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領悟 驚蟄節氣美學

作者:容乃加

明慧悟善懷。(圖片來源:天雪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67
【字號】    
   標籤: tags: , ,

驚蟄二月節,二月啊花朝月!花草欣欣向榮

有一年,黃庭堅珍藏了江南二月天黃庭堅熙寧元年罷官後,難得閑居荊州家中。那年的二月天,他掘地挖竹筍嫩芽、尋找蕨芽野菜,「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觀化十五首之一十一〉。

竹筍在二月裡初萌苦味嫩芽。傳說有黃衣老公說,取食南山竹筍,有治病的好功效。(見《南齊書·劉懷珍傳》)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菜二.竹筍》說「竹筍諸家惟以苦竹筍為最貴」。美好天地珍寶進入了黃庭堅的香飯碗裡,腹中也是漸次寬廣向無限天宇化開去,一片寧舒祥和。

驚蟄節氣「仲春凍初解,陽氣方滿盈。旭日照原野,萬物皆欣榮。」(趙孟頫〈題耕織圖〉)。這仲春二月天,陽氣方盈,無思無念,純然不動,猶如天真的兒童那樣的純真、處物欣然沒有成見,沒有人工的污染,也沒有葬花的悲嘆。

宋代哲學大家邵雍觀察天地,識天地之玄、道古今之理卓然一家。他感應大自然造化的二月天,欣然而喟嘆:「林下故無知,唯知二月期,酒嘗新熟後,花賞半開時,只有醺酣趣,殊無爛熳悲,誰能將此景,長貯在心脾。」(〈二月吟〉)

感吟者,是詩人!洞察者,是哲人!「成住壞滅」是這個宇宙之理,萬事萬物在「成」時最好,一切氣息都處在向上狀態,一片欣欣向榮,然後,慢慢走向成熟、敗壞、毀滅。就好像現代人講究生機飲食、尋求身心平衡頗費心力,因為所謂的現代化破壞了人類生息的大自然原鄉。人為了要追求好生活幾乎費盡心力,而那美好的生活環境、質樸的心態、讓人生活無憂的高標道德風尚也在所謂「技術」成熟的同時漸漸失去了。然後,人又要付出更大的力氣去復原那些失去的美好……,陷入了無法救贖的循環。

誰能把「成」景常駐在天地間?誰能秉性純然不動對應人事萬物?當下領悟的美學,不就是人間的修行?@*#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
  • 南京3月6日一邊下鵝毛大雪,一邊出現雷聲,驚現「雪中雷」奇景。讓人更加稱奇的是,南京氣象台的雷達上沒有捕捉到明顯的雷電活動。
  • 【大紀元3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曉慧台北5日電)今天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專家建議,驚蟄前後可以多吃偏陽性的食物來補充陽氣,過勞者可以吃些養肝食物,協助器官加速排出體內毒素。
  • (據台視新聞報導) 今天是農民曆上驚蟄的日子,依照24節氣如果這一天有春雷響,才能喚醒萬物,帶來生機,但今天在台灣各地都是陽光普照,沒機會打雷,如果驚蟄日過後才打雷,恐怕會讓雨水減少,巧的是,氣象局對春雨三到五月的預測恰巧也是偏少,石門水庫跟曾文水庫恐怕又要展開防旱作戰!
  • 早睡早起佔人體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態、飲食、及時調理各佔百分之十,我們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我們白天是放電,晚上睡覺是充電,晚上只衝了50%的電,白天還要釋放100%,那50%哪來的,就是從五臟借。五臟在古書中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體的精華,你總是借,總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體就垮了,所以我們說年輕的時候甚麼感覺都沒有,一到四五十歲了,病就全來了,其實這是有很長一段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時間的。
  • 「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茶仙」盧仝和「茶聖」陸羽並現合一對兒,盧仝的《七碗茶歌》,怎麼能成為一種茶家標竿的文化經典?怎麼能在多種文化範疇與人生層面中,成了一種不朽的範式?
  • 立秋每年約在陽曆8月7-8日間到來。立秋在二十四節氣中是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一種節氣。梧桐是立秋的代表植物,一葉知秋,南宋宮中有報立秋來的儀式,少不了梧桐。唐宋立秋應時風物詩婦女童子剪戴楸葉,表秋意。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來了,物候中少不了寒蟬,;立秋俗諺,看雷、雨、熱度的臉色。
  • 二十四節氣:處暑,暑止。有句俗語「爭秋奪暑」,指的就是從「立秋」到「處暑」這期間天氣微妙的嬗遞演變樣貌。古人觀察處暑節物候有三;處暑有關的俗諺,表現中華文化中庶民的智慧與趣味;處暑保健養生的當令食物什麼最風行?梨子、鴨子…
  • 《禮記.月令篇》記載白露節氣物候為:「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是白露時節的三個物候。鴻、雁自北南飛;燕鳥由南北返;眾鳥開始備藏過冬食物,羞就是珍羞、美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