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采風】鏡餅開鴻運 紙牌懷古風

作者:脩實
記述江戶城內年中活動的繪畫《千代田之御表》系列的「御鏡開圖」。揚州周延,明治30年(1897年)繪畫。(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正月過後,天增歲月人增壽,年神了願返天庭。在日本,人們將門松等正月飾物燒掉,恭送年神,還要把供奉的年糕撤下「開鏡」。至此,正月相關祭祀禮儀正式結束,人們的生活恢復正常。但是,正月裡紅火的傳統紙牌遊戲「百人一首」,卻不會就此止步,還要繼續玩下去,甚至以此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開鏡

將正月裡貢獻給神佛的鏡餅撤下,切開食用,是正月裡的一道儀式,叫「開鏡」。

古時,將圓鏡敬獻給神佛,是日本獨特的傳統禮儀。「鏡餅」據此得名。所謂「鏡餅」,就是將年糕做成像圓鏡形,貢獻給神佛。這一習俗,古已有之,早在奈良時代,就將鏡餅獻給神佛。現在常見的鏡餅形狀,起源於室町時代。鏡餅上的飾物,不限於橙子,海帶、蝦等,無論何物,都寄託著人們美好的祈願。

日本鏡餅。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元旦的裝置,洋溢日本過年的氣氛。(嘉南農田水利會提供)

鏡餅是供奉給神的聖物,也是年神棲身之所,因此人們認為鏡餅具有神之靈力。另外,鏡餅也象徵家庭和睦美滿。將鏡餅切開,為什麽不説切鏡餅,而叫開鏡呢?原因大致有三。鏡餅原本就製作得較硬,加上經過數日擱置,愈加堅硬,用一般的刀具無法切割。過去,需要用鑿子加上木槌鑿擊,才能將其切開。這一動作,不是切,而是開。此外,切這個字不吉利,不無與年神割斷緣份之嫌,故避之。而開就頗吉利了:鏡餅本為圓滿,開則是開運、開啓美好而長遠之未來。再者,武士時代,人們忌諱用刀具切割東西,而切鏡餅易使人聯想到自刃、殺戮,故避之。

傳統的鏡餅吃法是,將鏡餅切割成小塊後做成年糕湯「御雜煮」,或加入小紅豆做成紅豆年糕湯「善哉」。人們吃時,要帶著感恩之心,祈願新的一年闔家健康、平安、幸福美滿。還要一點不剩,全部吃下。開鏡的日期,各地不盡相同,關東1月11日居多,關西1月15日居多。

這種風俗起源不詳,但江戶時代確已流行。當時,商家要藉此舉行開市慶典,武家也藉其舉行相關慶祝活動。例如,記述江戶城內年中活動的繪畫《千代田之御表》的「御鏡開圖」(揚州周延,明治30年),就描繪了這一儀式,從中可見儀式十分莊重、神聖。

記述江戶城內年中活動的繪畫《千代田之御表》系列的「御鏡開圖」。揚州周延,明治30年(1897年)繪畫。(公有領域)

日本在舉行祭神、慶典等儀式時,都要將日本酒奉獻給神,參加者也一同舉杯共享,祈願健康平安、事業興旺。開木製酒桶蓋時,人們是用木棰子將酒桶蓋砸開,而這一動作不叫打開酒桶蓋,也叫「開鏡」。這一習俗,也是基於上述信仰,文化意義上具同源性。

正月裡玩紙牌

正月期間,人們會玩多種遊戲,其中「歌留多」(Karuta)紙牌 ,是較為普遍、頗受歡迎的傳統文化遊戲。「Karuta」本為葡萄牙語,意為卡片,實為紙牌。如今日本的紙牌,種類頗多,就內容而言,有傳統文化(故事、俗語、和歌等)、歷史、地理等方面的,也有世界文化以及現代文化等。

紙牌一般用長方形的厚紙或塑料製作,每張上面印有圖畫、和歌、數字等,一套數十張。傳統的是「百人一首」和「いろはかるた」(Iroha Karuta)。「百人一首」稍後介紹,而「いろはかるた」是用48個假名(日本古假名)開頭的48首七五調和歌或俗語等。

紙牌分為書寫文字的「読札」(讀札)和解析文字的繪畫「絵札」(繪札),一副共96張。吟誦紙牌詩文者用「読札」,擺在競賽者面前的是「絵札」。

玩法有多種,最普通的是:洗牌後,將印有繪畫或文字的一面朝上擺好,當吟誦詩文者念出某一詩文後,競賽者便尋找面前相應紙牌。發現後,口喊「はい」(嗨)並用手壓住那張紙牌,或將其打出界外,以此證明自己最先發現並拿到了這張紙牌。如此反復,直至紙牌被搶光,獲牌多者勝。

百人一首與紙牌

古時,宮廷貴族們就玩類似今日紙牌的遊戲,用的是貝殼等器物。據説,這是紙牌遊戲的雛形,而最早的紙牌遊戲,其內容就是流行至今的《百人一首》。

《百人一首》又名《小倉百人一首》,是鎌倉初期藤原定家(1162-1241年)編撰的和歌集,收錄了史上百名詩人的百首優秀和歌。每首和歌皆有序號,大致按時代排列,自天智天王(626~672年)開始,至順德院(1197~1242年)完結。

百人一首和歌紙牌圖例。推定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和歌紙牌。(公有領域)

現存最早的《百人一首》紙牌,是元和年間(1615~1624年)由道勝法親王書寫的。元祿(1688~1704年)時期,開始有了木板印刷的彩色紙牌,並逐漸在社會普及,今昔玩法大體相同。當時,紙牌遊戲用於教育的作用較大。自明治時代以後,該遊戲愈加普及,在東京還成立了相關協會,並舉辦了全國比賽。戰後,這種遊戲曾一時冷淡,後來又復蘇,熱度保持至今,且成為正月期間必不可少的文化遊戲。

《百人一首》紙牌共200張。與其它紙牌不同,競賽者用的牌上沒有繪畫,只有文字,並且只有詩的下半句。當吟誦者唱出上半句時,參賽者即刻尋找、搶奪面前寫著該詩下半句的紙牌。常常,吟誦者剛剛唱出第一個音,紙牌就被搶走了。其速度之快,反應之敏,競爭之烈,令人嘖嘖稱奇。這種場面,在舉行的各類相關競賽中司空見慣。

「百人一首」紙牌歷史悠久,品味高雅,老幼皆宜,備受歡迎。不但人們在自家玩,學校也作為教育用途,社會上還成立了相關組織,定期舉辦地區、全國大型比賽,並通過比賽評定等級,授予初段到十段不等的段位。

這種遊戲寓教於樂,通過遊戲、比賽,人們不但能獲得快樂,增強記憶,訓練機敏的反應能力,還能培育文學修養,體味古韻,回歸傳統。《百人一首》被用於遊戲後,日本國民的和歌修養得到了普及、提升。在日本文化史、教育史上,其作用可謂別具一格,影響獨特。

《百人一首》第66首歌,為平安時代後期歌人行尊(1055~1135年)所作。在吟詠風花雪月居多的和歌中,此歌凸顯修行者之孤高志趣,如今讀來也頗令人沉思。歌曰:

深山野櫻花,勿忘惜我身。
今此知吾者,捨汝別無人。

@*
責任編輯:古容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