶典上,愷撒拒絕了另一執政官馬克.安東尼獻上的王冠和稱帝的請求。

古羅馬時代,統帥的戰功是累積威望的重要基礎,愷撒的戰績和權勢,令元老院的共和派深感恐懼,他們害怕愷撒稱帝。就在愷撒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官的同年3月,蓋烏斯.卡西烏斯、馬可斯.布魯圖斯、德基摩斯.布魯圖斯為首的元老院反對派策劃陰謀暗殺了愷撒,當時參與刺殺行動的有六十多人,而這些人在日後三年內均死於非命。

愷撒遇刺(公有領域)

愷撒遇刺身亡時,年58歲。尤里烏斯.愷撒一生經歷極富傳奇色彩,他是古羅馬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他睿智、勇敢、身先士卒。他的政敵曾經拿他與龐培比較,稱愷撒在危險的戰局中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戰場,而龐培卻是第一個離開。

他寬和仁慈,不僅針對羅馬各行省和同盟國,甚至包括他的政敵和反對者。愷撒曾指示在羅馬「代政」的安東尼,嚴禁對龐培派進行處罰、不得流放、不得沒收他們的財產。愷撒被刺身亡後,宣布遺囑時,那些刺殺者的名字赫然出現在繼承人的名單中。

愷撒之死正值羅馬共和制向帝制的過渡時期,是古共和制與帝制統治的矛盾所致,他的所為顯然是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愷撒雖死,但他所創立的一切均使他的繼承者屋大維及其後的羅馬帝王深深受益,為其後羅馬帝國200年的繁榮打下穩固的基礎。其後的羅馬帝王大多守成,除了圖拉真帝王時期(公元98——117年)再次開啟對外擴張政策之外,羅馬帝國的版圖基本在愷撒時期已經奠定。

羅馬軍團的SPQR軍旗(Ssolbergj/維基百科)

「我來、我見、我征服」——愷撒大帝一生以軍事征戰和外交策略奠定羅馬帝國的初期版圖。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51年,愷撒平定高盧(現法國),把日耳曼人趕到多瑙河以西,並首次把羅馬軍團鷹鷲旗插在英吉利海峽對岸的不列顛。兩千年後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曾宣稱,大英帝國的歷史就始於公元前55年羅馬軍隊踏上不列顛土地的那一刻。

在內政方面:政治上,愷撒改革元老院,健全政府機構;加強中央集權,改善行省管理制度;擴大公民權,提高行省和意大利自治城市的地位;登用人才,唯才是用。

經濟上,愷撒頒布「奢侈禁止法」,杜絕浪費;直接徵收賦稅制度,取消包稅制;實施榖物管制配給;保護自由勞動政策;開拓新殖民地,建立退役老兵殖民地……。

除了政治經濟上的改革,愷撒還進行司法改革、曆法改革、獎勵學術自由等等。

他頒布反對行省官員勒索的法令,制定「儒略曆」(儒略:愷撒名Julius的另一譯法),就是現今使用的公曆(格里曆)的前身,改舊羅馬曆一年10個月為一年12個月,而七月正是由Julius(尤里烏斯,愷撒之名)來命名的。

宗教方面,愷撒奉行信仰自由的政策,不僅認可猶太教,同時也認可自古希臘時代產生的東方各宗教。

18世紀版《高盧戰記》(公有領域)

愷撒與同時代的西塞羅被後世並稱為拉丁文學的兩大文豪,愷撒生前曾留下大量的著作和文章,但絕大多數都失傳了。目前愷撒留下的傳世著作有《高盧戰記》和《內戰記》,行文簡潔生動。

前者記述了公元前58年到前50年愷撒擔任高盧行省省長時遭遇到種種事件的隨記,是現今研究古羅馬時期高盧及日耳曼地區社會政治人文風俗的重要參考文獻。

《內戰記》則記述了公元前49年至前48年,愷撒擊敗以龐培為首的貴族共和派政治勢力的事件。這兩部著作因其高度的文字水平至今被西方學校作為拉丁語教材。

愷撒生前政績斐然,在疆土、政治體制、經濟司法、文化學術等各方面為其後到來的羅馬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生前雖未稱帝,但因其創下的輝煌功績及對羅馬帝國的深刻影響,被後世稱為「愷撒大帝」,成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王,被視為帝國真正的開創者。

