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7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樑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獨來去。

【作者簡介】

孟浩然(公元689-740),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他和王維一起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他的詩風格清淡、自然而又韻味深長,在唐詩中自成一家。

【字句淺釋】

解題:這首七言古詩通過描寫作者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感,抒發了作者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形象地顯示了作者異於常人的人生歸宿。
鹿門:即鹿門山,在漢江東岸。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作官,攜家進山「採藥不返」,隱居山中。從此鹿門山就成為隱逸聖地。作者本來隱居在峴山南園,後來決心追步龐德公的行跡,也在鹿門山辟一住處。
漁樑:位於峴山南園和鹿門之間的一個渡口。
煙樹:朦朧月光下,樹木像在煙雲繚繞中一樣。
巖扉:岩石上的門。
寂寥:寂靜;空曠。
幽人:幽居之人,指隱士。這裡指龐德公和自己。

【全詩串講】

黃昏時候,山寺裡悠然傳出報時的鐘聲。
漁樑渡口,渡船邊喧嚷著搶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邊的沙岸,人們走向江畔的鄉村。
我也乘坐著船兒,要回到我隱居的鹿門。

朦朧月光下,鹿門山的樹木都煙雲繚繞。
不知不覺中,我已走到龐公的隱居舊地。

岩石上的門和松林間的小路,長期寂寥。
只有龐德公和我這樣的隱士,獨來獨去。

【言外之意】

本詩以淺淡的語言、自然的結構、富於暗示的寫景,把作者內心的體驗感受表現得平淡自然、優美真實,動人地活畫出一個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在寓情於景、以景抒情方面,這首詩是很成功的。

一方面是悠揚的鐘聲從山間古寺中傳出,回盪在山林間的梵音提醒著人們:世間還有返歸本源的修煉之路;另一方面是渡口俗人搶渡回家的喧鬧爭吵,使人想起塵世間眼光短淺的無休止的爭鬥和隨之而來的無盡的煩惱。一邊是常人踏著沙岸回塵世之家,另一邊是隱者乘著渡船回返歸真之家。歸隱聖地的月下風光,飄然有仙氣。岩石上的門、松林間的幽徑,在常人看來都給人「寂寥」的感覺,但在「幽人」自己的體驗中則是恬然而超脫、閑逸而自適的。通過這種不斷的對比,兩條迥然不同的人生歸宿之路便清楚地擺在讀者面前。

──轉自正見網 #

責任編輯:余心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詩人貧病交加,但寧願以書寄情、以琴抒憤、以酒澆愁,也不放棄「真」而去「竊」取官位。自古以來,好詩人就是社會的鏡子、歷史的聲音,時刻關照著人民的疾苦、吟唱著歷史的興亡。
  • 今天,我的郡齋裡特別地清冷。我忽然思念,山中的朋友道士。
    他到山澗底下,砍荊條當柴燒。背著柴回家,就煮白石當糧吃。
    我想拿一瓢酒,遠走到山中去。風涼雨冷的夜裡,給他些慰藉。
    然而,空蕩蕩的山上堆滿落葉。我到哪裡,才能找到他的足跡?
  • 環境變得惡劣時,大雁失群孤飛;失群孤飛又引出對險惡環境的懼怕心理。群起而飛時毫不可怕的事(如夜宿寒塘),形單影隻時也會覺得恐懼遲疑。失去了群體的溫暖,更感到孤獨前進的艱難;飽嘗了離群後的淒涼和危險,應該更珍惜重新合群的機緣。
  • 本詩寫作者去山裡訪問一位處士,以純粹寫景的特殊手法來表現處士古樸的生活和孤高的人品。樵客:即樵夫,但帶尊重味,隱隱暗示並非俗人。蕎麥:瘠薄山地常種的一種農作物,春天開小白花。
  • 天色高朗秋天傍晚,寒氣漸漸侵深山。
    我送你還山,對你的內心洞徹又了然。
    人生老大歸隱,為自己的理想和意願。
    我看你懂得人生一世的事,故能心安。
  • 山雨初霽,萬物清新。松林明月,偶或松濤低吟;石上流泉,時時淙淙如琴。竹中喧嘩,可見姑娘們天真無邪、無所顧忌;蓮動舟來,想象打魚人悠然自得、適意舒心。在這樣的地方,山美水美人也美。
  • 山高地寒,生物節候稍晚於低地,本來是自然現象。但以平淡淺易的幾句小詩描寫出來,卻能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表現出作者立意之新穎、構思之靈巧,戲語中含雅趣,故能惹人喜愛。將春光擬人,寫得天真可愛、活靈活現,也顯出作者自己的一片童心。
  • 茫茫的海上,明月搖著影浴著波浪。
    你我隔天涯,此時都面對這個月亮。
    有情的人啊,怨恨這夜晚過於漫長。
    因為整夜裡,大家都在思念著對方。
  • 一個人無論在哪一方面層次過高,就容易產生知音難覓、孤芳自賞的寂寞。擺脫這種寂寞的一條路徑就是所有高層次的人凝聚為一個社會的階層。
  • 春雨霏霏,綠染楊柳的春日時節,也是「愛鳥周」來臨之際。3月27日,湖南省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比賽。來自全省各地的15隻小鳥精英風頭盡出,「上街去啵」、「你好」、「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些話語從鳥兒嘴裏說出來,令現場觀眾捧腹連連,驚歎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