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重駭人的耶穌受難

徐意雯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8日訊】從來沒有認真的閱讀過聖經,但卻未阻礙進入「受難記:最後的激情」這部電影的深處,跨越耶穌血腥殘破的身軀,看到神靈通過肉身為人類消去罪業的超凡平靜。

我們應當感受到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偉大訊息,導演梅爾‧吉伯遜說:「我最希望的是電影所帶來的巨大勇氣和犧牲為人的精神,可以激發我們寬容、愛人和原諒的力量。在今天這個世界,這些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導演通過瑪莉亞與耶穌之間關係的辯證,勾勒出救贖與被救贖的絕聖圖像。耶穌在經過殘忍的鞭笞極刑之後,被眾猶太人判以釘十字架死罪,耶穌背負沈重的十字架繞耶路撒冷城一週。在這途程之中,耶穌不斷的被行刑的士兵們鞭打,以致於時時不堪負荷摔跌在地。

人群中的瑪莉亞,決意上前向耶穌奔去,這個時候,導演通過影像的交換剪接,讓觀眾看到年幼耶穌的不甚摔跌、以及瑪莉亞作為一個母親的驚慌,因此,當背負十字架的耶穌同樣摔倒在地的時候,瑪莉亞以一個母親的身份,踩著當年抱起年幼耶穌同樣的步伐,朝前奔去。

同樣是耶穌跌落在地,同樣是瑪莉亞慈愛雙手擁抱,然而這個擁抱卻無能結束這場必經的苦難,像抱起年幼的耶穌一般,親哄著耶穌,叫耶穌遠離摔跌在地的驚恐與哭泣;恰恰相反,通過這場苦難,通過耶穌穿透沾滿血痕髮絲的懾人眼光,拯救與被拯救者的位置互換了:當耶穌凝視著瑪莉亞,無聲的再背起十字架往前走去的那一刻,我們突然醒悟,這個背著十字架的耶穌,已經不是瑪莉亞淚眼懷抱的耶穌,不是通過親情的慰哄就稍得安歇的耶穌,而是踏著血路,承擔起救贖人類重任的耶穌。

皮開肉綻的鞭打是何等的磨難,扯斷筋骨的釘上十字架,又是何等驚動天地的殘暴,每一聲耶穌的嘶吼,在身為母親的瑪莉亞心中都是同等的苦痛。這部影片中,瑪莉亞於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同時,跪倒在地,雙手緊握著土地上堅硬的碎石,我們當然知道,已經面無表情的瑪莉亞,所有的憤恨與痛楚都集中在顫動的雙手之中。

然而,就在耶穌釘上十字架後被高高豎立而起的那一瞬間,瑪莉亞緊握的雙手鬆開了,緩緩的站起,盯視著高聳於天地之間為著真理、為著人類而受難的耶穌,救贖過程已經完畢,偉大的神靈藉由肉身巨大的苦難,教人們真正看清自己的罪業與渺小。這一刻,耶穌,已經不再僅僅只是瑪莉亞的兒。

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通過世俗的肉眼看清這一切?當猶太人在十字架下呼嘯著,要耶穌走下十字架,若耶穌真能掙脫十字架,便相信耶穌為真正的王。此時,耶穌仰天哭泣,祈禱天父對這些人的原諒與赦免,因為他們被撒旦扭曲了心智而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必須通過純粹心靈才能把抓的超凡絕聖,豈能落在感官現象界之內?若人們通過肉眼看見神靈現身方才相信神靈的存在,豈不是玷辱了神聖精神的純粹向度?導演想要透過這部影片還原耶穌這份犧牲的偉大與沈重駭人,又有多少人能夠在走出電影院之後,不是只記得片中不斷呈現的血腥與殘暴,而責難導演不尊重觀影者的感受?

