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孩子運用執行能力(下)

聰明又過動,這樣教就對了!(八)
作者: 佩格.道森,理查.奎爾   譯者:胡玉立,黃怡芳
font print 人氣: 189
【字號】    
   標籤: tags: , ,

 

 

接上篇:激勵孩子運用執行能力(上)

必要時,運用比較正式的獎勵制度

讚美不見得一定能激勵孩子運用較困難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發現運用比較正式的獎勵制度,會有所幫助。如果孩子有過動症,你或許已經很熟悉這種獎勵制度了,如果你還不太熟悉的話,可以照著以下步驟:

Step 1:描述問題行為並設定目標

這聽起來可能挺耳熟的,因為它正是我們在前一章談到教導執行能力的前兩個步驟。如果你還記得的話,把問題行為和目標行為盡可能描述清楚,這很重要。例如,如果孩子老是忘記放學後做該做的事,目標可能是「喬伊不用人提醒,就會在下午四點半以前完成每天該做的事。」

Step 2:決定可以獲得的獎賞和備用方案

設計獎賞制的第一步是建立一套流程,讓不情願做的事永遠比情願去做的事優先。在必要時,孩子如果有一套獎賞項目可以選擇的話,獎勵制度會運作得最為理想。而設計獎勵制度最好的方法,是設計出積分制,讓孩子可以因為目標行為贏得積分、換得獎賞。

獎賞愈大,孩子要賺取的積分就愈多。獎賞的項目應該包括花一個星期或一個月才能得到的較昂貴犒賞,以及每天可以換取到、不那麼昂貴的小型獎勵。獎賞可以是物質的(例如,愛吃的食物或小玩具),或是以活動做為報酬(例如,有機會和父母、老師或朋友玩一項比賽)。

準備好應變的方案也有其必要;通常是任務完成後可以享有一項特權(例如,多看一個喜愛的電視節目,或是可以打電話給朋友)。下頁表格是針對改善放學後該做的事的獎勵制度設計範例。

這本書主要是針對在家裡可以做到的事,然而,如果能將孩子在學校的目標行為表現和在家裡獲得的獎賞連結起來,會是一個改善執行能力的好辦法。它之所以有效,有幾個原因:第一,它提供家庭和學校共同面對問題的良好管道。第二,它可以充當家庭和學校正面溝通的機制。第三,父母手上可用的激勵資源往往會比老師來得多。當家長和校方共同合作時,家庭聯絡簿通常是老師對父母溝通,讓父母知道如何給孩子當天應得積分的工具。

Step 3:寫下行為契約

這項契約必須明確說出孩子同意做的事,以及父母的角色及責任為何。除了給予積分和獎賞之外,還要記得讚美孩子遵守這項約定。避免採用那些你沒有辦法執行的懲罰。下頁是結合獎勵制度的行為契約範本,在《行動力訓練手札》第350頁附有空白表格,你可以用來設計獎勵制度、謄寫行為契約。

 

Step 4:評估成效,在必要時調整

我們必須提醒你,根據經驗,鮮少有獎勵制度在第一次實施時就臻至完美。這是因為孩子們都很厲害,懂得在行為契約裡找出漏洞。一般來說,在契約真正照你的意思順利運作之前,契約規則、給分方式或獎賞選擇必須做些修改,是很常見的事。

父母經常會問,他們要怎樣才能夠只對家裡其中一個孩子實施這種制度,畢竟,這種制度看起來似乎是在「獎勵」有問題的孩子,忽略了其他沒有相同問題的孩子。我們發現,如果對問題孩子的兄弟姐妹詳細解釋,大多數的手足都能理解這樣的過程。不過,如果有問題的話,你還是有一些選擇:

1、 為其他孩子設計適當目標的類似制度(每個孩子都會有需要加強或改善的事)。

2、 不時為家中其他孩子做些不那麼正式的安排,答應他們一些事,讓他們不覺得被遺忘。

3、 讓孩子所得到的獎賞對全家都有利(例如去餐館吃飯)。

 運用激勵計畫,通盤強化執行能力

我們之前提供的範例,都是鎖定在需要改善的特定目標行為上(記得做該做的事、獲得好成績、收拾玩具等)。你可以運用相同的策略,幫助孩子更廣泛地發展出執行能力,而不只是著重在單一行為上。比方說,如果你決定著力於孩子任務啟動的能力,每當孩子不用人提醒就開始某項任務時,就可以對孩子強調它:「謝謝你一放學回家就把洗碗機裡的碗盤清空了。」「我喜歡你照我們之前同意的那樣,在五點整的時候開始做功課。」這些都是針對任務啟動能力所使用的特定讚美。

如果你覺得你需要用更強而有力的方式來強化它,那麼每當孩子立刻或是照約定時間,就開始做某件事,你就可以畫一個星星,等到格子畫滿了(或是累積到約定的數量),他就可以換取獎賞(親子共同討論約定的獎賞)。

─ ─摘自:《聰明又過動,這樣教就對了!》/野人出版社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你的小孩在學校表現通常很平順,成績尚可,也能履行學校要求的各種功課和責任,那他的執行能力可能發展得不錯。當然,孩子仍有可能在學校表現不錯,在家裡卻不是這麼回事;也許這正是你會讀這本書的原因。會有這種現象,什麼原因都有可能。
  • 你大概逐漸明白該怎麼做讓孩子的表現更符合他的聰明才智,不會那麼散漫。在這一章,我們精簡出十大原則,帶領父母協助孩子成長。這十大原則其實也是「方法」:它們能協助孩子掌控對他們來說挑戰性高的任務,發展他們落後的執行能力。
  • 孩子努力用各種方法得到他們想要的,父母卻常會產生矛盾情結,因為有時孩子所要的,會和父母所要的相互衝突。不過,你還是有方法既支持孩子,又讓情況維持在你的控制範圍之內。這些方法包括:
  • 有些父母明白如何教孩子把任務分段進行、指導他們各種技能,並強調成功的重要性,但他們的孩子還是沒能學習到父母希望他們得到的能力。問題可能出在他們沒有應用這第九項原則或下一項原則。這些父母擬訂了執行流程,確定這個流程管用,隨即隱身幕後,期盼孩子獨力完成。
  • 許多有執行能力問題的小孩,在自己可以決定怎麼運用時間時,反而做得不錯。身為父母,我們都知道,很少人能一輩子只做好玩的事。要幫助孩子為充滿工作和家庭責任的成人世界做好準備,我們會期盼他們面對那些看來並不那麼有吸引力的工作,不管是家事或功課、無趣的家庭聚會、遵守規則或按時間表作息。
  • 有時候,我們發現給孩子「提示卡」還滿有用的,能提醒自己正在努力加強的能力,或是如何實踐這些能力。下面的圖表,就有一個與聆聽技能有關的「提示卡」......
  • 激發動機非常重要;不管你正設法讓孩子在你設計的引導過程中謹守規定,抑或你只想鼓勵孩子運用他本身已經具有的執行能力。有些父母常採用懲罰的方式,但我們寧可採用鼓勵正面表現的做法。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