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与贫者 谁有资格骄傲?

作者:默安
只有贫贱者,最有资格、敢于骄傲对待人!富贵者哪里有资格、敢骄傲对待人?(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004
【字号】    
   标签: tags: , ,

比较地讲:谁有资格骄傲?

《史记‧魏世家》记载:

战国时,有个叫田子方的人,受到魏文侯的礼待。魏国攻下了一个地方,叫中山城。魏文侯派太子击(太子的名字叫击)驻守中山城。

有一天,太子击外出,在路上遇到了田子方,便让田子方的车子,先过去。田子方连正眼都不看他一下,就径直走过去了。

太子击生气地说:“是富贵者,应该骄傲地对待人呢?还是贫贱者,应该骄傲地对待人?”(原文是:“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田子方回答道:“只有贫贱者,最有资格、敢于骄傲对待人!富贵者哪里有资格、敢骄傲对待人?国君如果骄傲对人,就会失掉他的封国;大夫如果骄傲对人,就会失去他的领地。怕失掉封国的聪明人,他不敢骄傲对人!怕失去领地的聪明人,他也不敢去骄傲对人!

“至于说到贫贱的士人,如果他所说的忠言良策,不被采用;所做的正行义举,让君主不满意,无非是穿好鞋子离开罢了。他无论走到哪里,不都是过着同样贫贱的生活吗?根本就无所谓!所以贫士最有资格骄傲!”(这就是“贫贱骄人”典故的来历)

太子击挨了一顿教训,冷静想想,觉得对方讲得很有道理。便诚恳地向田子方行礼道歉!

脚踏实地的司马光

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记载:

北宋名臣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从小,便喜欢学习,看过很多书,特别喜欢读史书。那时他就立下宏伟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向人们传播历史经验。宋英宗的时候,司马光终于有修史的机会,奉天子之命,编撰《资治通鉴》。

在刘恕、范祖禹等史学家的帮助下,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光,终于编撰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这部书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将1362年间的大事,讲述得清清楚楚。史学价值很强。全书共三百多万字,内容极其丰富,称得上浩如烟海。

司马光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刻苦钻研,辨明真伪,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上床休息。他怕睡眠时间过长,会耽误工作,特意做了个圆木“警枕”。只要他一睡熟,脑袋就会从“警枕”上滑落下来,人也就苏醒过来。这种措施使他睡觉不得安稳。以便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据说《资治通鉴》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将两间屋子堆得满满。由此可以看出司马光工作的严谨。

人们对司马光的治学态度非常欣赏。有一次,司马光问哲学家邵雍:“邵先生,您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笑笑说道:“你这个人,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原文是:“公尝问康节曰:‘某如何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纪元周刊435期,作者谢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当然,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不想做小人,都愿意当君子;那我们也就要多积德,并且,在“德”的统帅下,多多增加才智,然后才能向圣人的方向迈进。
  • 复记忆的生命沧桑,生生世世的轮回转世,在研究以及真人实事事迹中体现了一些真相。有人轮回转世后还带着前世的语言或“习得的记忆”转世,这些个例子直逼现今的科学对生命的固有成见,颠覆人间所谓“科学”的观念。
  • 笔写杜甫,有一瞬间的犹疑。论诗必提唐代,而读唐诗绝绕不过杜甫这尊泰岳。对于他的感知,从无到有,自少及长,已经慢慢渗透华夏儿女的每一个记忆。子美,诗圣,少陵野老,沉郁顿挫……这些记忆碎片如尘起风阑般袭来,没有任何征兆的,便将人的思维湮没。杜甫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熟悉而陌生,仿佛老家逢年过节必要祭拜的先祖,我们念他,敬他,却从未真正走近他。
  • 蒋介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虽然蒋中年后皈依基督教,但其思想主要以中国道统为根源。终其一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甚力,自诩以服膺和承继儒家道统为己任。他时常以儒家道统的卫道者自居,为此不惜殚精思虑。蒋介石在台湾将传统文化平铺在了城市的路面上,台北市区几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被他重新命名,从北往南依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典自四书五经的路名。
  • 宫殿,已成断壁残垣;青史,却如星汉灿烂;书卷,虽被烈火焚尽;教诲,仍然铭刻心间。英雄,早已随风而逝;忠魂,依旧涤荡人寰;岁月,逐渐抹平了记忆;过去的风云,还要听章公笑谈!
  • 惠在后宫里,容貌、资历都不是最有优势的,但她却在《旧唐书.后妃传》中排名第三,成为太宗一朝唯一与长孙皇后见诸正史的嫔妃。这个生命何其幸福,又何其神圣。翻阅《后妃传》的徐惠一段,其篇幅之长、载事之详,诸妃难及。当后人重读唐史时,谁能不叹服于她的智慧和贤德,谁能不投以惊羡的目光。
  • 李世民从公元627年登基为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他以史为鉴,深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理。他体恤民情,励精图治,制定了一系列富民强国政策,使国力大强、人口剧增,民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呈现太平盛世。
  • 皇开国,天下归心,终结了魏晋以来持续百年的板荡格局。然统一治世不过昙花一现,隋炀帝修运河,沟通南北,为千秋后世创造福祉的同时,却因不恤民力带来现世的政治危机。大业七年,河南、山东的一场洪水,更冲蚀了隋朝的国祚天命,致使官民思变,揭竿而起。
  • 萧瑀是奇人,是个生命经历“精彩”过功名勋绩的大唐宰相。唐太宗创贞观二十三载,名臣济济,四方来归。这后人无限追慕的贞观之治,萧瑀身在其中,却是横跨二十二年的大起大落。古人多以“宦海浮沉”比喻为官或升迁或贬谪的变换无常,而萧瑀扬帆驶进的这片海,更是惊涛骇浪,颠簸他时而一飞冲天,时而深坠海底。
  • 鸿门宴之后,项羽率领诸侯进入咸阳。当时秦王子婴虽然是败国之君,仍是王的身份,项羽不仅没有给他应有的礼遇,反而杀了子婴和所有秦国的王族、宗室和大臣,又一把大火烧了咸阳宫和秦始皇陵,大火三个多月不灭。这场大火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巨大破坏,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辛苦建立起来的所有档案和先秦以来众多的文化典籍毁于一旦。秦以前华夏文明数千年的记录几乎都被付之一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