希望,在真實顯現兩千年前人類對宗教兇殘迫害的影片之中,人們不是被阻擋在血腥畫面的表象之外,而能洞視血腥背後一切我們應該認真面對的命題:受苦、痛楚、原諒與救贖……。──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於擔心會掀起新的反猶浪潮,法國電影聯合會決定不在各大影院上映由美國人吉布森執導的《耶穌受難記》一片。法國是歐洲唯一一個沒有簽定放映該電影合同的國家。這部電影形象地再現了耶穌生命最後12小時的經歷。
  • 好萊塢資深影星梅爾吉勃遜導演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在一片爭議聲中推出,上映短短五天北美票房就衝破一億美元大關。從週五到今天週日的週末票房成績高達七千六百二十萬美元,輕鬆站上北美票房冠軍寶座。以耶穌釘上十字架之前最後十二小時遭遇為劇情大綱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二月二十五日首映當天美國國內票房收入就有兩千三百六十萬美元的好成績,不少教會或宗教團體更是大手筆包下團體票前來捧場。
  • 梅爾吉布遜備受爭議的新片「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四月四日將在法國上映,與在美國上映時相同,此片計畫以中東地區古老語言阿拉姆語發音,配法文字幕。片商表示,這部電影力道十足,真實描述耶穌生前受難最後時刻,其中絕無反猶太意識。敢在輿論沸沸時刻接下電影發行,這號人物非比尋常。班阿瑪(Tarak Ben Ammar)同時是電影製作人和商人,銀行界關係良好,也曾扮演義大利強人貝魯斯柯尼和媒體大亨莫道克 (Rupert Murdoch)的顧問。班阿瑪是突尼西亞人,在美國取得經濟學學位,家族人士目前仍在突尼西亞政界佔有一席之地。
  • 耶穌是美國人的頭號英雄,所以好萊塢著名影星梅爾.吉布森導演的《耶穌受難記》引起媒體的極大關注和爭論幷不奇怪。最早是去年三月初,《紐約時報》周刊發了一篇文章,指責吉布森的電影宣傳反猶,因爲影片中猶太人參與了殺害耶穌。該文幷指出,原教旨天主教徒的吉布森的父親不承認二戰中有六百萬猶太人被殺害。該文觀點引起右翼學者的不滿,於是福克斯(Fox)電視臺收視率最高的評論節目主持人歐萊利(Bill O`Reilly)爲吉布森打抱不平,認爲《紐約時報》是出於反基督教的世俗化意識形態,明明知道吉布森本人是承認納粹對猶太人大屠殺的,卻故意借老人的口污蔑吉布森本人,詆毀這部凸顯耶穌受難過程的影片。
  •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舊金山七日專電)梅爾吉勃遜執導、以耶穌釘上十字架前最後十二小時為故事題材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本週末以五千一百四十萬美元輕鬆蟬聯北美票房第一名,上映迄今短短十二天以來北美地區票房收入累計堂堂突破兩億美元大關,氣勢如虹。
  • 大紀元3月8日訊】(法新社洛杉磯七日電)北美院線聯盟本週末的初步票房統計顯示,梅爾吉勃遜執導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本週末以五千一百三十萬美元仍穩居北美票房冠軍寶座。這部描述耶穌生前最後數小時情景的爭議性影片,預期將在首映後的兩週內,創下超過兩億一千兩百萬美元的票房紀錄。   曾以一九九五年「英雄本色」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的梅爾吉勃遜,這次自掏腰包花了兩千五百萬美元拍成這部影片,由男星吉姆卡維佐飾演耶穌。
  • 自《耶穌受難記》開拍至放映以來,媒體大戰的評論和爭吵几乎全都局限于猶太人在耶穌被殺害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對羅馬總督彼拉多在殺害耶穌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卻不僅很少有人提及,更沒有引起討論,只有3月8日美國《國家評論》雜志上有篇文章談到,彼拉多的角色應該促我們想到,“一個似乎很好的人可以犯下最凶惡的罪。”
  • 梅爾吉勃遜執導以耶穌釘上十字架前最後十二小時為故事題材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連續第三週穩坐北美票房冠軍。本週末票房收入為三千一百七十萬美元,推出迄今十九天以來累計北美地區票房收入高達兩億六千多萬美元。根據今天出爐的週末北美票房統計,「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從週五到今天週日票房收入為三千一百七十萬美元,從推出迄今累計北美票房總收入已達兩億六千四百萬美元。
  • 選舉很激情,有些電影也同樣激情,甚至造成夫妻失和。上週末美國喬治亞州一對夫婦,在觀賞電影【受難記:最後的激情】之後,因為理念不和,暴力相向,最後被警方逮捕,事後以一千元美金交保開釋。受難記的全美票房直逼三億美金大關,即使爭議不斷,但由於票房亮眼,好萊塢已經掀起一陣拍攝宗教題材作品的風潮。(李盛雯報導)
  • 〔自由時報記者鄒念祖╱台北報導〕「受難記:最後的激情」以耶穌受難為題材的電影,為何可以在美國熱賣?四週累積票房已達二億九千五百萬美金(約九十九億台幣)。
評論