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執法不阿的「強項令」董宣

太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9日訊】東漢初年,出了個遠近聞名的“強項令”董宣。他為官正直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不僅贏得了漢光武帝劉秀的信任,敢於大膽任用他,而且也受到當時人們的稱頌。他的事跡被寫進了《後漢書》,流傳至今。

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國(今河南省杞縣南)人。他學識淵博,剛正不阿,精明能幹,受到大司徒侯霸的器重。侯霸把他推薦給光武帝。董宣應薦出來做官以後,政績顯著,逐漸升遷為北海(漢代諸侯國,今山東昌樂縣西)相,相當於一個郡的太守。董宣就任北海相以後,秉公執法受到光武帝劉秀的重視。

當時,京都洛陽是全國最難治理的地方。聚居在城內的皇親國戚、功臣顯貴常常縱容自家的子弟和奴僕橫行街市,無惡不作。朝廷接連換了幾任洛陽令,還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後,光武帝劉秀百般無奈,決定任命年已69歲的董宣做洛陽令。董宣到任後,遇到的第一件棘手的難題,就是處理湖陽公主的家奴行兇殺人的案件。

湖陽公主是光武帝劉秀的姐姐。這位公主仗著自己和皇帝的姐弟關系,豢養著一幫兇狠的家奴,在京城裏作威作福,為非作歹,橫行無忌。 有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殺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他。可是,這個惡奴躲進湖陽公主的府第裏不出來,地方官不能到這個禁地去搜捕,急得董宣寢食不安。沒有別的好辦法,董宣就派人監視湖陽公主的住宅,下令只要那個殺人犯一出來,就設法抓住他。

過了幾天,湖陽公主以為新來的洛陽令只不過是故作姿態,虛張聲勢而已。於是有一天,湖陽公主帶著這個殺人惡奴出行,在大街上被董宣派出去的人發現。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來向董宣報告說,那個殺人犯跟著公主的車馬隊伍走,無法下手。董宣一聽,立即帶人趕到城內的夏蘭亭,攔住了公主的車馬。 湖陽公主坐在車上,看到這個攔路的白鬍子老頭如此無禮,便傲慢地問道:“你是什麽人?敢帶人攔住我的車駕?”

董宣上前施禮,說:“我是洛陽令董宣,請公主交出殺人犯!”

那個惡奴在馬隊裏看到形勢不妙,就趕緊爬進公主的車子裏,躲在公主的身後。湖陽公主一聽董宣向她要人,仰起瞼,滿不在乎地說:“你有幾個腦袋,敢攔住我的車馬抓人?你的膽子也太大了吧?”

可是,她萬萬沒有料到,眼前這位小小的洛陽令竟然怒氣衝天,雙目圓睜,猛地從腰中拔出利劍向地下一劃,厲聲責問她身為皇親,為什麽不守國法?湖陽公主一下子被這凜然正氣鎮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這時,董宣義正詞嚴地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是你的一個家奴呢?我身為洛陽令,就要為洛陽的眾百姓作主,決不允許任何罪犯逍遙法外!”董宣一聲喝令,洛陽府的吏卒一擁而上,把那個作惡多端、殺害無辜的兇犯從公主車上拖了下來,就地斬首。

湖陽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恥大辱,氣得臉色發紫,渾身打顫。丟了個奴僕,她倒並不十分痛心,可是在這洛陽城的大街上丟了這麽大的面子,怎麽能咽下這口氣!她顧不得和董宣爭執,掉轉車頭,便直奔皇宮而去。

湖陽公主一見到劉秀,又是哭,又是鬧,非讓劉秀殺了董宣替她出這口惡氣不可。光武帝聽了姐姐的一番哭訴,不禁怒形於色。他感到董宣如此蔑視公主,這不等於也沒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嗎!想到這裏,便喝道:“快把那個董宣捉來,我要當著公主的面把他亂棍打死!”

董宣被捉來帶上殿后,他對光武帝叩頭說:“請允許我先說一句話,然後再處死我吧!”光武帝十分惱怒,便說:“你死到臨頭了,還有什麽話說!”

