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三人詠牛,各有千秋

作者: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988
【字號】    
   標籤: tags:

(第一首)李綱〈病牛〉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作者李綱,是宋朝的一位政治家,他力主抵抗金人,規劃革新內政,跟另一抗金名將宗澤一樣,很不得志,屢遭貶謫。他一生寫了很多詩,這首〈病牛〉就是一首「真率感人」之作。此詩作於紹興三年(1132),那時李綱被貶謫在武昌。此前,他寫了一首〈建炎行〉表達了他「做了七十七天宰相,被佞臣排擠下台的事」。「病牛」正是他自己的象徵,詩人寫牛是為了寄託自己的身世情懷。

詩的第一句,盛讚牛的功勞。這頭牛,未病之前耕犁過許多田地,讓人們收穫過千擔萬擔的穀物。

第二句寫世情冷酷,對於這終生勞作的牛,在牠老病時,卻遭到了冷遇,沒有誰來同情牠,這是何等的不公平!

第三句則直抒懷抱,顯示出詩人不同於庸人的境界——個人的遭遇算得了什麼,只要廣大人民都能得到溫飽,即使自己被冷落,也是心甘情願。

末句則再翻心曲:不計較待遇如何,只要誠誠懇懇為眾生謀福利就滿足了。但仔細體味,我們就會發現,詩中雖有「但得眾生皆得飽」的良好願望,卻充滿了悲壯的氣氛,詩人流露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失落感以及不滿現實的那種「誰復傷」的委屈和憤懣。

(第二首)孔仲平〈禾熟〉
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穀登場。
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斜陽。

作者孔仲平,是一位頗具才氣的詩人,當時同他的兩個哥哥一道與蘇軾、蘇轍兄弟,並稱為「二蘇三孔」,可惜其身世不詳。在這首詩中,詩人首先勾畫了一幅金秋豐收圖:金色的秋天到了,秋風送來陣陣禾黍的香氣,那鳴泉水也漸漸地變淺了,田裡的稻穀都已經收割登場。然後,作者又摹寫了老牛在幫助人們奪得豐收之後的心態是:耕耘了一年又一年的老牛,靜靜地躺在夕陽晚照的坡頭,悠閒地咀嚼著枯草。為人耕耘的債務已經了結,還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呢,還是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一切吧。

讀完全詩,只覺得一種寧靜安祥的氣氛,彷彿瀰漫在天地之間。此詩中的「老牛」與李綱詩中的「病牛」,顯然形同心異,「病牛」心有不平而失落隱忍,而「老牛」卻從「禾黍香」、「穀登場」的豐收中,獲得還清了「粗了耕耘債」的輕鬆與滿足,它不爭不怨,知足而樂,隨遇而安。透過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窺看到詩人對「上一輩子欠下的債,今世必須償還」的宇宙法則即因果規律的正確認知和表述。

(第三首)王安石〈牛〉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
自無一毛利,至有千箱實。

這是被中國人稱為「拗相公」的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詠牛詩。第一、二句,描寫了牛的苦耕畫面:五更露下之時,牛已肩軛出行了,直到月上東山,它還在田壟上辛勤地勞作。第三、四句,詩人滿懷激情地讚賞牛的精神——不正是因有牛幫人耕種,才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才有「稻花香裡說豐年」,才有「五穀豐登,千箱歸倉」的豐收景象嗎?此時此刻,牛雖然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利益,但它哪裡想過自己呢?這種「自無一毛利,至有千箱實」的精神境界,既不同於李詩中「病牛」無奈與不平中的失落,也不同於孔詩中「老牛」無爭與無求的自足,它沒有對不平待遇的嗟嘆與不滿,也沒有因為還請了「宿債」便輕鬆的自得。

王安石這頭牛的朝暮耕耘,全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決不索取,好一頭崇高的「牛」!「詩如其人」,這頭「自無一毛利」的「牛」,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

以上三首詠牛詩,都在各自特定的氛圍中,描摹出生動的形象,在議論中各自帶著深深的情韻,在吟詠中共同寫出了不同的人生。

正是:
人各其面,
風情萬種,
同詠一物,
層出不窮。
大千世界,
萬紫千紅。
神傳文化——
主佛之功!@*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