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國安民」金言錄(2)

作者:陸真

人氣 118

【原句】
民心無常,惟惠之懷。(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高帝本紀》)

【今譯】
常:固定不變。惟:同「唯」,只是。惠:好處,這裡是愛護的意思。懷:歸順,擁護。人民的想法不會是固定不變的,他們只擁護愛護他們的人。

這是南朝宋順帝讓位於蕭道成的詔書裡的一句話。雖然王朝的更迭不過是權力之爭,但這句話所說的人心向背的道理卻是正確的。

【原句】
民之多怨,非國福矣。(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武十七王傳》)

【今譯】
人民有很多怨恨,決不是國家的好事。

這是南朝齊高帝的兒子竟陵王蕭子良,對他父親說的話。當時水旱天災頻繁,又加嚴刑峻罰,監獄人滿為患,人民怨聲載道。蕭子良用這兩句話,向齊高帝指出,只有寬解人民的疾苦,方能維持其統治。

【原句】
不務先富民,而唯言益國,豈有民貧於下,而國富於上邪?(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武十七王傳》)

【今譯】
務:努力去做。邪:同「耶」,疑問語助詞。不先努力使人民富裕起來,而只談論如何使國家獲得好處,難道有下面老百姓一貧如洗,而國家卻很富裕的事嗎?

這是齊高帝的兒子竟陵王蕭子良,勸他父親要關心人民疾苦時說的話。所闡明的人民和國家的本末關係,是十分正確的。

周太祖郭威長居民間,深知民眾疾苦。自從梁太祖朱溫,厘定「牛租」以來,六十餘年,百姓苦之。郭威均將其免除,並將「系官莊田」悉以分賜給佃戶作永久財產,於是「比戶(許多農戶)欣然」。有人建議不如將這些「系官莊田」作價出賣,可得一大筆錢,以「資國用」。郭威就用上面的話,來回答他(主張分送給農戶,不收一分錢!)。

【原句】
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隋代王通《文中子中說‧天地》)

【今譯】
不要為了奪取天下而不重視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生命。

以:因為。阮逸註:「易為輕易之易。一民,至細也。但不可以天下之大,輕小民之命」。

這是隋朝時,李密向王通問「王霸之略」時,王通回答的話,充分強調了成霸業者,必須非常愛護人民的道理。

【原句】
帝王豈有常乎?相扶即是。(唐代李延壽《北史‧宇文貴傳附宇文忻》)

【今譯】
常:固定不變。相扶:即扶持。帝王的職位,難道是固定由誰來擔任的嗎?只要得到眾人共同支持,就可以成為帝王。

隋文帝的佐命親信宇文忻,因譴去官,不滿,與梁士彥圖謀奪取帝位。這是宇文忻對梁士彥說的話。

【原句】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唐代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今譯】
啖:吃。擔任國君的法則,必須先讓百姓生存。如果損害百姓來侍奉自己,就像把大腿肉割來填飽肚子一樣,肚子飽了而生命也完了。

這是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說的話。因唐太宗把老百姓看得如此重要,故能成為一代明君。

【原句】
百姓安樂,便是甲仗。(唐代吳兢《貞觀政要‧仁義》)

【今譯】
甲仗:鎧甲兵器,這裡指國防力量。老百姓安居樂業,就是抵抗敵人的武器。

貞觀四年,房玄齡奏言:「今閱武庫甲仗,勝隋日遠矣!」唐太宗就用「百姓安樂,便是朕之甲仗」來回答他。意思是說,武器裝備誠然重要,但是人民的安居樂業,更為重要。

【原句】
以人為本,以財為末。人安則財贍,本固則邦寧。(語如唐代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第一條》)

【今譯】
本:根本。末:末尾,這裡是次要的意思。贍:充足。把人作為根本,把錢財放在次要的地位。人民安定了,錢財也就充足了;根本穩固了,國家也就安寧了。

【原句】
苟利於民,與資國何異?(宋代盧多遜等《舊五代史‧周書‧太祖紀》)

【今譯】
資:助,這裡指對國家有利。假使能對人民有利,這和利於國家有什麼兩樣呢?

(據清代《淵鑒類函》)

責任編輯:王愉悅

相關新聞
中共六四屠殺實錄(3)活著的人依然前行
組圖:首爾北村韓屋村 體驗韓式風情
【文史】唐太宗與民生飲食(下)
【水滸英雄】風雪夜歸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