董宣這時聲淚俱下,卻又十分嚴肅地說:“托陛下的聖明,才使漢室再次出現中興的喜人局面。沒想到今天卻聽任皇親的家奴濫殺無辜,殘害百姓!有人想使漢室江山長洽久安,嚴肅法紀,抑制豪強,卻要落得個亂棍打死的下場。要我死容易,可我真不明白,你口口聲聲說要用文教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現在陛下的親族在京城縱奴殺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將按律執法的臣下置於死地,這國家的法律還有何用?陛下的江山還用什麽辦法治理?”

光武帝不是個糊塗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氣壯的忠言,以及剛直不阿、嚴格執法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他又驚又悔,然後說:“念你為國家著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過,你總得給公主一點面子,給她磕個頭,賠個不是呀!”董宣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錯,也無禮可賠!因此,這個頭不能磕!”

光武帝只好向兩個小太監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把董宣帶到公主面前磕頭謝罪。

兩個小太監照辦。這時,年近七十的董宣用兩只胳膊支撐著地,硬著脖子,怎麽也不肯磕頭認罪。兩個小太監使勁往下按他的脖子,卻怎麽也按不動。

湖陽公主自知理虧,卻仍耿耿於懷,不出這口氣心裏憋得慌,便又冷笑著問光武帝說:“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當老百姓的時候,常常在家裏窩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裏。現在當了皇帝,怎麽反而連個小小的洛陽令也不敢駕馭了呢?我真替你臉紅!”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正因為我當了一國之君,才應該律己從嚴,嚴格執法,而不能像過去作平民時那樣辦事了。你說對不對呀?”

光武帝轉過臉又對董宣說:“你這個強項令,脖子可真夠硬的,還不快點退下去!”

光武帝打心眼裏喜歡董宣那股子執法如山,寧折不彎的虎氣、牛勁兒。為了對他嘉獎和鼓勵,他專門派人給董宣送去了3O萬賞錢。董宣把這一筆賞金全部分給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從此,“強項令”的威名傳遍了全國,整個洛陽城的豪強、皇親國戚,沒有一個不怕他的。經過治理,洛陽的社會秩序得到好轉。據史書記載,當時洛陽有一句民謠說:“桴鼓不鳴董少平。”桴鼓是官衙前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說,董宣做洛陽令,沒有人敢違法胡來,也就沒有人去官府門前擊鼓鳴冤了。

董宣做了5年洛陽令,74歲那年在任所去世。光武帝很悲痛,派專人前去吊唁治喪,只見董宣的遺體上僅僅蓋著一塊破布被頭,妻子兒女相對慟哭,家中除了一輛破車和幾石大麥,別的什麽都沒有。使者回來向光武帝作了稟告,光武帝甚為嘆息地說:“董宣這樣廉潔奉公,直到他死後我才知道,慚愧啊,慚愧!”特賜給銀印祿級,按照大夫禮安葬。

強項令的故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唯真理與正義是從的典型。為了真理與正義,董宣可以違抗皇帝的意志,可以舍棄生命,激勵了無數的後人唯真唯實不唯上。他的事跡已經溶入了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浩然正氣之中。

其實這種浩然正氣就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生命。今天法輪功修煉者面對江XX控制的暴虐政權的全力打壓,沒有害怕退縮倒下去,用和平非暴力的抗議和揭露,堅持著真理與正義,爭取著最基本的信仰自由。他們的那種浩然正氣正在而且必將載入史冊,成為後人所推崇的道德典範。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兩度被廢,兩次垂簾,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趙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個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政黨。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卻是中共之所以無法,究其原因,是在於其無天。或者說,在當今的中國,中共偷天換日,將自己變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 如果您曾觀賞過神韻的演出,那麼您肯定透過逼真的天幕布景探訪過唐朝。橫跨七至十世紀的唐朝,是當時亞洲勢力最雄壯的帝國。名垂千古的良君、才高八斗的文人,唐朝盛世之繁榮、兵力之雄壯,使其在當時的影響力遠播世界,萬國來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