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與貧者 誰有資格驕傲?

作者:默安
只有貧賤者,最有資格、敢於驕傲對待人!富貴者哪裡有資格、敢驕傲對待人?(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004
【字號】    
   標籤: tags: , ,

比較地講:誰有資格驕傲?

《史記‧魏世家》記載:

戰國時,有個叫田子方的人,受到魏文侯的禮待。魏國攻下了一個地方,叫中山城。魏文侯派太子擊(太子的名字叫擊)駐守中山城。

有一天,太子擊外出,在路上遇到了田子方,便讓田子方的車子,先過去。田子方連正眼都不看他一下,就徑直走過去了。

太子擊生氣地說:「是富貴者,應該驕傲地對待人呢?還是貧賤者,應該驕傲地對待人?」(原文是:「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

田子方回答道:「只有貧賤者,最有資格、敢於驕傲對待人!富貴者哪裡有資格、敢驕傲對待人?國君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掉他的封國;大夫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去他的領地。怕失掉封國的聰明人,他不敢驕傲對人!怕失去領地的聰明人,他也不敢去驕傲對人!

「至於說到貧賤的士人,如果他所說的忠言良策,不被採用;所做的正行義舉,讓君主不滿意,無非是穿好鞋子離開罷了。他無論走到哪裡,不都是過著同樣貧賤的生活嗎?根本就無所謂!所以貧士最有資格驕傲!」(這就是「貧賤驕人」典故的來歷)

太子擊挨了一頓教訓,冷靜想想,覺得對方講得很有道理。便誠懇地向田子方行禮道歉!

腳踏實地的司馬光

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記載:

北宋名臣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司馬光從小,便喜歡學習,看過很多書,特別喜歡讀史書。那時他就立下宏偉志向,長大後要成為一個歷史學家,向人們傳播歷史經驗。宋英宗的時候,司馬光終於有修史的機會,奉天子之命,編撰《資治通鑑》。

在劉恕、范祖禹等史學家的幫助下,司馬光用了十九年的時光,終於編撰成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編年史——《資治通鑑》。這部書上起戰國,下訖五代,將1362年間的大事,講述得清清楚楚。史學價值很強。全書共三百多萬字,內容極其豐富,稱得上浩如煙海。

司馬光在編寫史書的過程中,刻苦鑽研,辨明真偽,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上床休息。他怕睡眠時間過長,會耽誤工作,特意做了個圓木「警枕」。只要他一睡熟,腦袋就會從「警枕」上滑落下來,人也就甦醒過來。這種措施使他睡覺不得安穩。以便把時間都用在工作上。

據說《資治通鑑》在洛陽存放的廢稿、殘稿,將兩間屋子堆得滿滿。由此可以看出司馬光工作的嚴謹。

人們對司馬光的治學態度非常欣賞。有一次,司馬光問哲學家邵雍:「邵先生,您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邵雍笑笑說道:「你這個人,真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原文是:「公嘗問康節曰:『某如何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紀元週刊435期,作者謝田)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才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當然,我們大家每個人,都不想做小人,都願意當君子;那我們也就要多積德,並且,在「德」的統帥下,多多增加才智,然後才能向聖人的方向邁進。
  • 復記憶的生命滄桑,生生世世的輪迴轉世,在研究以及真人實事事蹟中體現了一些真相。有人輪迴轉世後還帶著前世的語言或「習得的記憶」轉世,這些個例子直逼現今的科學對生命的固有成見,顛覆人間所謂「科學」的觀念。
  • 筆寫杜甫,有一瞬間的猶疑。論詩必提唐代,而讀唐詩絕繞不過杜甫這尊泰岳。對於他的感知,從無到有,自少及長,已經慢慢滲透華夏兒女的每一個記憶。子美,詩聖,少陵野老,沉鬱頓挫……這些記憶碎片如塵起風闌般襲來,沒有任何徵兆的,便將人的思維湮沒。杜甫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熟悉而陌生,彷彿老家逢年過節必要祭拜的先祖,我們念他,敬他,卻從未真正走近他。
  • 蔣介石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不解之緣。雖然蔣中年後皈依基督教,但其思想主要以中國道統為根源。終其一生,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甚力,自詡以服膺和承繼儒家道統為己任。他時常以儒家道統的衛道者自居,為此不惜殫精思慮。蔣介石在臺灣將傳統文化平鋪在了城市的路面上,臺北市區幾條東西向的主幹道被他重新命名,從北往南依次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此外還有四維、八德之類典自四書五經的路名。
  • 宮殿,已成斷壁殘垣;青史,卻如星漢燦爛;書卷,雖被烈火焚盡;教誨,仍然銘刻心間。英雄,早已隨風而逝;忠魂,依舊滌蕩人寰;歲月,逐漸抹平了記憶;過去的風雲,還要聽章公笑談!
  • 惠在後宮裡,容貌、資歷都不是最有優勢的,但她卻在《舊唐書.后妃傳》中排名第三,成為太宗一朝唯一與長孫皇后見諸正史的嬪妃。這個生命何其幸福,又何其神聖。翻閱《后妃傳》的徐惠一段,其篇幅之長、載事之詳,諸妃難及。當後人重讀唐史時,誰能不嘆服於她的智慧和賢德,誰能不投以驚羨的目光。
  • 李世民從西元627年登基為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他以史為鑒,深諳「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理。他體恤民情,勵精圖治,制定了一系列富民強國政策,使國力大強、人口劇增,民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呈現太平盛世。
  • 皇開國,天下歸心,終結了魏晉以來持續百年的板蕩格局。然統一治世不過曇花一現,隋煬帝修運河,溝通南北,為千秋後世創造福祉的同時,卻因不恤民力帶來現世的政治危機。大業七年,河南、山東的一場洪水,更沖蝕了隋朝的國祚天命,致使官民思變,揭竿而起。
  • 蕭瑀是奇人,是個生命經歷「精彩」過功名勳績的大唐宰相。唐太宗創貞觀二十三載,名臣濟濟,四方來歸。這後人無限追慕的貞觀之治,蕭瑀身在其中,卻是橫跨二十二年的大起大落。古人多以「宦海浮沉」比喻為官或陞遷或貶謫的變換無常,而蕭瑀揚帆駛進的這片海,更是驚濤駭浪,顛簸他時而一飛沖天,時而深墜海底。
  • 鴻門宴之後,項羽率領諸侯進入咸陽。當時秦王子嬰雖然是敗國之君,仍是王的身份,項羽不僅沒有給他應有的禮遇,反而殺了子嬰和所有秦國的王族、宗室和大臣,又一把大火燒了咸陽宮和秦始皇陵,大火三個多月不滅。這場大火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了對中國文化的巨大破壞,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辛苦建立起來的所有檔案和先秦以來眾多的文化典籍毀於一旦。秦以前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記錄幾乎都被付之一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