愷撒的威名流傳後世,經久不衰,成為至尊帝王的稱號。不僅羅馬帝國如此,德意志帝王和俄國沙王均沿用「愷撒」稱號。@*

責任編輯:畢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基督教在古羅馬帝國被迫害的近300年曆史,也是羅馬帝國從強走向衰弱的歷史。西元64年尼祿火燒羅馬城,並嫁禍於基督徒,這是羅馬帝國曆史上對基督徒的第一次大迫害。尼祿之後又有戴克里先等多位皇帝迫害基督教徒,從西元64年到西元4世紀初大迫害共進行了十次之多。
  • 作為宗教民族的猶太人是極為頑強的,基督教就誕生於猶太人基於一神教信仰對羅馬人的反抗。自從耶穌被釘於十字架之後,基督徒對羅馬人的反抗便走上了殉道式反抗的道路,即,徒手的底層民眾憑藉堅守信仰的良知對抗擁有國家的暴力機器的權貴。
  • 數月中,不斷有異象出現,向愷撒暗示他將被殺;體格健壯的他也時常突然暈倒、夜裡做惡夢;且占卜師斯普林納明確提醒他,要他「當心3月15日(The Idle of March)」。而愷撒還是蔑視了災異,於當日5時左右被勸往元老院,沒有衛隊相隨。斯普林納告誡他:「3月15日來是的確來了,但是仍未過去。」途中,愷撒曾收到一張揭發陰謀的紙條,卻並沒有馬上展讀。
  • 漫步今日羅馬,諸多建築遺蹟仍讓人追想古帝國的輝煌:神廟、城牆、廣場,噴泉、凱旋門、浴場,當年無不精緻奢華,圓形競技場和馬戲場的規模更加令人歎止,然而羅馬帝國也以背離道德的文明著稱。從帝國一隅開傳的基督教,其信眾因不隨時俗而遭到恨惡,隨之而來的是長達三百多年的迫害;幾乎同時,從羅馬城開始,羅馬帝國全境至少爆發了四次大瘟疫,其覆亡給今人留下深刻的警示,從眾多傳世畫作中,我們仍可見到這場正邪大戰的生動見證。
  • 凱撒是當年世界矚目的羅馬帝國的奠基者,被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皇,甚至有歷史學家將其視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有凱撒大帝之稱。後人因敬仰他對羅馬的貢獻,還以其就任終身執政者的日子為羅馬帝國的誕生日。不幸的是正當凱撒平定四方後,躊躇滿志、欲成就羅馬帝國大業時,卻突然撒手人寰。年僅58歲的凱撒沒死在征戰中,卻遭遇內部敵對勢力暗殺,凱撒之死引人深思。
  • 在古希臘和羅馬人眼中,遙遠的中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絲國」,直譯叫「塞里斯(Seres)」,意思就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Seres被認為是源於漢字「絲」,也是拉丁文中的「絲」(serica)一詞的來源。
  • 屋大維得知愷撒被刺的噩耗時正在阿波羅尼亞軍中,時年十八歲。史學家形容屋大維「外表異常英俊,也極其優美,雖然他從不在意其個人的打扮...
  • 1787年由藝術家繪製的《維吉爾對奧古斯都和屋大薇朗誦埃涅阿斯紀》,現藏倫敦國家美術館。描繪詩人維吉爾親自向皇帝奧古斯都朗誦詩作,皇帝的妹妹小屋大薇被詩歌的內容感動,抑制不住情感而昏倒。(公有領域)
    羅馬帝國雖被稱為帝國,但王位的承傳上卻並非世襲制,受幾百年共和制影響,羅馬帝國的元首之位原則上應該是選舉制,也就是說從法律上來講,任何一位德高望重且有能力之人都可成為元首候選人...
  • 正因為對正信者的迫害,羅馬帝國雖綿延百年,卻一直充斥著各種天災人禍,瘟疫、火災、政變、暴動、外敵入侵等等的動盪不安。
  • 一些史學家把羅馬帝國的衰亡歸結於獨裁帝制,殊不知歷史上有多少輝煌強大的帝國與王朝,而帶領國家民族走向強盛的帝王偉人也比比皆是。因此,君主制不是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民主制也不是國家強盛的根本所在。「道德」才是一個國家民族興衰存亡的決定因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